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检测心肌跨壁纵向应变率(LSR)参数来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超STI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心肌节段分为4组:正常心肌组、轻度狭窄心肌组、中度狭窄心肌组、重度狭窄心肌组。测量心内膜下(subendocardial,endo)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率(LSRs-endo)、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LSRe-endo)和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LSRa-endo)及心外膜下(subepicardial,epi)心肌纵向应变率(LSRs-epi、LSRe-epi、LSRa-epi),分别计算跨壁应变率LSRs-mural、LSRe-rnural及LSRa-mural。4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心肌组与轻度狭窄心肌组各参数无明显差异;(2)中度狭窄心肌组、重度狭窄心肌组LSRs-endo、LSRs-epi、LSRe-endo、LSRe-epi及LSRa-endo与正常心肌组比均减低(户〈0.001);重度狭窄心肌组LSRa—epi与正常心肌组比减低(P〈0.01)。(3)中度狭窄心肌组LSRe-mur~与正常心肌组比减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时心肌功能已损伤,二维跨壁纵向应变率能够早期检测心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 使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的心脏功能。方法 成年杂种犬27只,实验犬龄1~2岁,体重17.0±1.9(15~20)Kg,犬性别不拘。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的制作是对实验犬手术开胸并结扎阻断左前降支(LAD)中段的血流。使用Toshiba 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图像并存储,实验犬心梗前及心梗后的左心室长轴动态图像使用配套的二维斑点追踪(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2DT)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实验犬心梗前与心梗后左心室的纵向应变参数显示心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VS)明显增加, 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降低。与心梗前相比,心梗后的间隔和侧壁中间段,前壁以及心尖各段的长轴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明显减低。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心肌的纵向应变参数可以发现心肌梗死犬的心肌形变能力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犬顿抑心肌心内、外膜纵向的应变变化,探讨顿抑心肌的跨壁力学变化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12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20 min,再灌注120 min,分别于结扎前、结扎期间、再灌注后即刻、30、60、90、120 min采集心尖切面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缺血及非缺血节段心内膜、心外膜、整体节段应变参数:纵向峰值应变(LSpeak)、峰值应变延迟时间(TPSL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犬心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再灌注后即刻缺血节段心内、外膜、整体节段LSpeak明显减低,TPSLS延长,且LSpeak以心内膜下心肌减低更明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二维应变逐渐恢复,心外膜下心肌恢复更快,缺血节段整体心肌恢复正常时,心内膜下心肌仍未恢复正常。非缺血节段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再灌注后即刻心内、外膜下LSpeak明显增加,TPSLS延长,再灌注30 min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检测犬顿抑心肌在缺血及再灌注阶段心内、外膜下心肌二维应变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对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内膜、心外膜旋转角度峰值变化进行评价,以探讨两种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方法 研究共分3组:A组为20例正常人;B、C组分别为26例ST段抬高及2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组及B、C组术前、术后1月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后,获取左室心尖部及基底部各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图像,最后应用工作站Qlab软件脱机分析,得到心尖、心底及左室心内、外膜旋转角度.结果 无论在心尖部、基底部.还足在左室整体,B、C组术前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峰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1).介入治疗后1月,仅C组的心尖及左室心外膜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左室心外膜扭转角度峰值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3,P<0.05),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峰值能较好地反映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透壁程度,且与心功能及室壁运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心肌超声造影(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心肌梗死(MI)患者心肌微循环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肌微血管阻力指数(IMR)≤25 U者(低IMR组)49例,IMR>25 U者(高IMR组)44例,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评估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34名正常人进行左心室心肌二维、三维图像采集,通过二维图像获取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17节段纵向应变(LS)、18节段环向应变(CS)及径向应变均(RS),通过三维图像获得面积应变(AS)、LS、RS及CS。结果 3D-STE与2D-STE的LS和CS均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RS均逐渐减。与2D-STE相比,3D-STE测得的LS较小,CS较大(P均<0.05)。3D-STE所测的AS与LVEF相关性最强(r=-0.720,P<0.05)。3D-STE获取图像及脱机分析时间明显少于2D-STE(P均<0.05)。结论 3D-STE是更全面、省时、高效的应变测量方法。作为3D-STE的新型应变参数,AS能更全面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I)评估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研究其对尿毒症患者心肌的受累程度进行临床评估时的具体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被选为病例组(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60例)。