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炎症介质是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体内产生和释放的一系列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体液性物质。其特点有:(1)存在于炎症灶内、炎性渗出液或血液中;(2)将其分离纯化后应用于局部可发生致炎症效应;(3)应用抑制剂可抑制其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4)炎症介质若属酶类(如蛋白酶类),其最适宜的pH值应接近于炎症灶的pH值。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主要围绕三种学说:脂质漫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学说。Virchow曾提出AS是炎症的观点一直未被广泛接受。随着研究逐步深入,一些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近年来叉重新提出AS是炎症过程的观点,认为AS的表现符合炎症表现的普遍规律。Ross教授较系统全面的综述了近年文献,以新的论据在他损伤反应学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Ross教授的炎症假说要点有:①AS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此过程经由炎症反应介导;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止严重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是整个烧伤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的研究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6/2004—06与烧伤后全身反应综合征防治有关的章,检索词“bum,interleukin,TNF,SIR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同期检索中全数据库,检索词“烧伤,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手工检索近期相关中期刊和有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献。纳入标准:①大面积烧伤早期患的现况调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试验研究和动物试验研究。②临床或动物试验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③治疗组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排除标准:①烧伤中晚期患。②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章34篇,并查找全。有21篇涉及烧伤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研究,其中有13篇涉及非手术疗法,8篇涉及手术疗法。排除13篇,共纳入21篇。资料综合:21篇章中包括临床试验研究患562例和动物实验研究220次。对烧伤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转归、早期干预措施、康复及创面处理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是综合性的,关键在于对烧伤创面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早期干预炎症反应,减少由此产生的各种内脏并发症,这对烧伤后续治疗和功能康复、提高患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丽  王舒  石学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18-120
目的:病理学研究证实神经源性炎症在偏头痛中确实存在,围绕偏头痛中神经源性炎症的相关内容加深认识对指导临床工作颇有意义。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igraine,neurogenic inflamm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偏头痛的神经源性炎症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7篇相关文献,2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8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9篇文献中,17篇涉及神经肽,6篇涉及炎症相关因子,1篇涉及皮层扩布性抑制,2篇涉及5-羟色胺,2篇涉及内皮素,1篇涉及γ-氨基丁酸。 资料综合: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神经源性炎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而以往的病理学研究也证实了神经源性炎症在偏头痛中确实存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神经肽的释放及其所导致的神经源性炎症被认为是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基础;β-转化生长因子、白介素8、组胺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及血小板激活的增加也参与其中。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皮层扩布性抑制和内皮素对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起重要作用;5-羟色胺1B/1D受体激动剂、丙戊酸是通过各自不同的机制阻滞硬脑膜内的神经源性炎症。但少数临床和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却表明,神经源性炎症并不是偏头痛的主要因素。 结论:偏头痛的发作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当某一诱发因素启动时,体内神经-血管及诸多生化因子共同参与的连锁反应。目前认为神经源性炎症是偏头痛的基本病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诸多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咽炎颗粒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毅  唐尧  管玫  郑明兰 《华西医学》2003,18(1):25-26
目的:研究咽炎颗粒抗菌抗炎的药理作用。方法:观察咽炎颗粒体外抑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的作用。了解咽炎颗粒对金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的作用及急,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咽炎颗粒对肺炎链球菌,卡他萘瑟氏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在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高低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咽炎颗粒具有抗急慢性炎症和抗菌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诊断早期肠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结肠镜诊断早期肠结核。方法:对结肠镜诊断的3例早期肠结核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肠结核的结肠镜下特征是回盲部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糜烂,纤维素样渗出及霜样白苔,回盲瓣红肿变形,无溃疡和结节样、息肉样增生病变,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粘膜内结核。结论:除溃疡型、增生型和混合型外,应增加炎症型。炎症型是肠结核早期病变,符合肠结核病理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增加炎症型使肠结核在结肠镜下的分型更加客观、全面和合理。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IV型胶原(IVC)与慢性肝炎患者组织炎症程度与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IVC、PⅢP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指标与肝纤维化及炎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3项指标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随着肝脏纤维化分期的上升而升高,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PⅢP、IVC可做为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罗婵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24-825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活性与其肝组织炎症病理分度(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抽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胆碱脂酶(ChE)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血清ALT越高,血清ChE活性值降低愈明显,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病理分度与ChE密切相关。结论:血清ChE活性是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变化的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器官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了急性胰腺炎患者23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20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9例,其中Ⅰ级21例,Ⅱ级8例。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16例(16/208),无器官功能障碍,无1例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Ⅰ级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11例(11/21),无器官功能障碍,无1例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Ⅱ级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6例(6/8),8例出现器官功能障碍,3例死亡。结论: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器官功能障碍,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的炎症改变程度,有无细菌感染。方法:作者对27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行B超引导下胰腺穿刺术,抽取物行组织学,细菌学方面检查。结果:27例病例中发现胰腺组织有炎症改变11例,其中1例发生坏死。8例存在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占5例。结论:B超引导下胰腺穿刺术是一个安全、易行的诊断方法,可以获得有关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化程度和有关细菌感染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