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6月同科室的120例病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护理,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护理工作模式对病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护士到位时间、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日均输液呼叫铃声少于对照组,护士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推行责任制护理和开展床边工作制,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传统护理模式200例患者和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200例患者.责任制护理小组将全体护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责任护士2~3名,负责该组病人所有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护理工作.结果 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和对疾病知识知晓率(94.5%)高于传统模式的护理满意率(81%)和对疾病知识知晓率(86%),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输液室呼叫铃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本院输液室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另选取2015年7~12月输液室的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分析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发生率以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巡视不到位、护士的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不足、患者或家属因素;观察组呼叫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输液室呼叫铃频率高的因素众多,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输液室呼叫铃的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在骨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6~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日均呼叫铃声、护士到达患者床边的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均呼叫铃声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士到达患者床边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病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中改革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在妇科病房应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5月~11月收治的41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0年5月~11月收治的418例病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前期责任制+功能制护理,实验组采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即将护士分组,管理固定床位的病人,负责所管床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治疗、护理、宣教、费用咨询等,并通过836例病人、39名医生及45名护士对这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调查,与前期责任制+功能制护理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医生、护士对这种护理模式的认同度也较高(P<0.05).结论 责任小组包干制使护士分工更加明确,基础护理更加到位,护患、医护关系更加融洽,不但病人得到了全程的、连续的、无缝隙护理,护士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程如虹 《全科护理》2013,11(17):1583-158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例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乳腺癌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乳腺癌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责任包干制和床边工作制相结合的个人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与层级护理模式的效果,以探讨群众满意、患者安全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方法采用抽签法选择神经外科、骨外科、心内科、妇科4个病房作为试点病房设为研究组,实行责任包干制和床边工作制相结合的个人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以相同方法选择4个非试点病房作为对照组,继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比较该护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能自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6.1%,对照组患者为81.0%,两组在服务态度[(3.57±0.89)分比(3.17±0.76)分]等5个维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0,0.72,0.25;P〈0.05);研究组能自理患者满意度为94.9%,对照组为83.9%,两组在基础护理[(3.70±0.64)分比(3.37±0.65)分]等3个维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1);研究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8,P〈0.01);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0.05)。结论实行责任包干制和床边工作制相结合的个人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在妇科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制护理,病例为回顾性资料;观察组采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对其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两组通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焦虑抑郁程度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优势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得分、康复程度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增强老年围术期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轻松地配合接受医疗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护士站前移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实施护士站前移后收治的1053例患者为实验组,未进行护士站前移收治的75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呼叫次数、陪护人数、压疮发生人数、护理文件书写合格份数、患者满意人数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患者输液呼叫次数、陪护人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1);护理文件书写合格份数、患者满意人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压疮发生例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站前移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方式,更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政府、社会、医院、患者、护士、医生六满意的目的,能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对消化肾内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消化肾内科收治的11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016年7月—2016年12月)实施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包括出入院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职业认同感、护理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责任护士认同评价、社会支持、社交技巧、挫折应对、自我反思、职业认同感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50,5.483.4.485.3.420,4.515,6.479,P0.01);病人对病区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安全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33,19.008,15.499,16.303,10.822,11.258,P0.01)。[结论]责任小组包干制有助于增强责任护士职业认同感,显著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节省了护士的劳动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之间关系和谐,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时间留给病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君可 《全科护理》2011,(36):3313-3314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将病房床位分为4个责任小组,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每个责任包干小组固定1名责任护士,分管约10例住院病人,对分管的病人全面负责,包括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的书写等,与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护理措施落实、基础护理落实、主动巡视病房、治疗及时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文件书写及时性、病人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落实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精神,观察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病人呼叫响铃次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2个护理单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响铃次数对照,采用观察法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响铃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以大大减少病人呼叫响铃次数,真正体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病房呼叫铃次数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为活动主题,对病区呼叫铃使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区的日均呼叫铃次数及无形成果。结果病区内日均呼叫铃的次数从90次下降到33次,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无形成果显著。结论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病区内呼叫铃的使用频率大幅度下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设定目标,改善了病区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流程再造,增加护士直接护理时数,减少患者因静脉输液按床头铃的次数,提高患者对护士个人点名表扬的次数。方法利用流程再造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将药物发送到静脉中心配置及改革排班模式,对原有的输液流程进行改造和重组。评价流程改造前后护士床边护理时数、患者按床头铃次数及对护士点名表扬次数。结果流程再造后每天护士床边护理时数人均由(4.08±0.50)h增加到(5.93±0.04)h,患者每天因静脉输液按床头铃的次数由平均(24.87±33.59)次下降到(2.86±2.49)次,患者对护士个人点名表扬总次数由142人次上升为822人次,与流程再造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1209.95,4236.66,34.23;P<0.01)。结论流程再造符合“创优”的宗旨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患者首先获益,同时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李燕  陈晨  郭亮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503-1504
目的改进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职称将病区护士分为4个小组,每组设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3名,组长由有丰富专科知识和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每小组负责5~6名患者,包括全部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减少,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95.3%)和护理满意率(98.4%)高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84.5%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内科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与呼叫铃发生次数最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或波动在一个较低的范围。方法2013年7月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3年6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3年8月份的第二周和9月份的第二周呼叫铃发生的总次数,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房因输液问题导致的呼叫铃发生次数由改善前期的平均51.6次/d降至改善期的平均13.4次/d ,目标达标率107%,进步率74%;在改善后维持期,降低至平均18.2次/d ,目标达标率93.8%,进步率64.7%。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心内科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新制订输液标准化流程和“输液完成时间推算表”,强调计划性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提升了护理内涵;同时,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心内科团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烧伤科18名护士中的17名分为4个包干责任小组,每组护士负责14~15例患者,实行责任包干,连续性排班,层级管理。结果:护理满意度由89.8%提高到97.2%,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由(48.00±6.51)次/d减少到(19.00±2.82)次/d,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由(5.12±1.42)min缩短到(1.45±0.12)min,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展包干责任制护理,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相关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内瘘阻塞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6.7%,内瘘穿刺成功率99.5%,动脉瘤发生率10.0%,内瘘阻塞率3.3%;对照组病人或家属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40.0%,内瘘穿刺成功率88.6%,动脉瘤发生率50.3%,内瘘阻塞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使用时间,对动静脉内瘘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丽娟  彭永革 《现代护理》2005,11(23):1977-1978
目的合理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为病人提供更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法将目前病区固定床位30张分为2组,每组设1名组长(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所管病人的健康教育、治疗和护理工作。分组护理的时间是8:00~17:30。夜班因护士编制暂未实施分组护理。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前后平均每天输液呼叫铃声次数、应铃到位时间经t检验,病人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分组护理后护理效果优于分组护理前。结论分组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住院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的影响。方法将120名低年资护士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护士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培训与带教,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与带教,1年后比较2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处理方式及上报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例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处理流程较对照组规范完善,上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运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培训与带教,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