使用分层应变技术来测量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峰值(LS)及圆周应变峰值(CS),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组左室心肌LS与CS均为心内膜下层心肌峰值较高,且由内至外逐层递减,心尖段峰值较高,且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段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两腔、三腔及四腔心切面各层心肌LS、GLS及△GLS较对照组对应各层心肌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CS、GCS及△GCS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射血分数降低之前就已存在左室心肌与收缩功能的损伤,全层心肌的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其中,心内膜下心肌功能受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尿毒症患者60例(病例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左室两腔、三腔及四腔心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层心肌的纵向应变峰值(LS)、圆周应变峰值(CS)及各个切面心肌整体纵向、环向分层应变的平均值(GLS、GCS),计算各个应变之间的差值,得到左室各层心肌整体纵向、环向分层应变跨壁应变梯度(△GLS、△GCS),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差异。结果两组LVEDV、LVESV、LVPW、IVS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心肌GLS均表现为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最大,且由内至外逐层递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左室各层心肌GLS及△GLS均较对照组对应各层心肌有所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CS、GCS及△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在LVEF降低之前就已存在左室心肌与收缩功能的损伤,全层心肌的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功能受损最为严重。STI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心肌的二维应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1例正常人,分别记录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左室短轴图像和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及左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PAC软件测量左室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精确评价犬不同形式心肌收缩运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分离结扎11只健康杂种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STI检查,应用观察实验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心尖长轴纵向应变(LS)的变化.结果 正常状态下左心室心肌各节段R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S高于LS(P<0.05),心尖位左心室心肌L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依次递增,基底段最小,心尖段最大(P<0.05),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中间段前壁、前间隔及心尖段前壁、前间壁和后间隔RS、CS及LS均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结论 STI可精确评价犬心肌不同形式的运动产生的应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不同节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变化规律,寻找定量评价左室解旋运动的敏感指标,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及节段数对左室解旋运动的影响.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肌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组及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组,对照组31例.自动功能成像技术获取左室收缩峰值纵向应变(LPSS)及其牛眼图,评估心肌梗死的部位及节段数量.取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二维图像,计算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等容舒张期解旋率(UntwR)、解旋速度峰值(PUV)、解旋角速度达峰时间(TPUV)和解旋减半时间(UHT).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LPSS、PUV、Untw-R明显减低(P<0.001);T-PUV(P<0.001)、UHT(P=0.028)显著增高;心肌梗死节段数量与Untw-R呈显著负相关(r=-0.420,P=0.006),与UHT、PUV、TPUV无显著相关;前-间壁心肌梗死组Untw-R明显低于下-后壁心肌梗死组(P=0.022);前-间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后壁心肌梗死组之间的PTV、PTW、T-Ptw、PUV、UHT、T-P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D-STI技术可以定量观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解旋运动.Untw-R可以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解旋运动的敏感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解旋运动明显减低,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解旋运动减低较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3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及80例AMI患者(AMI组),其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组30例,择期PCI组25例,保守治疗组25例,AMI患者分别在出院后4~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尖和心底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同步记录左心室扭转峰值(Ptw)、心尖旋转峰值(PAR)、心底旋转峰值(PBR)、收缩末期左心室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分析Ptw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3组AMI患者Ptw(F=22.481)、PAR(F=12.899)、AVCtw(F=18.923)、MVOtw(F=16.423)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急诊PCI组出院后随访Ptw[(18.61±8.08)°]、PAR[(12.16 ±6.98)°]较住院期间升高[(13.76±6.31)°与(7.03±5.76)°],择期PCI组随访时Ptw[(19.54±7.73)°]、PAR[(13.49±7.02)°]较住院期间升高[(15.25±6.83)°与(9.69±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7、-3.104,-2.079、-1.955,P均<0.05);AMI患者Pt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5).