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毒是几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中对健康危害程度仅次于艾滋病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形势严峻,有呈上升趋势。因此早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控制梅毒的蔓延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有重要意义。而合理运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早发现、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刘婷  王亮 《江西医学检验》2011,(4):397-398,390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隐性梅毒的相关文献,发现隐性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此类患者较显性梅毒更难以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又因其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筛查实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隐性梅毒患者RPR检测阴性;TPHA和PCR等实验因试剂昂贵或/和仪器特殊,无法在偏远地区得到普及等原因,使隐性梅毒的传播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对隐性梅毒既简便经济,又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使隐性梅毒患者能够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小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隐性梅毒及其实验室检查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婷  王亮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397-398,390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隐性梅毒的相关文献,发现隐性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此类患者较显性梅毒更难以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又因其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筛查实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隐性梅毒患者RPR检测阴性;TPHA和PCR等实验因试剂昂贵或/和仪器特殊,无法在偏远地区得到普及等原因,使隐性梅毒的传播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对隐性梅毒既简便经济,又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使隐性梅毒患者能够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小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孕产妇HBsAg、梅毒和HIV的阳性率,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障母要健康和安全.方法 对2087名孕产妇进行HBsAg、梅毒、HIV抗体血清学检测及分析其阳性率.结果 HBsAg、梅毒、HI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93%、7.86%和0.结论 感染HBsAg、梅毒的孕产妇比率较高,应早诊断早治疗;用RPR和TP-ELISA两种方法组合能最大限度检出梅毒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5.
曾智萍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6,21(2):278-279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报告4例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主要X线表现特点是四肢长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和骨干炎。结论对于先天性梅毒的早期发现,有必要进行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骨梅毒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先天性骨梅毒婴儿骨骼X线平片分析其表现。结果:7例骨梅毒的X线表现为:(1)骨膜炎7例,(2)骨骺端炎5例;(3)骨炎3例。讨论:X线检查对发现婴儿骨梅毒病变的诊断非常重要,有时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显示骨梅毒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并且近年来梅毒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早期梅毒的传染性最强,因此在加强对早期梅毒的检查诊断对梅毒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梅毒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因素,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方法对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梅毒1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梅毒患者中,潜伏梅毒83例,先天梅毒19例,显性梅毒13例,神经梅毒2例,大多数属于隐性梅毒,胎传梅毒有增多趋势。结论对重点人群广泛开展梅毒血清学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及规范治疗,加大公众人群的宣传力度,对高危人群开展行为干预等,对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TPPA和TRUST两法联合检测对梅毒的诊断及监控意义.方法初筛采用TRUST法,确诊采用TPPA法.结果2000-2002年我局共对10470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检出梅毒共44人,检出率为0.42%.2000、2001和2002年检出率分别为0.19%、0.37%和0.67%;44例梅毒抗体阳性者国内出境人员31例,外藉入境人员3例,台湾入境人员10例;两法检测结果经x2检验,P>0.05结果无差异.结论监测中同时作TPPA和TRUST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以便梅毒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加强梅毒监测,结合防治.对梅毒患者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切断传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梅毒流行蔓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疗效,为早期诊治梅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资料。结果 77例早期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7例,一期梅毒32例,二期梅毒34例,一、二期同时存在4例;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以21~50岁为主;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一期梅毒患者以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以掌跖及鳞屑疹型为主;主要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必须准确掌握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及时发现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3种梅毒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通过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简单、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法和试剂诊断早期梅毒,及早发现传染源,控制梅毒传播.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TRUST法敏感度为90%,特异性为96.7%;TP-ELISA法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100%;TPPA法敏感度为98.3%,特异性为100%.结论 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TRUST和ELISA(或TPPA)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不同孕期治疗与未治疗的妊娠结果。方法根据诊断时间及治疗时间将287例孕产妇分孕前治疗组、妊娠〈16周治疗组、妊娠≥16周治疗组、未治疗组等4组,比较各组妊娠结果、新生儿梅毒的发生。结果不同治疗时间不良妊娠发生率,妊娠〈16周治疗组为18.4%、妊娠≥16周治疗组为36.6%、未治疗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表现不良妊娠发生率,潜伏期梅毒17.2%、一期梅毒39.6%、二期梅毒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梅毒母婴阻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隐性梅毒在临床工作中诊治情况。方法:对59例早期隐性梅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隐性梅毒占34.10%。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无自觉症状,无皮疹表现,临床工作中应高度注意早期隐性梅毒的发现、诊断及治疗。同时治疗早期隐性梅毒是控制梅毒发病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8年1月到2002年5月共收治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6例.作为临床急腹症的一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早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观察.现就肝癌破裂出血早期临床征象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临床分为3期,表现极为复杂,对机体具有潜在严重的损伤.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防止其演变成晚期梅毒或传染给他人具有重要意义[1].全国性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急剧上升,而胎传梅毒和神经性梅毒的出现,更严重危害人们,特别是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TRUST法和TP-ELIST法在梅毒检测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性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梅毒是其中一种.这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当前首要问题.对3 667例孕产妇、婴幼儿、婚检对象及部分已婚成年人用金标法进行常规梅毒血清学抗体的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免疫印迹法对中老年住院患者梅毒试验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敏感、特异方法对梅毒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蔓延的重要手段.目前血清学试验已成为国内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法,如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抬头趋势,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并危害性大,因此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已成为当前重要问题,尤其对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实验室如何更合理地选用检测方法,避免错诊、误诊、漏诊而产生医患纠纷等同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梅毒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3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离心染色 ,同时进行细胞计数、生化、梅毒血清非特异性试验 (RPR)、梅毒血清特异性试验 (TPHA)检查。结果 发现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率 10 0 % ;2 2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的梅毒患者异常率 4 5 .5 % (10 / 2 2 ) ,明显高于脑脊液细胞计数、RPR检查 (P <0 .0 5 ) ,而与TPHA、生化检查结果大致相当 (P >0 .0 5 )。结论 梅毒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以前在中枢神经系统已有免疫反应发生 ,脑脊液细胞学对神经梅毒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