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8只新西兰兔采用直视下向椎间盘内注入细菌方法,制作椎间盘炎模型,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早期手术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比较这3种方法对兔椎间盘炎治疗的效果。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影像学表现为椎间隙变窄,后期出现椎间融合。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未见软骨终板破坏,细菌培养阴性。保守治疗组,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及增生,椎间融合少见,细菌培养可见阳性。延期手术组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与保守治疗组相似,但细菌培养阴性。早期手术治疗组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沉降至正常时间方面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90.57,87、56,P&;lt;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6.97,P&;gt;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方法能迅速解除症状,治疗效果优良,是治疗术后椎间盘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MRI影像学特性,探讨MRI对早期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隙感染的MRI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有11个椎间盘感染,其中其中腰3.4椎间隙受累1个,腰4.5椎间隙受累7个,腰5骶1椎间隙受累3个。MRI表现为感染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破坏、碎裂,呈长T1长亿信号,12聊上髓核内正常裂隙状短12信号消失,相邻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行增强MRI扫描,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诊断腰椎间隙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椎间盘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盘炎(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对椎间盘炎的一种新的微创性手术治疗。方法:对25例椎间盘炎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病灶切除及用含庆大霉素盐水持续性灌洗治疗方法。结果:对19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为76%),平均随访时间为3.4年,全部病人在进行病灶清除术一,症状体征均获得迅速控制,并早期下床8活动,腰椎间盘炎在6周左右,颈椎间盘炎在1周左右。血沉(ESR)、急性反应蛋白9CRP)颈椎间盘炎分别在术后4吉开始降至正常。X线平片显示病变椎体融合15例,椎间隙变窄10例。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病灶清除术后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引流术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或经前路或经后原切口入路的椎间盘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该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微创、效果好、疗程短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评估伤椎下位椎间盘损伤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有关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研究很少.目的:通过观察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探讨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椎下位椎间盘的保留价值.方法:纳入1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X射线测量伤椎下间隙前、后缘高度和正常椎间隙前、后缘高度;MR表现依据Oner分型进行分级,在MR矢状面T2WI上测量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出髓核、纤维环与脑脊液的信号强度的比值.将伤椎下位椎间盘组织和正常对照椎间盘(5例取自脊柱侧弯及脊柱肿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髓核的组织学改变并行Boos评分;以阿辛蓝染色法测量图像阳性吸光度(A)值.结果与结论:X射线平片表现为伤椎下位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与正常椎间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18例伤椎下位椎间盘MR表现为OnerⅠ型即间盘形态完整,无Ⅱ~Ⅴ型病例.伤椎下位椎间盘纤维环/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伤椎下位椎间盘髓核/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与正常椎间盘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伤椎下位椎间盘髓核组织与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Boos评分、阿辛蓝染色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X射线平片、CT、MRI提示Denis 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无明显损伤,形态完整,信号强度正常,组织学提示其结构完整具有良好的保留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化脓性眼内炎动物模型的临床观察、玻璃体细菌培养阴性率,观察惰性气体C2F6对兔的化脓性眼内炎的作用,以期阐明惰性气体C2F6对化脓性眼内炎的影响,从而找到治疗早期化脓性眼内炎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10年8月治疗的8例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L4~54例,L5~S13例,L4~5/L5~S11例,保守治疗3例,5例行后路清创、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恢复正常。8例患者获得8~36个月随访,平均17.5个月,感染无复发。细菌培养:金葡菌2例,表葡菌1例,其余阴性。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MR I对本病早期诊断有帮助,保守治疗应严格卧床制动、抗感染,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和重症感染者行1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ration disc discease,DD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当疼痛成为外科治疗的主要指征时,手术切除产生神经根受压的椎问盘组织可迅速改善病情。传统的椎问盘髓核摘除术,由于摘除后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局部小关节受力增大,易出现退变,且椎间隙变窄,术后疗效报道优良率为70%~80%,大约有3%-14%的患者由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不得不再次手术。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椎问融合手术因在显微镜下手术,皮肤切口小,脊柱破坏少,出血少,脊柱稳定性好,恢复快,受到广泛重视。椎问融合器植入椎间隙,达到椎体上下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疗效及其治疗指征。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应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70例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130例单纯后路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摘除椎间盘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安全可靠。术后椎间隙高度不丢失,残留腰痛症状少,疗效确切。年龄、经济因素对手术的影响较大;相临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目前尚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植骨融合效果.方法 将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后高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统计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椎间隙后高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恢复椎间隙后高,提高植骨融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疗效及其治疗指征.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应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70例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130例单纯后路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摘除椎间盘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准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安全可靠.术后椎间隙高度不丢失,残留腰痛症状少,疗效确切.年龄、经济因素对手术的影响较大;相临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目前尚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