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安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做血液透析治疗的122例尿毒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设问卷调查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了血液透析相关知识(P<0.01);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P<0.01);患者文化程度对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P<0.05);透析年限对健康教育效果无影响(P>0.05);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贫血得到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是患者获得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治疗的重要组成因素;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也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6例)采用一对一、面对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文字展板、集体授课)。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教育效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更能满足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对透析相关知识的实际需求,并有针对性、连续性、有的放矢,注重细节教育,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对长期透析治疗、生活的信心,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血透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施肠造口俱乐部模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全程参加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的患者143例,在肠造口俱乐部接受20次肠造口知识培训及7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前后,采用肠造口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前患者的肠造口知识问卷及格率为47.6%,教育后及格率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在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因子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肠造口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患者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疾病应对能力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路径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相关知识达标率、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遵医情况。结果:路径组相关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及遵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是血液净化中心理想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后的血压控制合格率、血管通路感染率和透析充分达标率.结果 两组经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健康知识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1个月后、3个月后健康知识评分为(77.21 ±10.49)分、(90.34±8.58)分,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透析充分达标率、血压控制合格率分别为77.50%、8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血管通路感染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改善患者的透析效果和血压控制效果,有效预防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摄入依从性调查表、液体摄入相关知识问卷、液体摄入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液体摄入自我效能量表,对2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106例,不依从率为53.0%;不依从患者平均透析间期体重相对增加值、日液体摄入量与依从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液体摄入相关知识均分为(9.15±2.14)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均分为(26.79±4.23)分,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均分为(29.31±3.97)分;液体摄入依从性与液体摄入相关知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比例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液体摄入相关知识水平,帮助其建立控制液体摄入的信念,提高液体摄入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对腹膜透析(PD)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2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IMCHB;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HD-SMI)]、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D-SM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IMCHB可提高PD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透析期间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红蛋白、肾功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规律透析、按时自测、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内瘘护理正确、体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以及血压、血红蛋白、肾功能、钾离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使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防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长、原发病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量表4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并发症防控效果,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并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血压、体重量和超滤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自我管理教育后病人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优于干预前(P0.05),规律透析、合理饮食限水、遵医用药、正确护理内瘘、干体重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P0.01),干预后血透患者的血压、超滤量、体重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宗志辉 《护理学报》2001,8(3):45-4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集体,小组,单人跟踪教育3种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68例血液透析患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68例患对血液透析健康知识的掌握有明显提高,其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结论:3种健康教育模式应互相补充,三综合运用可明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透析前后B线与IVC内径、LVEF、BMI等参数的相关性,探讨肺超中B线在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透析中心36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肺超及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透析前后B线、IVC内径及LVEF,比较透析前后三者的变化,并分析透析前后B线与IVC内径、LVEF、BMI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后B线评分及IVC内径均低于透析前(P<0.01),透析后LVEF值高于透析前(P<0.01)。透析前B线评分与IVC内径呈正相关(r=0.379,P<0.05),而与LVEF(r=-0.515,P<0.05)和BMI(r=-0.596,P<0.05)均呈负相关。透析后B线评分与IVC内径相关关系消失(P>0.05),而与LVEF(r=-0.597,P<0.01)、BMI(r=-0.599,P<0.01)仍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肺超B线进行容量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 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 将 4 0例患者分成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 (再分为透后血压升高组及透后血压未升高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透析前、后的ANP、PRA、Ang -II及ET - 1,并计算它们的Kt/V和心胸比例。结果 : 高血压组的Kt/V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5 ) ;透后血压未升高组的透前、透后ANP均显著高于透后血压升高组 (P <0 .0 1) ;透后血压升高组的透前、透后PRA、Ang -II均显著高于透后血压未升高组 (P<0 .0 1) ;高血压组的透前ET - 1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5 )。