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例,随机分为PNF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 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及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颞下颌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PNF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 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2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术前、术后6月、术后2年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张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张口度≥35mm的患者占90.9%(20/22),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功能独立性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上腔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张口度的变化,并通过MRI检测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张口度≥35 mm的患者占88.5%(23/26),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MRI显示有4例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论 颞下颌关节内镜下的上腔灌洗术直视下操作准确,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技术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Wilkeslll期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盘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Wilkeslll期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关节盘形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关节盘变形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关节渗液发生率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Wilkeslll期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关节腔渗液,但对关节盘形态恢复无明显作用,甚至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冲击波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冲击波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i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关节弹响、关节触压痛、肌肉触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冲击波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冯小剑  肖锋 《中国康复》2020,35(8):418-420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董氏奇穴组、超短波组和联合组各40例,分别予以针刺董氏奇穴、超短波治疗、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董氏奇穴组和联合组均明显高于超短波组(均P<0.05),联合组明显高于董氏奇穴组(P<0.05);3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董氏奇穴组和联合组均明显低于超短波组(均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董氏奇穴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高于董氏奇穴组和超短波组(P<0.05),董氏奇穴组高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结合运动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因治疗期间脱落3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运动疗法包括筋膜手法、颞颌关节松动术配合宣传教育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激痛点的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elkimo临床功能障碍指数和临床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Helkimo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激痛点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可以缓解疼痛,降低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障碍,比单纯的运动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12周,观察组增加NJF法训练,对照组1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训练,对照组2加用关节松动术训练。结果:治疗12周时3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膝关节百分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4周时比较均有提高,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NJF对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KOA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逐渐缓解,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治疗后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对于KO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膝关节功能的调节及术后疼痛、肿胀的缓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KOA临床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PNF综合康复疗法对骨折后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康复组,在常规药物及肌力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传统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超声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关节活动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在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方面,康复组优于传统组(P0.05),视觉疼痛模拟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种评定方法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超声联合PNF模式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僵硬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关节松动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下肢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偏瘫合并踝阵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PNF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PNF技术,即主要利用对踝关节牵伸、背伸和外翻肌群的主动力量的训练,加强患者的主动踝背伸和外翻,加强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力量,从而有效改变踝阵挛。结果:训练20d后,2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定(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下肢PNF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偏瘫恢复前期踝阵挛的控制,促进下肢运动分离,提高步行能力及速度,适用于国内脑卒中患者踝阵挛的痉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T、BBS及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组内比较均小于健侧(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健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PNF躯干训练技术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群力量,提高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观察组(躯干强化训练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以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结合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躯干损伤量表(TI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IS、FMA上下肢运动功能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TIS、FMA下肢、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能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51例于该院治疗的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型、Ⅵ型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和常规组,关节镜组24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以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评估手术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膝关节KOOS评分中疼痛和症状评分、Rasmussen评分中成角畸形、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评分和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与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比较,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兰  李向哲  黄思思  王彤  郭川 《中国康复》2018,33(5):377-380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肩痛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肩痛康复治疗,A组加用高能量激光治疗,B组加用PNF治疗,C组加用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估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估上肢功能,改良Ba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3组McGill疼痛评分校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更高于A、B组(P0.01),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A组(P0.01)。治疗后,3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C组上述各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1)。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运动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元元  郄淑燕  张兰  杜佳 《中国康复》2021,36(9):542-545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促进巨大肩袖撕裂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38例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0例。2组患者进行术后为期12周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分阶段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辅助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SS)、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关节外展活动度(ROM)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UCLASS及Constant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ROM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UCLASS、Constant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ROM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康复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可明显缓解巨大肩袖撕裂修复术后早期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度和功能的恢复,这对于患者早期康复和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单纯清理组(A组,22例)、单纯康复组(B组,28例)、清理康复组(C组,20例)3组,分别予以关节镜下清理术、膝关节康复治疗和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进行Lysholm评分、McGill疼痛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的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A组较治疗前功能无明显改善,B组较治疗前功能改善,疼痛减轻,C组功能显著改善,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全程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肯定;保守的康复治疗可暂时缓解疼痛,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也为手术治疗增加了机会;单纯接受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而不坚持术后正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研究组给予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内引流精准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术后腘窝囊肿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腘窝囊肿残留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腘窝淤斑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3和7 d的疼痛VAS比较,结果显示:(1)不同时间点的VAS有差异(P <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无差异(P> 0.05);(3)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研究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3和6个月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比较,结果显示:(1)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