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血小板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采用手术和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水平与癌细胞转移与进展的关系。结果 67例(54.03%)患者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64例(51.61%)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特性有关,两项指标水平较低均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治疗后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过高患者预后较差。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浸润能力相关,可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并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应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结直肠癌间关系。方法通过对5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肿瘤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选取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可作为辅助诊断及判断病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妇女血清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子痫前期及32例正常妊娠妇女,采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空腹血清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妊高征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而高脂血症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均可致子痫前期患者血黏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E/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82、B28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82、B28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8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口纤维蛋白原基因Be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宇 《中国临床医学》2020,27(5):841-843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的严重程度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肛周脓肿患者,检测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检测水平,并分析肛周脓肿严重程度与FIB、D-二聚体的关系。结果:FIB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r=-0.147,P=0.046),而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r=0.810,P=0.007)。结论:肛周脓肿患者的FIB、D-2聚体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均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检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静脉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2 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类型进行分组,颅脑手术者55例(A组);心胸手术者38例(B组);骨科手术者96例(C组);腹部手术者79例(D组);妇产科手术者54例(E组),采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 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静脉血,用自动凝血仪检测血浆D-D及FIB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术后3 d的D-D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比较,A、B、C组术后24 h内、术后3 d、术后7 d的FI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特别是颅脑手术、心胸手术、骨科手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浆D-D及FIB水平变化,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影响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术后7 d创面愈合质量。借助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血糖控制情况、术后坐浴时间、术后便秘(或便秘史)、饮食营养情况、机械刺激对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7 d后,创面愈合良好者141例(84.94%),愈合不良者25例(15.06%)。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坐浴时间是影响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保护性因素,吸烟、血糖控制情况、术后便秘(或便秘史)、饮食营养情况及机械刺激是影响创面愈合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质量受术后坐浴时间、吸烟、血糖控制、便秘、术后饮食营养、创面处理方式等因素影响,术后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应用于肛瘘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肛瘘肛周脓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2组患者均根据自身肛瘘肛周脓肿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使用生肌玉红膏治疗,治疗组于术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比较2组术后肛周创面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Ⅲ级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用药后创面在14 d、21 d内愈合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对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减轻创面疼痛和促进创面的修复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患者一次性根治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60例。其中肛周皮下脓肿及低位肛门周围脓肿患者(12例)行脓肿一次性切开根治术;坐骨直肠脓肿及高位肌间脓肿患者(48例)行脓肿一次性切开+肛瘘挂线术。结果 60例患者住院时间5~8 d,经过手术治疗后一次性治愈59例,一次性治愈率为98.3%。肛周皮下及低位肌间脓肿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2~20 d;坐骨直肠脓肿及高位肌间脓肿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25~40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自行拔除橡皮筋而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未再复发。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无复发,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疗效,避免了分期手术疗程长、痛苦大、费用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周围肌组织脓肿长期被临床忽视的原因,并总结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脓肿患者的MRI表现,并随访术后患者控便及排便能力。  结果  18例为单一肌组织脓肿,21例并发两组以上肌组织脓肿,其中存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脓肿28例,浅部脓肿26例,耻骨直肠肌脓肿9例,肛提肌脓肿4例,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脓肿1例;感染肌组织肿胀增粗,基本保持解剖形态,其中外括约肌深部呈典型“U”形,肛提肌呈对称“蝴蝶翅膀样”表现;肛周脂肪间隙清晰34例,脂肪间隙结构不清5例,术中触及内口26例。35例未累及肛提肌患者术后控便和排便良好,3例肛提肌脓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控便不良及排便无力,另1例失联。  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有时不能阻挡肛周感染的传播,甚至肌组织内部形成脓肿,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脓肿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很可能不受影响,肛提肌脓肿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干预下肺心病凝血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低分子肝素的干预,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药物,是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关键。方法 (1)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 5 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 4 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凝血功能(TT、PT、APTT、FIB)、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表观粘度)、肺功能(FEV1)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略有改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肺功能有所改善(P <0 .0 5 ) ,显示常规治疗虽能使肺心病患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或P <0 .0 5 ) ,而且治疗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显示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肺心病患者常规治疗同时必需配合降粘、抗凝及降纤治疗,效果肯定,对病情的控制及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一期切开术与一期切除术治疗首发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80例首发肛周脓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切开组(n=40)和切除组(n=40)。切开组采用一期切开术治疗,切除组采用一期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肛门功能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切开组、切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及肛门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切开组在术后6个月内3例复发。结论:切开术和切除术均可以作为首发肛周脓肿的一期根治术的术式选择,但切开术有一定的复发率,提示脓肿的炎性外壁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效抗菌膜喷洒创面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试验组术后换药消毒后采用长效抗菌膜喷洒,对照组则常规消毒换药。观察两组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渗液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疼痛轻,渗液量少,愈合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效抗菌膜能有效减轻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减少渗液、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