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 292例)、重型组(30例),以疫情初期该院收治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凝血相关参数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参数在重型组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连续监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凝血指标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出现重型的风险比(OR)及其95%CI分别为1.238(1.091~ 1.546)、1.655(1.449~ 1.955)、11.133( 1.558~ 79.527) .3.846( 1.068~ 13.852)。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AUCROC最大,AUCROC及其95%CI为0.814(0.732~0.896)。结论凝血指标 DD、PT.TT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提示指标,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依据。动态监测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轻症胰腺炎患者40例(轻症组)、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重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重症组入院时DD、PT、APTT、TT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入院时DD、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入院后3 d DD、PT、APTT、TT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其中轻症组入院后7 d各指标有所降低(P<0.05),而重症组持续升高(P<0.05);重症组入院时、入院后3 d、入院后7 d DD、PT、APTT、TT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入院时DD、PT、APTT、TT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01、0.776和0.835(P<0.05)。结论DD、PT、APTT、T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中血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COVID-19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101份血凝标本,将样本按采血时患者的疾病分期分为轻症(n=31)和重症(n=70)。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分析探讨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 101份血凝标本中,重症组凝血指标中的APTT,TT和PT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D-二聚体,APTT+TT,APTT+PT和TT+P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749,0.760,0.949,0.764,0.758和0.865。结论 单独D-二聚体、凝血指标联合使用对COVID-19疾病分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诊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13日—2月15日COVID-19患者73例,根据是否采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无创和有创辅助呼吸设备将患者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入院当日、1~≤4 d和4~≤8 d 3个阶段14项实验室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以及转归资料(观察至2020年3月6日)。比较2个组差异,分析COVID-19患者入院8 d内发生危重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危重组年龄、糖尿病史例数、死亡率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PT、DD、WBC计数、CRP、AST和BUN水平在3个阶段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APTT、Fg、TT、AT、Ly计数、PLT计数和Cr水平在不同阶段均与非危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个组ALT水平在3个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与PLT计数分别是近期危重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DD、PLT计数、DD+PLT计数预测危重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可信区间(CI)为0.739~0.902]、0.764(95%CI为0.652~0.876)、0.809(95%CI为0.704~0.915),敏感性分别为67.4%、85.8%、67.9%,特异性分别为93.7%、60.7%、86.8%。结论 DD和PLT计数与COVID-19患者近期危重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连续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该院收治的114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75例,普通型)与重症组(39例,重型、危重型);比较两组感染第1天、第7天的HDL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DL在重症COVID-19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重症组感染第1天、第7天的HDL水平分别为(0.65±0.08)、(0.48±0.03)mmol/L,均低于非重症组的(1.03±0.24)、(0.96±0.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第1天、第7天的HDL预测重症COVID-19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95%CI:0.876~0.978)、0.950(95%CI:0.911~0.990)。结论 重症COVID-19患者机体内的HDL呈异常低表达状态,连续检测HDL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重症COVID-19。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表达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作为U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UC活动度与PT、APTT、TT、Fg、DD相关性,以Logistic分析影响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因素,并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总有效的价值。结果 UC组PT、APTT短于对照组,TT、Fg、DD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轻度、中度及重度活动患者PT、APTT依次降低,TT、Fg、DD依次升高(P0.05);PT、APTT与UC活动度无关(P0.05);TT、Fg、DD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低PT、低APTT与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无关(P0.05);高TT、高Fg、高DD是影响UC 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总有效者TT、Fg、DD均低于无效者(P0.05);预测总有效的AUC TTFgDD。结论 UC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异常变化明显,TT、Fg、DD与UC活动度有关,治疗UC应兼顾炎症、凝血、纤溶指标调控,检测TT、Fg、DD水平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疗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5例COVID-19患者,根据COVID-19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轻症组(83例)、重症组(22例)。以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NLR、CRP、PCT、DD、NT-proBNP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症组、重症组年龄大,且以男性为主。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年龄更大(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WBC计数、NEUT#、NLR、CRP、PCT、DD、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5),LYMP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症组NLR、CRP、DD、NT-proBNP水平较高(P<0.05),WBC计数、LYMPH#水平较低(P<0.05)。5种诊断指标中NT-proBNP对重症COVID-19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NT-proBNP诊断COVID-19的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93.98%,阳性预测值80.77%、阴性预测值98.73%。