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二尖瓣形态学改变与二尖瓣反流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来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方法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前后方向位移,前后叶的关闭角度和活动度及二尖瓣反流量。结果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后向位移增加和前叶受牵拉增强是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由于二尖瓣前后叶同时受到增强牵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CM)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机制。方法超声检测60例ICM与53例non-ICM二尖瓣反流的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左室整体重构参数(内径、容积、收缩功能和球形度)、局部重构参数(乳头肌牵张长度)及二尖瓣形态参数(二尖瓣隆起面积、关闭点心尖位移和瓣环面积)。结果增大的乳头肌牵张长度、二尖瓣隆起面积和关闭点心尖位移是ICM组EROA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增大的左室收缩内径、容积和球形度是non-ICM组EROA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左室局部重构使二尖瓣形态改变是ICM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发生机制,而左室整体重构是non-ICM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心脏的二尖瓣由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及相关左心室壁心肌构成,而其结构中任何一部分功能异常或有器质性损害,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超声心动图(UCG)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不仅能明确诊断MR并能分析病因,还可运用定性、定量的多种方法评估其反流程度,对判断患者病情、估计预后及选择治疗方式和时机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左室(left ventricle,LV)重构。方法选取30例IMR患者(IMR组),30例单纯冠心病(coronary arteray disease,CAD)患者(CAD组)及36例正常人(对照组),采集RT-3DE全容积图像,下线分析LV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测量LV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SI),三组间比较并分析IM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对照组、CAD组和IMR组的LV整体容积,基底段、中间段和下后壁容积均依次增大;IMR组SI增大;IMR组的下后壁EF低于CAD组。LV舒张末期容积、下后壁容积和SI是IM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RT-3DE可有效评价LV重构。IMR的LV整体重构和局部重构更加严重,形态趋于球形,并伴下后壁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价值。方法对63例二尖瓣偏心反流患者分别用连续方程法及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方法(3D—color)测量二尖瓣的反流程度,以连续方程法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实时三维法与连续方程法的结果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913,P〈0.001),并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结论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法可以较准确地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在临床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房性与室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二尖瓣构型。方法:选择在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室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68例作为VFMR组,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53例作为AFMR组。同时期另选50例相同年龄水平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获取二尖瓣相关参数:瓣环前后径(AP)、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ALPM)、瓣环高度(AH)、瓣环周长(CD)、瓣环面积(AA)、瓣环非平面角度(NPA)、前小叶面积(ALA)、后小叶面积(PLA)、小叶总面积(TLA)、帐篷容积(VTent)、帐篷高度(HTent)、后小叶角度(PLθ),比较上述参数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MR组与VFMR组AP、ALPM、AP/ALPM、AH、CD、AA、NPA、ALA、PLA、TLA、PLθ均较大,TLA/AA较小,AFMR组VTent、HTent较小,而VFMR组VTent、HTent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FMR组AP、ALPM、AP/ALPM、ALA、PLA、TLA、VTent、HTent、TLA/AA大于AFMR组,PLθ小于AF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尖瓣瓣环扩张、扁平化及瓣叶代偿性增大是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常见变化。与AFMR相比,VFMR二尖瓣瓣环形态更圆、瓣叶及小叶帐篷增大更显著,而后小叶栓系则不明显。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定量评价房性与室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构型,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3DE)测量二尖瓣穹窿容积(TnV),探讨TnV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有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RT3DE逐帧测量收缩期二尖瓣TnV,取最大TnV (TnVmax)和最小TnV (TnVmin),计算TnV变化率(TnV%);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EDV)和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EF).用近端等速表面积(PISA)法测量反流口面积(ROA).结果 病例组TnVmax、TnV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Tn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TnV%、TnVmax均与ROA呈负相关(r=-0.82,P<0.001;r=-0.80,P<0.001);两组的TnV%均与左心室EF均呈正相关(病例组:r=0.87,P<0.001;对照组:r=0.84,P<0.001).结论 TnV是可以用来评价FMR反流程度较新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 IMR)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二尖瓣反流容积变化,探索IMR发生机制,预测IMR发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运用超声技术分析41例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左室应变,并评估二尖瓣反流容积。根据二尖瓣反流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非恶化组(Ⅰ组)和恶化组(Ⅱ组)。结果:I组:患者术后纵向和径向应变均较术前改善,其中,术后径向应变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Ⅱ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增大趋势。结论:超声技术可以较敏感的评价左室心肌功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可以减少IMR。  相似文献   

9.
完整的二尖瓣装置除瓣叶、瓣环、腱索及乳头肌外,还包括左心房壁、部分左心室壁及邻近的主动脉瓣环支架部分。若二尖瓣结构和(或)功能任何一部分发生异常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为更好地指导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Alain Carpentier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将二尖瓣关闭不全分为以下3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缺血性心肌病73例,扩张型心肌病77例,并选取同期我院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二尖瓣结构参数及动态参数.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8例慢性二尖瓣返流(CMR)患者和21例正常人进行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MR出现的假性正常的二尖瓣血流频谱,掩盖了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实际为左室松驰功能障碍及顺应性降低所致。CMR组的E波压差(E-PG)、A波压差(A-PG)、等容舒张时间(IVRT)、E波减速时间(E-DT)及左室充盈时间.(LVF)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是CMR情况下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重构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6例二尖瓣反流(MR)患者分为轻度二尖瓣反流(Ⅰ)组,中度(Ⅱ)组和重度(Ⅲ)组,另选取46例无二尖瓣反流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选取标准胸骨旁长轴、心尖四腔心和二腔心切面,于心脏收缩和舒张末期检测二尖瓣瓣环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体表面积,并采用多普勒技术测定二尖瓣反流速度、反流时间和有效反流口面积计算反流容积.结果 206例二尖瓣反流患者中轻度二尖瓣反流76例、中度67例和重度63例;按照二尖瓣反流发病机制分类130例中度和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中73例为冠心病缺血性二尖瓣反流,19例为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38例为过度瓣叶运动、二尖瓣叶木连枷样运动或脱垂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随着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增加,在舒张期和收缩期测量的瓣环内径呈对称性扩大趋势,左心室和左心房内径均有相关一致的增大.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反流面积、射流紧缩宽度、最大反流面积、反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比值和反流长度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78、0.76、0.40、0.73、0.69和0.74(P<0.01).结论 不论二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机制如何,二尖瓣环重构呈轴对称性扩张.慢性二尖瓣反流的心脏重构不仅限于二尖瓣环的重构,还涉及到左心室和左心房的重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