结论 : 透析不充分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血透患者Kt/V达 1.7以上者血压控制较好 ;水钠潴留仍为血透患者高血压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因素 ;透后血压升高者与RAS有关 ;内皮素系统过度表达亦是血透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09~2011年烟台市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组42例;血液透析组36例,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TSH)水平,在血液透析组中有12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测定其血清甲状腺激素;随机选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甲状腺功能作为对照.结果 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血液透析组血清FT3、FT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F=3.27和4.31,P<0.05),uTSH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P<0.0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之间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透析组中12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组、血液透析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普通血液透析不能改变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现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便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采用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测查。依据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高低分为A组(评分>60分)、B组(评分≤60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相关性。结果A组疾病透析时间、并发症发生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自我管理行为、家庭关怀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患者家庭关怀程度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存在正相关性(P<0.05);透析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关怀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与透析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呈负相关。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注重修复家庭关怀程度,减少并发症,并结合透析时间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龚蓉  张玲  文崇林  陈颖  曹泽蓉 《华西医学》2003,18(4):508-509
目的 :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在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14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7例患者先进行标准钠透析 (透析液浓度 14 0mmol/L) 2周 ,然后进行可调钠透析 (钠浓度由 14 8mmol/L呈阶梯下降至 138mmol/L) 2周 ,7例先行可调钠透析 2周 ,标准钠透析 2周 ,观察透析前后血钠浓度和血容量变化 ,透析中心率和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结果 :可调钠透析能够明显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症状的发生 (P <0 0 5 ) ,可调钠组血容量改变较标准钠明显减少 (P <0 0 5 ) ,且透前透后血钠浓度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且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自我护理能力在血液透析病人健康赋权认知水平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方法:采用中文版病人感知赋权量表(PPE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180例规律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按照病人接受康复运动的规律程度将病人分为4个等级。通过采用分层回归法分析研究变量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本研究中,PPES量表总分为(41.91±4.96)分,其中信息维度得分为(12.74±2.09)分,决策维度得分为(6.22±1.71)分,个体化维度得分为(11.02±1.88)分,自我管理维度得分为(11.93±1.40)分。ESCA量表总分为(112.80±9.11)分,自我护理技能维度得分为(30.21±5.22)分,自护责任感维度得分为(14.87±4.27)分,自我概念维度得分为(11.68±3.60)分,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为(50.28±8.69)分。康复运动接受程度:<30%共17例,30%~50%共62例,51%~80%共58例,>80%共43例。相关性分析显示,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赋权认知水平、康复运动接受程度呈正相关(r=0.758、0.694,P<0.01),健康赋权认知水平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呈正相关(r=0.802,P<0.01)。进一步行分层回归分析调节效应显示,“健康赋权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的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002,t=5.661,P<0.01),且调节效应显著(ΔR 2=0.008,P<0.01)。结论:自我护理能力在血液透析病人健康赋权认知水平与康复运动接受程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10年中本中心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死亡组和同期维持期透析的存活组进行临床、实验室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本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总死亡率8.8%(167/1 894)。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死亡比例逐渐增高(r=0.367,P<0.05)。从死亡患者的年龄构成上看,60岁以上者居多,占42.5%(71/167);从原发疾病死亡构成上看,糖尿病肾病居多,占31.7%(53/16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次之,占25.1%(42/167),再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6%(21/167)。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40.7%(68/167),感染36.5%(61/167)和卒中11.9%(20/167)。死亡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Kt/V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每周透析不足8小时者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平均高收缩压、舒张压,低血清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 Kt/V水平、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高血磷水平、高PTH水平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透析充分性低、营养不良、高血磷、高PTH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年限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为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不同血液透析年限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结果不同血液透析年限患者在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健康教育的认知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149,18.739,24.407;P均〈0.001),透析年限〈1年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作用、血管通路的维护、饮食要求、即刻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关注,透析年限1—5年的患者侧重于了解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透析过程中用药、检验指标、血液透析的远期并发症;透析年限〉5年的患者着重想了解对血液透析的远期并发症、透析治疗新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不同文化层次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有所不同。医护讲解、观看有关录像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大多数人首选的方式,而病友的经验介绍、阅读相关书籍、健康宣传栏、专题讲座、网络查询等健康教育方式在不同文化层次患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950,6.020,11.772,6.744,13.057;P均〈0.05)。结论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需进一步普及健康教育的概念,根据不同透析年限患者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注意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