结论NT-proBNP对重症COVID-19的诊断价值较高,当与NLR、CRP、PCT、DD时联合检测时对重症COVID-19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且入院时发病在48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93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患者作对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3组CRP、PT、APTT、FBG和DD水平,并采用AUC值分析这些指标预测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结果 M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位CRP水平分别为54.10mg/L(19.73mg/L,119.18mg/L)、209.90mg/L(147.50mg/L,391.90mg/L)和0.80mg/L(0.38mg/L,2.15mg/L);中位PT水平分别为13.80s(13.20s,14.62s)、14.80s(13.90s,15.50s)和12.50s(12.10s,12.83s);中位APTT水平分别为39.00s(35.48s,42.43s)、38.10s(33.90s,43.70s)和35.15s(33.60s,37.53s),中位FBG水平分别为4.33g/L(3.67g/L,5.45g/L)、5.79g/L(4.66g/L,8.53g/L)和2.98g/L(2.72g/L,3.30g/L);中位DD水平分别为1320.00μg/L(702.50μg/L,2695.00μg/L)、4060.00μg/L(3010.00μg/L,5860.00μg/L)和265.00μg/L(217.50μg/L,330.00μg/L);5项指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SAP组和M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RP、FBG、DD、PT和APTT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MAP组比较,CRP、FBG、DD和PT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T、APTT、FBG和DD预测重症胰腺炎AUC值分别为0.933、0.852、0.587、0.839和0.905。结论 CRP、FBG、DD和PT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有一定价值,在AP早期应结合CRP,FBG,DD,PT检验结果对AP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以做到及时预防和干预,从而减少重症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在判定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8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47),采用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尿样中百草枯浓度,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尿百草枯浓度、PT和APTT均低于死亡组,而INR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时,尿百草枯浓度:曲线下面积0.777(95%CI:0.680~0.874),灵敏度61.3%,特异度89.4%;PT:曲线下面积0.864(95%CI:0.785~0.943),灵敏度73.7%,特异度91.5%;APTT: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21~0.960),灵敏度92.1%,特异度72.3%;INR:曲线下面积0.651(95%CI:0.535~0.767),灵敏度36.2%,特异度89.5%;尿百草枯浓度与PT、APTT和INR并联:曲线下面积0.960(95%CI:0.920~1.000),灵敏度92.1%,特异度93.6%。结论尿百草枯浓度联合PT、APTT和INR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取收治的44例房颤致脑栓塞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未进行降纤治疗,治疗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降纤治疗,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其分为轻症亚组和重症亚组,观察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明显依赖生存率。治疗组及其轻症亚组的总有效率(68.2%、80.0%)均高于对照组(54.4%、61.5%),且观察组重症患者出现颅脑出血的发生率(57.1%)高于对照组(37.5%),治疗组治疗前后Fib、APTT、PT、DD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房颤致脑栓塞采用巴曲酶注射液降纤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但须注意会增加重症患者突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萍  董雪梅  张翀  杜晓钟 《检验医学》2020,35(4):334-337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不同孕期健康孕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为临床准确评估孕妇出凝血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对7 802名健康孕妇及168名非孕女性(非孕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将7 802名孕妇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析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浓度、DD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PT、APTT、TT逐渐缩短,而Fib和DD逐渐升高。非孕对照组与妊娠期各组比较、妊娠期各组之间比较,Fib与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确定了兰州地区不同孕期健康孕妇凝血四项及DD的评估标准,提高了出凝血功能检测在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CD_(62P)和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3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3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62P、TpP、PT、APTT、Fib、TT、D-D聚体。结果入院第1天,PT、TT在3组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意义,APTT在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D、CD62P和TpP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表达均较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诊断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依次为CD62P、TpP、Fib、D-D、APTT、PT、TT,而特异指标依次为TpP、CD62P、Fib、APTT、D-D、TT、PT;相关性分析显示:CD62P、与TpP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2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CD62P和TpP均能较常规凝血指标更具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IR)水平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及100例T2DM未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T、APTT、TT、Fib与C肽、I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凝血四项与C肽、I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T、APTT、TT及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Fib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肽水平与PT和APT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0.224,P<0.05),IR水平与PT和APT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3、-0.253,P<0.05)。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C肽水平下降和IR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所有指标均由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结果对55例孕中期孕妇(实验组)与5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孕中期孕妇组PT、APTT、TT、Fib、ATⅢ、PC、PS、FDP和D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妊娠中期孕产妇凝血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妊娠相关的高凝血状态和存在血栓并发症风险,孕产妇需要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舒明  喻贵 《临床荟萃》2022,37(10):912
目的 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 dimer,DD)水平均较高,血浆凝血酶时间(plasma 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亚组IL-6、TNF-α、hs-CRP、DD、Fi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Fib和DD水平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420,0.498,0.305,0.473,P<0.01),PT、APT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及凝血功能(Fib、DD)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