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套适合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在采用药物、理疗及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营养调理、刺激性康复护理及家庭康复疗法等。结果16例患者意识恢复占72.7%,其中4例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12例生活能够基本自理,获得了较满意的康复效果。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综合促醒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宇  陈贞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40-2640
目的 探讨一套适合持续性植物状态患的促醒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在采用药物、理疗及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营养调理、刺激性康复护理及家庭康复疗法等。结果 16例患意识恢复占72.7%,其中4例患生活能够完全自理,12例生活能够基本自理,获得了较满意的康复效果。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综合促醒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的意识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对本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68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在采用药物、理疗及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基础护理、营养调理、刺激性康复护理等,观察其意识恢复情况。结果56例(82.35%)患者意识恢复,其中能参加简单工作15例(22.05%);能生活基本自理28例(41.17%);生活需他人协助的9例(13.23%);生活完全依靠他人4例(5.80%)。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总结4例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策。重点预防并发症,进行营养调理,并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发音刺激、味觉刺激、家庭支持性护理等措施进行促醒。通过个体化的护理,促进了4例患者意识的恢复,阻止了病情的恶化。认为控制各种并发症、保证患者足够营养是延长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促进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刺激性康复护理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1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型颅脑损伤病员经临床抢救、治疗护理即使度过危险期后仍持续昏迷,意识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终身昏迷不醒,临床上称为植物状态 [1](Persistent Uegetatire Sste PVS)对 PVS患者除了采用药物治疗、营养调理、运动康复及基础护理外刺激性康复护理起着重要作用,这是促使昏迷患者苏醒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科自 1996~ 1999年 12月试行了一套 PVS促醒刺激性康复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996年 12月~ 1999年 12月,我科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 14例 PVS患者进行刺激性康复护理,男 13例,女 1例,年龄 1…  相似文献   

6.
正中神经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震  周岱  何怀 《中华理疗杂志》1999,22(5):272-274
目的 对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 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方法,我们应用正中神经刺激(MNS)对7 例颅脑损伤后PVS促醒治疗,旨在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7 例PVS患者应用国产低频诊疗仪行低频脉冲电刺激,刺激电极置于双侧腕关节掌面正中神经点,刺激前后检测脑电图(EEG)、脑干诱发电位(BAEP) 。结果 3 例意识恢复,4 例无变化,患者EEG、BAEP 均缺乏特异性,但BAEP的改善与临床的好转是一致的。结论 本组病例尚少,但可看出MNS对PVS的促醒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孔磊  宋献丽  黎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603-1605
目的观察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复苏的疗效。方法将P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恢复越快,疗效越显著。结论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PVS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可作为脑外伤后PVS患者重要的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持续植物状态的中枢刺激促醒疗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随着诊疗方法、微创外科技术、重症监护及社会紧急救护系统的发展 ,降低了一些危重疾病的死亡率。但是 ,随着死亡率的降低 ,也产生了新的社会及医学问题———持续植物状态 (persis tentvegetativestate ,PVS)患者明显增多。PVS是因大脑半球严重损伤 ,皮层功能丧失而脑干相对完好 ,处于皮层下生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PVS康复治疗过程中 ,促醒、认知功能的改善是主要的康复目标之一。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维持营养、防止并发症及各种促醒技术的运用。本文就PVS的各种刺激促醒疗法综述如下。一、刺激疗法的…  相似文献   

9.
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在配合采用针刺、药物及运动促醒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营养调理、感觉刺激、对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认为采用针对性持之以恒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方法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治疗作用,分析影响PVS患者苏醒的可能因素并预测其苏醒的可能性。 方法60例PVS患者,采用感官刺激治疗、家庭治疗、物理治疗、针刺、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3个月至1年。按PV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对影响PVS患者苏醒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 结果60例PVS患者中,23例完全清醒,12例显效,10例好转,15例无效。家庭治疗、运动姿势、促醒开始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结论对PVS患者应采取综合的促醒康复治疗方法。家庭治疗、运动姿势、促醒开始时间是促进PVS苏醒的重要因素;而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年龄、气管切开、发病部位、入院时的PVS评分等对PVS患者苏醒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张玉兰 《护理研究》2005,19(29):2646-2647
[目的]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颈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并加强基础护理,比较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变情况.[结果]手术后2个月病人ADL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偏瘫患者ADL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滨  李明升 《中国康复》1999,14(2):74-75
58例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I)评定结果表明:随ADL基本动作能力的提高,日常生活动作能力也相应提高,最母导致日常生活关连动作能力的提高,提示ADL基本动作是完成复杂日常生活动作及生活关连动作的关键基础。偏瘫患者ADL评定应包括从功能障碍与形态异常的角度去探求个体水平能力障碍的原因,以指导理学疗法早期开展针对性治疗,整体预测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同时应用必要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治疗4周后肢体功能按Fugl-Meyer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早期患肢康复锻炼、语言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康复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ADL,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远期预后与多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104例住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Bobath康复训练,出院后继续在社区医院或者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后6个月分别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记录患者发病前及治疗期间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远期预后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认知状态、抑郁、家庭支持状况等4种因素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小便失禁和年龄也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种相关因素对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造成影响,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和加强家庭支持将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康复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按摩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康复组ADL基本自理的恢复率为64.00%,对照组为23.5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其生存质量,在病后1个月内,BI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相似文献   

18.
钟灵  康霞  王志华  郑晓蓉 《护理研究》2012,26(19):1759-1760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地震伤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地震伤术后康复期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给予康复护理的伤员,对照组选取给予常规护理的伤员,比较两组ADL评分。[结果]观察组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02),年长、肾衰竭、焦虑、脊柱骨折、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复合型骨折为影响ADL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地震伤员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是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重要措施,注意年长、肾衰竭、复合型骨折和焦虑等多种因素对疗效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上下肢功能、ADL等相关因素评定。结果:影响入院前ADL(ADL0)的正性因素包括肌张力、治疗前下肢运动能力,负性因素为年龄、尿便失禁、入院前居住地及发病次数。治疗后ADL(ADL1)的正性因素有ADL0和病变性质,而患肢腱反射的亢进或减弱和发病后住院时间则是ADL1预后的负性因素。家庭人数与ADL1恢复程度呈负相关(r=-0.527,n=53)。结论:肌张力和患肢腱反射是影响患者ADL恢复的有利因素;家庭人数多是ADL恢复的阻碍因素,提示对家属进行康复意识的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级康复体系中规范化康复护理对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性期接受常规护理外,研究组在病情稳定1周内即进行一级康复护理;两组患者恢复期均到康复中心继续进行二级康复护理;研究组维持期在干休所或家庭延续行三级康复护理,对照组中断三级康复护理,自行在家练习。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研究组在三级康复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