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用阴阳学说对立统一的观点,举例说明人体阴阳失调,偏盛偏衰,互相转化等各种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从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和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2.
阴阳属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是哲学范畴与医学范畴的巧妙统一,扩大了阴阳的适用范围,而且有新的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张仲景成功地吸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该文将《伤寒论》中有关的条文进行整理分析,阐述古代阴阳学说在《伤寒论》辨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人编撰有<四言中医学基础概论>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四言中医基础理论,下篇为四言中药学和四言方剂学.这里节选其中的第一章第一节阴阳学说,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阴阳、始现于《周易》。当时阴阳只分太少,在马王堆出土的两本《帛书·十一脉灸经》中已将经脉边阴阳两类来分别命名,但尚没有和五行学说联系起来。《内经》把阴阳学说的抽象哲理,发展成为具体的系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并广泛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各个方面。兹将针灸临床有关阴阳学说的应用,加以扼要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楠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82-282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1]。中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医疗实践中运用这一朴素辩证法,总结临床经验,找出了普遍规律,阐明了许多问题。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6.
7.
8.
正中医认为生命的关键在于平衡。然而,现代文明的人类,却处在一个极不平衡的环境中,生态的破坏、生活的恶习、社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得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养生话题也日益热议,全民养生的浪潮已经掀起。四季之中,冬季是补养的最佳季节。故笔者从中医角度,结合后代医家的认识浅谈冬季养生。  相似文献   

9.
从《黄帝内经》谈太极拳的机制及其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以中医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为基础,吸收了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吐纳导引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它以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为基本特点,讲究意识、呼吸与动作的紧密配合,通过练习虚实转换、升降开合的演练而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近年来,有很多学从多个角度对太极拳防病治病的机制与效果做了不少的研究。太极拳对多种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研究中医学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发展太极拳运动。更能促进中医治疗手段的多元化,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据经典作《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对太极拳作用机制做一些探讨,并提出可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太极拳,使之成为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这一观点在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内经》运气学说与疫病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联系,在<黄帝内经>中就确立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环境看作密切相关的统一体.<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中,必然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包括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医家各有不同认识。如王履"以地黄为君",吴仪洛则"八味地黄丸主用之味为桂、附",现代7版《方剂学》与吴仪洛持相同观点。但以温补学派"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理论分析,则以附子、地黄阴阳同补,以阳化阴,以阴涵阳,共为君药。根据炮附子配伍地黄的阴阳原理,近现代医家祝味菊又延伸出附子分别配伍磁石、茯神、酸枣仁等的用药规律,并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以中医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为基础,吸收了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吐纳导引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它以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为基本特点,讲究意识、呼吸与动作的紧密配合,通过练习者虚实转换、升降开合的演练而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近年来,有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太极拳防病治病的机制与效果做了不少的研究。太极拳对多种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研究中医学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发展太极拳运动,更能促进中医治疗手段的多元化,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据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对太极拳作用机制做一些探讨,并提出可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太极拳,使之成为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六经学说与"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伟大中医著作,其所提出的六经理论成为了后世医家治疗疾病所遵循的重要准则,而对于六经理论的认识,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志是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它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情感反应,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才会造成疾病。情志致病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中“三因学说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疼痛机制的探索已持续了几千年,自公元17世纪起相继提出了四个较为流行的关于疼痛机制的假说:特异性学说(Specificity or Labeled Line Theory),强度学说(Intensity Theory),模式学说(PatternTheory)和闸门控制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疼痛机制学说是综合当时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提出的疼痛机制理论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代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强度学说和模式学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外周特异性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的发现,确立了特异性学说的主导地位,但其中枢通路的特异性仍然受到质疑。从否认存在特异性伤害性感受器这一点来说,闸门控制学说显然是错误的,但其提出的中枢调制(central modulation)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当代慢性疼痛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异性学说和闸门控制学说两个学派之间发生过激烈争论,至今仍未平息。本文作者认为,两个学说应该不是"非你即我"的关系,特异性学说强调的是正常生理性疼痛的感知和传递系统,而闸门控制学说更适合解释病理状态下中枢敏化的过程。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我们对疼痛感知以及痛觉传递与调制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必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帮助我们不断完善现有的假说,甚至提出新的假说。本文简要回顾了当代疼痛机制研究者对疼痛机制假说的综合评价,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的下利 ,系一证名 ,指泄泻或痢疾。其内容比较广泛 ,涉及到六经。《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有 4 0余条 ,究其治利之法 ,可概括为如下 7点。1 解表止利太阳表邪不解 ,内迫阳明 ,下走大肠 ,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职 ,水谷不别而下利 ,首宜解表 ,表解而里自和。太阳篇中葛根汤即治表证重 ,以发热恶寒 ,头顶强痛 ,无汗为主 ,下利之之证。此外 ,太阳表邪未解 ,误下损伤脾阳 ,以致里寒挟表热而下利 ,气机阻滞 ,心下痞硬 ,浊阴不降 ,清阳不升 ,下利不止。虽太阳表证未解 ,但以太阳虚寒为主 ,治宜温中解表 ,当用桂枝人参汤。2 清热止利…  相似文献   

19.
20.
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对外感伤寒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它表明中华民族早在1800年前就积累了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并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总结。张仲景以古代辨证唯物的观点为指导思想,不仅将伤寒发病全过程的表现、病脉论治以精辟的条文形式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同时依据伤寒发病客观实际表现,首次将伤寒之类病复杂的多种病证类型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了命名与分类,这使我们今天得以对古代伤寒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预后、复发即伤寒的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