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2例,颅内血肿1例,经积极治疗或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吴超  沈梅芬 《护理研究》2014,(10):3594-3597
介绍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常用的测评工具,并希望通过二级预防和相应的应对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常用的测评工具,并希望通过二级预防和相应的应对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病变。有报道高达75%~85%的病人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而再出血是aSAH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可高达70%。因此,观察aSAH再出血的先兆表现,及时去除诱发因素,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是aSAH护理的重要内容。2005年2月~2007年2月.我科收治aSAH病人208例,均经DSA检查证实,其中再出血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aSAH患者72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院时存在短程记忆、反应速度、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比例比同期研究组高(50.00%vs36.11%、27.78%vs13.89%、33.33%vs52.78%),研究组患者随访2个月时存在短程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8.33%vs25.00%、5.56%vs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MMSE与FCI评分明显上升,DRS评分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的损害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王磊  易玲  李雪莲 《全科护理》2012,(33):3110-3111
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行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248例,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40例接受中医治疗,48例未予中医治疗。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护,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劈裂样剧烈头痛及痫性发作.其特点为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检查脑脊液为均匀血性.本组58例病人全部进行CT检查,55例经CT确诊,3例经腰穿检查确诊.对本组58例病人实行了急性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原因致脑底或脑表面的血管自发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脑蛛网膜下隙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5/10万~20/10万,病死率为25%.  相似文献   

9.
于新荣 《全科护理》2009,7(23):2098-2098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治愈32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治愈32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进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知觉、记忆、语言、智能等认知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对45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23例实施认知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促使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恢复。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认知功能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缩短康复进程,大大减少因神经功能、神经心理障碍造成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周东红  梁金凤  黄淑芬 《全科护理》2021,19(17):2383-2386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对动脉瘤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病人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病人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病人实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创伤后成长.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创伤后成长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可提升aSAH病人自我效能及创伤后成长水平,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减轻病人围术期不良情绪,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戴月琴 《全科护理》2011,9(32):2951-2952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临床常见病,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80%),并发症多而且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临床上常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95例动脉瘤性SAH并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2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结果,分为认知功能减退组(n=40)与认知功能正常组(n=155),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尿酸、肌酐、抽搐表现、心肌损伤、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Hunt-Hess分级、术前出血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水肿评分(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arly brain edema scale,SEBES)、术前脑积水、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介入栓塞手术方式、是否脑脊液引流、合并甲状腺机能低下、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梗死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功能减退组患者年龄、尿酸、肌酐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减退组在合并hs-CRP升高、抽搐、肌钙蛋白升高等临床表现、脑功能损伤评分高(Hunt-Hess分级≥3级、GCS评分≥8分、术前出血BNI评分≥3分、早期脑水肿SEBES评分≥3分)、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脑积水、术前mRS评分>3分、脑血管痉挛、合并迟发性脑梗死)方面可能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高龄(OR=7.990,95%CI:1.021~1.121,P=0.005)、高尿酸(OR=4.059,95%CI:1.000~1.011,P=0.044)、早期脑水肿SEBES评分高(OR=7.072,95%CI:2.344~277.908,P=0.008)、术后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提示脑血管痉挛(OR=8.064,95%CI:2.100~57.244,P=0.005)、合并迟发性脑梗死(OR=5.118,95%CI:1.173~9.238,P=0.024)是动脉瘤性SAH行介入栓塞术后发生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建议对aSAH合并高龄、高尿酸、脑水肿严重、继发脑血管痉挛及迟发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早期识别认知功能减退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常导致患者病残和死亡。因此,针对动脉瘤性SAH继发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低年龄、较大的脑内血肿量和白细胞计数峰值是重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临床护理中应逐一加以重视,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颅内动脉瘤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SAH总体预后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其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未经外科治疗的病人约20%死于再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导致出血即使病人不死亡也会使病人留下严重的残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多在首次出血后最初数日发生。为了减少病人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临床上一般尽早行手术治疗。由于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已经广泛开展[2]。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病情一般较重,术前有再出血的危险,术后有较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所以围术期的护理较为重要。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并进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病人95例,现将围术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能得到基本恢复。但其中有部分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检查成为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相关文章,检索词“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gnitive deficit”,并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并用计算机检索2001/2004期间相关文章。文章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检索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动脉瘤”和“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gnitive deficit”。资料选择:选择采用标准化测量方法并以认知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1篇相关论文,其中15篇与本文内容高度相关.排除的其他论文中有部分内容为认知测量,排除新的认知功能测量方法介绍的论文。资料综合:对所选论文的认知功能测量内容、方法、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及其并发症和治疗措施均可对认知功能的发生和程度产生影响。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造成认知损害的因素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外,还有手术、麻醉、药物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SAH后急性脑积水是指SAH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是SAH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27%。可导致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常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死亡。脑积水的诊断标准为:(1)双侧侧脑室额角尖端距离〉45mm;(2)两侧尾状核内缘距离〉25mm,(3)第三脑室宽度〉6mm:(4)第四脑室宽度〉20mm。急性脑积水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尤其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后3d内病情恶化,逐渐出现意识改变、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自我保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整体、全面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消除不良因素给病人带来的病痛,从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梁素琴  常云萍  耿霞 《护理研究》2011,25(32):2981-2982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危重病,其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风险很大,有40%~65%病人会因再次出血死亡[1]。目前,血管介入栓塞动脉瘤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21例护理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