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实施风险管理前89 466个器械包,2014年7~1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91 592个器械包,观察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45名护理人员工作表现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可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林柳芳  梁清梅  李令 《当代护士》2021,28(11):174-176
目的 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及规范化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及规范化管理前)与2018年1月—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及规范化管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及规范化管理前后卫生学检测合格率、高压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清洁合格率、待消毒物品包装合格率.结果 实施后的卫生学检测合格率、高压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清洁合格率、待消毒物品包装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使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感控质量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加强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分析供应室风险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实施.结果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不但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而且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了其工作责任心.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对减少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分别抽取PDCA循环实施前(2015年1月—6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5年7月—12月)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400例器械样本进行测试,对比工作人员消毒液使用、手术器械包装、手术器械消毒和消毒用品合格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院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之后,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后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为92.73%,高于实施前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改善消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降低湿包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6年7月起实施品管圈管理,将此时间点前后6个月的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湿包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率高达91.00%,明显超过实施前的64.00%;品管圈管理实施后的腔镜器械湿包率仅为0.4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有助于推动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腔镜器械湿包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M1E分析法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该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2014年1~12月对消毒供应室采取基于5M1E分析法的5M1E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共包括人、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6个方面。结果实施5M1E分析法后:消毒供应室回收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以及无菌物品存放质量得分分别为(92.74±1.51)、(93.58±1.23)、(93.94±1.54)、(94.91±1.37)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灭菌知识知晓度为9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40.0%(P0.05);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2.0%(P0.05)。结论 5M1E分析法可以明显改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灭菌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灭菌知识知晓度以及医生对器械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提高供应室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为本次研究时间段。2011年1月供应室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供应室优质护理前(2010年1~12月)、优质护理后(2011年1~12月)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及手术室人员及做手术的医师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供应室在实施优质护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小,手术室人员及做手术的医师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的满意度提高,和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供应室的消毒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还能提高医院对接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室于2008年7月开始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内容包括供应室人员的培训,改造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合理搭配,协调合作。结果手术室器械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达标率为100%。减少了手术室护士非护理性操作,使每台手术护士节省约1h的工作时间。结论手术室器械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不仅为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提供保障,而且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惠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47-1749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2009年12月对我院手术室-供应室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实施资源配置、人员培训、操作流程一体化管理,在此管理模式运行前后进行手术器械包质量、手术接台等待时间的比较和对手术室护士、供应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包质量、手术接台等待时间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100%手术室护士赞同一体化管理模式,93.33%供应室人员认可一体化管理模式。结论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质量,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阶段的抽检样品178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阶段的抽检样品191例设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抽检样品在清洗、包装、无菌以及手卫生合格情况。结果: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为87.64%,包装合格率为85.96%,无菌合格率为91.57%,手卫生合格率为88.20%;研究组清洗合格率为95.81%,包装合格率为94.24%,无菌合格率为99.48%,手卫生合格率为96.86%;相应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差异与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相符(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期间实施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保证物品管理质量,全面提高科室工作成效,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产房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慧素 《护理学报》2006,13(6):82-8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今后的管理提供依据,使护理风险管理更有效率。方法转变管理理念,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改进护理工作方式,增加人力投入;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救应急能力;识别和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早作出预见性处理;加大产科急救管理,建立急救预案。进行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采用U检验。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减少,护理记录质量及产妇满意度提高,与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房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增强助产人员的产后出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将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防范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订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全员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控制效果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风险管理机制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中,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风险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分析糖尿病专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关注糖尿病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管理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其结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结合全程风险评估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预警结合全程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早期预警结合全程风险评估应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提高病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对本科室工作中高风险的护理行为实行告知制度和采取防范措施。将管理前后发生护理风险的次数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结果风险管理前后直接护理风险与非直接护理风险比较经皮尔逊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3.2%上升到97.6%。结论风险管理的实施,使护士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行为逐步规范,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和避免了投诉,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制度。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较管理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管理前少,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成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对急诊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科室人员分为6个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风险进行适当授权,对比授权后的护理工作质量。 结果 实行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较授权管理前有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结论 适度的护理风险授权管理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提高管理效能,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上半年产科护理缺陷资料的分析和质量检查、患者反馈等识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根据分类分别成立了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护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4个品管圈小组,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新生儿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合格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可降低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运用。方法收集PICC患儿共39例。其中实验组18例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21例未实施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针对新生儿PICC置管及维护的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及护理质量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提高风险意识,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各种风险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应用PICC完成输液计划的比例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风险管理方法能降低新生儿PICC各种风险的发生率,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新生儿使用PICC的安全,提高新生儿应用PICC完成输液计划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适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特点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全面落实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P〈0.01或P〈0.05);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由95.10%提高到99.29%。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