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DSA在消化道出血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18例中14倒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占77.78%);1例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占5.56%);1例升结肠动脉瘤(占5.56%);2例溃疡出血(占11.10%)。结论:合理使用消化道选掸性血管造影对确定肠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勇  卢武胜 《华西医学》2003,18(1):116-117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按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及插管栓塞治疗 (superclectiveangiographandtranscatheterembolization)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而屈氏韧带以远下消化道出血往往比较困难 ,在下消化道出血中进行SATE ,因易引起肠坏死 ,其应用受到制约 ,近年来 ,2F同轴导管的应用及栓塞材料的改进 ,使SATE在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又受重视[1 ,2 ] 。本文就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动脉栓塞的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行DS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征象以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导丝或导管进行术前定位。结果:DSA检测出血病灶的阳性率为43.3%,其中小肠出血占37.9%,结肠出血占62.1%。手术和造影证实,肿瘤性出血8例(27.6%),非肿瘤出血21例(7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并且在造影中发现出血部位后置入标记物,可以为手术中寻找病变部位提供很有效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4.
探讨血管造影对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重要性。方法:对30例经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及内镜检查,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选择性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30例,肠系膜下动脉10例。腹腔动脉5例)。结果:26例发现异常,6例造影剂外溢,20例病理血管,18例手术病理证实。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结果16例患者血管造影阳性,7例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或栓塞治疗;23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无异位动脉栓塞,腹痛3例,尿潴留4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23例。结论介入治疗安全、简便、微创、痛苦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及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同时介入治疗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缩短病程、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术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钡剂检查和内镜检查难以明确的出血,病因主要有溃疡、肿瘤、血管畸形等,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报道1996—2001年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各7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治疗。诊断治疗后,分析血管造影显示结果以及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出出血病灶的61例,检出率为84.7%。造影显示血管粗大,丛状、囊状扩张则为血管畸形25例;造影显示血管紊乱、肿瘤染色引流静脉粗大则为肿瘤,小肠肿瘤10例,回盲部肿瘤6例,结肠肿瘤8例;造影显示血管团异常,结构复杂则为小肠憩室7例;造影显示血管变粗,造影剂外溢则为回盲部溃疡5例。54例患者使用栓塞治疗,7例采用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为31例,有效例数为39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痊愈例数为26例,有效例数为37例,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疾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检查出血病灶的检出率,明确出血位置,有效止血,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消化道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消化道出血(非休克组29例,休克组32例)分别经DSA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共检出上消化道出血45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其中DSA准确检出35例(休克组28例,非休克组7例),内镜准确检出36例(休克组10例,非休克26例)。结论DSA与内镜在诊断急诊消化道大出血时是两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休克患者DSA优于消化道内镜检查;而对于无休克患者,内镜优于DSA。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检出病例包括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血管瘤性息肉1例.乳头状腺瘤1例、小肠及结肠血管发育异常共3例,美克耳氏憩室炎伴溃疡大出血和结肠炎各1例,本文讨论了血管造影对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了检查结果阴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阳性 检出率的对策,同时对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血管造影征像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本组检出阳性率为 6 3 .6 4% ;选择性动脉造影出血活动期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出血间歇期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以病理结果为对照 ,本组定位诊断率为 80 .6 4% ,定性诊断率为 6 4.5 2 % ;本组无明显并发症 ,也无死亡病例。结论 为了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 ,急性大出血时选择性动脉造影是首选方法 ;慢性间断少量出血时 ,如果常规无创检查方法皆为阴性 ,行选择性动脉造影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DSA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4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阳性的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的诊治情况,探讨DSA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3月至2006年3 月期间行DSA检查的176例消化道出血病例,其中诊断有阳性发现的41 例,分析其出血部位,发病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果]41例阳性病例中,胃及十二指肠出血7例,小肠出血23例,结肠出血11例;其中消化道炎症14例,肿瘤9例,血管畸形7例,憩室5例,外伤及术后出血6例.所有病例中,行外科手术治疗17例,内科药物治疗13例,11例经介入栓塞或灌注治疗.[结论]合理的应用DSA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价值很高,并可以对部分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人院的36例非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人院后24h行紧急内镜下止血。结果: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首次出血者10例(27.8%),多次反复出血者26例(72.2%)。15例采用内镜直视下局部喷射5%碱性硫酸铁溶液(Monseli液)止血,21例采用内镜直视下注射复方硬化剂止血。20例(55.6%)患者在上述处理后即时止血,另15例加用止血剂后在3天内止血。本组胃镜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紧急止血治疗是上消化道大出血非常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将6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口腔清洁与护理、保持臀部清洁与干燥及正确的饮食指导等)进行护理;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提出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寻找最佳证据、制定护理计划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等).对2组患者48 h内止血、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1年内再出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48 h内出血的控制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1年内的再出血率分别为97.1%、94.1%及5.9%,对照组分别为70.6%、67.6%及32.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止血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特征。【方法】50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08例下消化道出血中老年组占220例(43.31%),中青年组288例(56.69%),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64%(41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大肠癌74例(33.63%),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o.01);大肠息肉40例(18.18%);痔34例(15.45%);老年组出血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给予扩容及调整水电解质紊乱,静滴奥美拉唑42.6 mg,每日1次;静滴卡络磺钠60 mg,每日1次,重度贫血者予输血。治疗组再应用邦亭4 KU加生理盐水20 mL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生理盐水90 mL,每日分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在临床止血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导丝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以减少手术的盲目性。方法:分析25例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对其中18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行急诊或择期手术。结果:25例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23例发现病变,阳性率为92%;18例标记定位者中13例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证实均准确定位,定位准确率为100%。本组无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的方法,放置导管、导丝定位标记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寻找出血部位并切除出血的原发病变,且无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定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46.9%、急性胃黏膜病变12.7%、肝硬化9.0%、胃癌7.2%,贲门撕裂症6.0%.(2)急诊内镜诊断明确的阳性率(95.6%)显著高于非急诊内镜(81.3%),P<0.01.(3)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患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未服用者(4.1%),P< 0.01;服用NSAIDs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52.6%)虽高于未服用者(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较前有所增加,急诊内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药物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科方法治疗,采用生长抑素(善宁)0.1 mg稀释于生理盐水2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25~50μg·h-1的剂量持续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0.2~0.4 U·min-1持续静脉滴注24 h后,半量维持,至血止后24 h停用。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 mg,1次.d-1静脉滴注;收缩压低于8.00~12.00 kPa者予多巴胺升压治疗;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采用凝血酶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8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6±0.5)d,无一例死亡。其中显效23例,有效4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2%。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均转往外科或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论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对于急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在Child-p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31%,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