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SP概念。每个学生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有3次机会接触SP,分别是在经络腧穴学的学习当中、针法灸法学的学习当中和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当中。经络腧穴教学当中,SP被运用于点穴课程,由学生在SP身上完成取穴操作;针法灸法学教学中,SP被运用于各项针灸方法的操作教学,由学生在SP身上进行针法灸法的实际操作;在针灸治疗学中、特别是疼痛类疾病的治疗讨论中,SP被运用于培训学生独立作出诊断、独立完成辨证思考、并制定针灸治疗方案。每次学生操作结束后,由SP现场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指导。SP引入针灸学教学,将提高针灸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医学科技水平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部分医学高等院校实行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七年制的教学是在五年制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新、深、精”的特点,拓宽了知识范围和水平。几年来,七年制教学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现代化医学工作需要的医学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我们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耳鼻咽喉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现将三年中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在结束了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后,进入临床各专业课学习之前必须学习的桥梁课程。针对临床专业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求,实验诊断学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现行课程框架,重新构建新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灸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指在针灸教学全过程贯穿创新教育理念,特别地结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创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临床医师+技师型人才、临床医师+研究型人才、临床医师+对外交流型人才等的创新培养平台建设。这种培养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学生潜能,赋予学生创新意识,打好事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强化5年制护理专科生临床营养学技能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学生临床营养学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营养学技能。方法依据营养护理原则.选择6项营养学技能,采取不同的教学训练方法对5年制护理专科生进行强化教学训练。结果强化教学训练促进了学生学会营养学技能。结论教师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训练,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营养学技能。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配伍在临床被广泛应用,西医院校毕业医生对此常表现出无奈:①在校期间所学的中医知识与临床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②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不够牢固.因此,在西医院校需要加强中医教学力度.故"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诊断学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独店乡张鳌坡村皇家坪)人,是我国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他生于公元215年(东汉建安20年),卒于公元282年(晋太康3年),享年68岁,为发展我国的针灸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在文学和历史学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  相似文献   

9.
中一个图形文件,就会在右侧的预览区中显示图片内容。快速访问最近的文件夹在许多软件的“文件”菜单的最下方总会列出一些最近访问过的文件,但在Windows提供的普通文件对话框。为加强对外方向专业的针灸课程的学习,我们的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有:《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  相似文献   

10.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经络、腧穴、刺激方法和运用针灸防治疾病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科学把握针灸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学科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对推动中医药学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是关键。尤其是目前许多高校开展了8年制直博教育,比以往传统的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短很多,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改革的效果是我们近年来在8年制教学中一直努力实践的工作。我们采取启发式教学,将早期临床和自主设计实验引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开始我院招收医学影像本科专业学生以来,至今已5个年头,在系庆1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断总结经验,对提高教学水平极为有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将CT、MRI从原来的讲座形式调整、扩充课时,CT原为32学时,现为62学时;MRI原为24学时,现为32学时。不仅派出教授带教理论课,而且派出高年资讲师带教学生的实践课。理论课与实习课1:1。因此,作为一名带教老师,如何带教学生的CT、MRI实习课,如何提高学生的CT、MRI阅片能力,也提到了重要的议程上。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临床教学中带教CT、MRI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供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3.
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系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多年来,护理学系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特色已形成,实现了院特色专业、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的三次跨越,2003年申办涉外护理专业又获成功。目前办学层次包括专科、专升本、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除普通护理专业外,获准于2004年招收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为此,于2003年开始在护理学系尝试开展双语教学。现将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09~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经过皮肤科学习之后,对皮肤科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从而了解目前皮肤科的教学情况。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2009~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进行调查,该调查是在授课及见习结束后进行。使用SSPS 19.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对相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设计21个问题,其中3个问题三年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的问题中2个三年评分均大于4分,4个三年评分均低于3分。结论七年制医学生皮肤科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的、学生思想动态的引导等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然而学生对皮肤科常见病治疗的掌握及临床问题处理的能力欠佳;对皮肤科的兴趣及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等整体较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传统医学教学中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课程,以人体器官系统为框架进行重组整合开展教学,以使医学基础教学更贴近护理岗位的工作需求。方法:结合护理岗位工作需求,制定相关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开设《综合医学基础》课程。在同一年级的6个教学班分别进行《综合医学基础》教学和普通班教学。一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学生对教材知识排列重组后的可读性、吸引度、实验验证理论的支撑度等方面评价较高,与普通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将医学基础知识重新排列整合,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实施教学,有利于护理职业教育与护理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推行,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硬件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参合率逐渐增高,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人数明显增加,社会对于能提供集医疗和预防为一体的人才需求显得更为突出。随着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17.
护理工作神圣而伟大,护理工作者应该热爱护理专业,关心、爱护服务对象。护生只有从心里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调查表明,本科护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为了解3年制大专护生和5年制大专护生的专业观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我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小组组织教学和临床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并制订了相应的评价量化指标。采用阶梯递进式三级评价方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9.
<正>护理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技能的学科,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近几年来,有部分院校建立了网络模拟实践平台、网络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网络化"护理实践中心管理系统"平台,但由于成本高、建设时间长、管理难度大,并没有在所有院校广泛开展。本研究主要了解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网络的情况,并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探讨如何积极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用职业教育的科学理论,结合实际,针对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观及评价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开发课程实施环境,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和开发实训教材;加强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实出中高职护理教育的职业定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