结论 STI技术可通过定量检测收缩期左心室扭转运动较好地评价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是指导临床诊治的新型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的可行性。方法:72例准备接受血运重建术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周行双核素心肌灌注与代谢扫描,以F-FDG代谢显像在18灌注减低节段内出现≥1分的改善视为存活心肌。同期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左室短轴基底、中间及心尖各节段径向峰值应变(PRS)、圆周方向峰值应变(PCS),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应变参数。结果:常规超声共检出运动异常节段258个,经同位素心肌灌注-代谢扫描诊断存活心肌节段数133个,坏死心肌节段数125个。对照组、存活心肌组的PRS和PCS均明显高于坏死心肌组(P<0.01);对照组与存活心肌组PCS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PRS明显高于显存活心肌组(P<0.01)。以峰值RS≥18.32%、峰值CS≤-10.54%为截断值,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分别为73.8%、75.6%,特异性分别为89.3%、85.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79。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预测存活心肌是可行的,为定量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心肌梗死(MI)患者左室心肌应变及预测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行PCI术的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均依据指南推荐给予相应的药物和PCI介入治疗,出院前均进行3D-STI检查以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出院后对其进行常规随访1年,以是否发生MACEs 进行分组,分为MACEs组(n=14)和无MACEs组(n=9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功能指标和心肌应变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左室各心肌应变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左室心肌应变指标预测介入术后MACEs的临床价值。结果:MACEs组和无MACEs组性别、疾病史、口服用药史及支架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s组年龄和靶血管直径狭窄率均明显高于无MACEs组;MACEs组LVEF、整体面积应变(GAS)、环向峰值应变(GCS)、纵向峰值应变(GLS)及径向峰值应变(GRS)值均明显低于无MACEs组;Pearson分析显示,各心肌应变指标值与LVEF 均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各心肌应变指标值对预测介入术后MACEs的发生均具有较高效能(P<0.05)。结论:应用3D-STI能准确评估MI患者左室心肌应变情况,且各心肌应变指标值对预测介入术后MACEs的发生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识别MI患者不良预后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获取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和圆周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的时间及其标准时间:Trs、Tcs、Trsr、Tcsr、Trs—SD、Tcs—SD、Trsr—SD、Tcsr—SD。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心肌分为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比较两组心肌间Trs、Tcs、Trsr、Tcsr的差异。结果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节段Trs、Tcs、Trsr、Tcsr较非心肌梗死节段延长(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AMI组患者45例,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经胸采集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动态图像后,应用3DSTE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基底段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BTW)、心尖段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ATW)、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LVtw)、整体扭力、整体环向应变(GCS)及整体长轴应变(GLS)。结果 1 AMI组ATW、LVtw、整体扭力较对照组均减低(P0.01);两组BT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VEF与ATW、LVtw、整体扭力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3、0.810、0.705,P0.01);3AMI组LVtw与GLS、GCS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7、-0.550,P0.01)。结论 3DSTE能在三维立体空间内定量检测左室扭转运动,快速、无创、准确地评价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及20例经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的心尖二腔和四腔观图像,应用STI技术获取左房前壁、下壁、侧壁、房间隔的应变率曲线。测定各房壁于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I组mSRs及mSRe显著降低,mSRa显著升高(P〈0.01);AMI组mSRe和mSRa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结论 AMI患者左房储蓄功能和管道功能减低,辅泵功能增加;AMI患者左房管道功能与辅泵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长轴及短轴应变,探讨STI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59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3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于左室心尖二腔、长轴、四腔切面和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切面,应用STI定量分析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峰值、短轴径向应变峰值和圆周应变峰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均减低,其中纵向应变基底段的前间隔,中间段的间隔和前间隔,心尖段的前壁和侧壁均减低(P<0.05)。径向应变二尖瓣水平的后壁、下壁、前间隔,乳头肌水平的下壁、间隔、前间隔、侧壁,心尖水平的间隔减低(P<0.05);圆周应变二尖瓣水平的后壁、间隔、前间隔,乳头肌水平的前壁、侧壁、前间隔,心尖水平除侧壁以外节段均减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应用STI可显示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