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索会所多维度康复模式对改善女性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家庭关系与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恢复期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药物和康复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会所多维度康复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和18个月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12个月和18个月时的PANSS、FBS、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 05),且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和18个月时的PANSS、FBS、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会所多维度康复模式能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会所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家庭负担与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是在我院实施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例90例,在患者具备知情同意权的情况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康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疾病家庭负担量表评分以及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评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干预后不同时间阶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的平均都较低,而且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而言,应用会所康复模式干预模式能够良好的对于其精神状态进行改善,并且做到积极的改善家庭负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干预的效果及其精神症状与家庭负担的相关性。方法将康复中心治疗后于社区康复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社区干预)和观察组(积极性社区康复干预)各40例。分析精神症状与家庭负担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组干预后家庭负担量表(FBS)评分、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结果 FBS总分与一般病理分、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干预后FBS总分、一般病理分、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分及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家庭负担呈正比,应用社区康复干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其阳性、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会所模式日间康复在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1例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会所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社区干预,会所组在常规社区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会所模式日间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得分。[结果]会所组干预6个月和12个月的BPRS得分、SDS得分、SAS得分和SDSS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所模式日间康复有助于改善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是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有效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会所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会所工作模式,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对出院后到会所工作的会员家属进行入会前和入会后3月两次调查。结果入会所后3个月患者FBS评分低于入会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t)。结论社区会所康复模式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减轻家属的压力,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林敏  郑婉玲  陈慧月  黄惠君 《护理研究》2012,26(16):1526-1527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情感表达及病人的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家属为高情感表达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病人家属的高情感表达进行家庭干预,对照组病人家属不进行干预,家属自行护理病人。在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及出院后第4个月应用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对两组家属进行情感调查,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第4个月干预组家属与对照组家属的情感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的N-BPRS、ADL、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低情感表达,能够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功能。  相似文献   

7.
郑婉玲  林敏  林天安  官芳萍  孙海燕 《护理研究》2008,22(17):1536-153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72例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家庭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出院时及出院第6个月对两组病人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病人家属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两组病人及家属出院后第6个月SDSS、ADL、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对其家庭进行跟踪随访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妙妙  周玉英  丁皎  陈洁 《中国康复》2012,27(3):232-234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半开放管理。训练组患者实行全开放管理,并参加社会技能训练。用阴性和阳性症状(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2组患者同步测评并比较。结果:入组前2组患者PANSS、SD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结束后训练组SDSS、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包炤华 《中国康复》2016,31(5):331-334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滨湖区在册管理的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性康复,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年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华文认知能力量表(CCA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估患者病情、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以及家庭负担。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1年末PANSS、CCAS、SQLS总分及各因子分、FI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0.01);对照组PANSS总分及精神病理因子分、SQLS症状/副作用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01),但其他各评分指标较前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干预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CCAS操作因子分、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精力/动机因子分、FIS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干预1年末,两组复发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康复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同时,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家庭照料负担,是理想的社区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情感表达及病人的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家属为高情感表达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病人家属的高情感表达进行家庭干预,对照组病人家属不进行干预,家属自行护理病人。在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及出院后第4个月应用用坎伯成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对两组家属进行情感调查,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第4个月干预组家属与对照组家属的情感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的N-BPRS、ADL、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低情感表达,能够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的影响,及提高其自理行为的方法.方法 将康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家属实施健康指导,使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家庭护理干预,为期4w,随访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其自理行为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的影响,及提高其自理行为的方法.方法 将康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家属实施健康指导,使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家庭护理干预,为期4w,随访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其自理行为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的影响,及提高其自理行为的方法.方法 将康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家属实施健康指导,使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家庭护理干预,为期4w,随访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其自理行为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自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莫芬 《全科护理》2016,(15):1543-1545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门诊复查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顾者82例,其中对照组41例采取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41例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家庭干预,为期3个月。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评价比较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照顾负担情况。[结果]干预组经干预后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家庭干预可降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照顾者负担,对其身心健康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鸣新 《家庭护士》2009,7(17):1522-1523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理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将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在药物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均应用Orem自理模式理论进行护理干预,不同的是研究组增加了综合应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和护理伦理学知识影响病人,把护患沟通伦理贯穿于Orem自理模式应用的实践中.两组病人在干预前与干预后12周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ADL评分比较,躯体生活自理、工具性日常能力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ROS评分比较,5个分量表及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理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自理行为和社会功能,促进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但应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和护理伦理学知识影响病人,并把护患沟通伦理贯穿于Orem自理模式应用的实践中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将符合 CCMD-3诊断标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8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P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两组病人进行18个月的干预评估.[结果]家庭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种辅助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益。方法将10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两组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研究组采取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模式,对照组采取连续住院模式,观察治疗1 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病情、ADL 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两组的干预对PANSS、ADL 和SQLS 评分有显著影响,两组入组后1 年末各项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F 组内= 540.577, 318.148, 326.751,均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 交互效应=13.710, 10.918, 6.578,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各项评分减分值均大于对照组(t 差值=3.703, 3.304, 2.565, P=0.000, 0.001, 0.012);研究组效益成本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7.035, P=0.000)。结论间断住院结合家庭治疗较连续住院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保持,康复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李玉梅  林春元 《全科护理》2016,(28):2957-2959
[目的]探讨分散内观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症状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分散内观认知干预。干预时间为1个月,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病人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ANSS量表阳性量表评分、阴性量表评分、精神病理学量表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症状及精神症状,有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意念及模仿行为训练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联合意念及模仿行为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症状改善效果[采用精神病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及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SS中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阴性症状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两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意念及模仿行为训练干预方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中,可显著改善其病情症状,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有利于阻止其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衰退,提升其精神残疾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急性期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0例脑卒中病人,采用以各年龄分层区组随机化的方法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成立护理干预质控小组,实验组由专职康复训练成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NIH脑卒中量表、ADL评定量表(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得分情况.[结果]分别于入选时、1个月后、2个月后由同一个专职康复人员进行评定,在急性期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病人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社会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可以引导出病人正确的运动模式,减轻残障,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