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家庭自然环境下,对6个月婴儿的睡眠/觉醒状况率先进行客观监测和气质分析,揭示婴儿早期睡眠与气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腕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对39例健康足月婴儿的睡眠/觉醒状况进行连续监测,采用婴儿气质问卷(CITQ)评估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结果 39例健康足月中,合并麻烦型气质9例,合并平易型气质30例。两组婴儿间各项睡眠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控制性别因素后,足月儿气质维度中的趋避性与夜间觉醒次数正相关(r=0.439,P=0.005),与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负相关(r=-0.324,P=0.044);情绪本质与睡眠效率正相关(r=0.347,P=0.035)。结论不同气质类型婴儿的睡眠/觉醒状况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显著性差异。趋避性与夜间觉醒次数及夜间最长连续睡眠时间相关,情绪本质与睡眠效率相关;养育者应针对婴儿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睡眠抚育方式,以促进婴儿健康睡眠的形成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绝经期女性睡眠时间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绝经期女性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右侧跟骨的骨密度,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对象的每日总睡眠时长、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以及午睡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日总睡眠时长大于8 h、夜间睡眠时长大于6 h、入睡时间22:00前的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异常发生率低于每日睡眠时长少于8 h、夜间睡眠时长小于6 h以及入睡时间22:00后的女性(P 0. 05);与午睡时长低于1 h与午睡时长大于1 h的绝经期女性比较,骨密度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将是否发生骨密度异常作为因变量,将每日总睡眠时长、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以及午睡时长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睡眠时长少于8 h、夜间睡眠时长小于6 h以及入睡时间22:00后的绝经期女性发生骨密度异常的风险增加(P 0. 05)。结论:睡眠时间与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密切相关,睡眠时长过短、入睡时间过晚等均与绝经期女性骨量流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夜间睡眠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3例AD患者(AD组)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测;同时将AD组患者进行MMSE评分,根据评分将AD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痴呆,分析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减少程度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总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结论:AD患者睡眠指标和睡眠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减少;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睡眠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女产后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门诊妇科孕检及生产的初产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护理,比较2组孕妇产后4~6周的睡眠障碍和抑郁发生率。结果:2组初产妇妊娠晚期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生产6周后,2组初产妇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下降(P 0. 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产后,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和总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夜间苏醒无明显变化(P 0. 05)。2组初产妇妊娠晚期抑郁症发生率为0。生产后,2组均有抑郁症发生,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睡眠护理干预可降低初产妇产后睡眠障碍发生率,改善初产妇女产后睡眠质量,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睡眠知觉障碍者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正常者的睡眠生理、睡眠感觉和人格差异。方法:于2003-01/2004-01选择到北京市第二医院睡眠障碍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睡眠知觉障碍者12例,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脑力和体力)为参照配对,选择12例原发性失眠症门诊患者和12例睡眠正常者,构成3组观察对象。用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测观察对象的客观睡眠指标,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同时让观察对象回忆自己昨晚大约用多长时间入睡,总共睡眠时间,即睡眠潜伏期和主观睡眠总时间的判断,以作为主观睡眠指标。白天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测量,评估观察对象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性度、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性共10个临床量表因子分。结果:3组观察对象都完成了实验调查的全部过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指标中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与睡眠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总时间与客观多导睡眠记录差值很大,显著大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患者(P<0.05)。②睡眠知觉障碍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的精神病态和轻躁狂因子分显著高于原发性失眠症和睡眠正常者(P<0.01)。结论: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状态与睡眠正常者基本相同,主观睡眠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比较存在很大异常。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人格特征既有别于睡眠正常者也不同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并可能对其异常的主观睡眠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孕期睡眠与子代出生体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多项研究认为孕妇孕期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孕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与子代低出生体质量相关。孕妇睡眠姿势与子代出生体质量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孕妇仰卧位睡眠可导致子代低出生体质量。孕期睡眠障碍和子代出生体质量之间的关联模式尚须进一步的纵向研究证实,同时客观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测量方法有待探讨。本文主要从SDB、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质量及睡眠姿势4个方面来阐述孕期睡眠与子代出生体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的睡眠问题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1~24个月儿童70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父母进行答卷。问卷内容涉及一般情况、距调查时最近1个月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发育史及疾病史、母亲孕期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及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状况等。儿童睡眠情况包括:白天睡的多夜晚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夜间睡眠中用口呼吸、夜间睡眠时打鼾、夜间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夜间睡眠时有痉挛性肢体抽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共8项。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1,2次/周”、“3,4次/周”、“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1,2次/周”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在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结果:发放问卷700份,收回合格问卷672份,有效率96.0%。①长沙市1~24个月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7%。男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4.8%,女童为2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8,P<0.05)。②女童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一项的检率显著高于男童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66/21.1,53/14.8,χ2=4.588,P<0.05)。③将1~24个月儿童分成5个年龄段进行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1/51.6,6/2.8,2/1.9,0,0,χ2=250.042,P<0.01)。6个月以下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最高(51.6%)。④以儿童睡眠问题有无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选取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作自变量,包含儿童月龄、父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亲职业、儿童睡眠情况、儿童出生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家庭生活居住环境、父母亲睡眠情况中的多个因素,对儿童是否有睡眠问题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儿童实足月龄、儿童白天睡眠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情况8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长沙市区1~24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儿童年龄愈小,睡眠问题检出率愈高。儿童实足月龄、儿童白天睡眠总时间、父亲职业、儿童卧室通风情况、母亲孕期在家中被动吸烟、儿童睡床情况、出生窒息、父亲睡眠过程中的说梦话情况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失眠症患者睡眠认知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与睡眠质量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应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检测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64例失眠患者的睡眠认知状况与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失眠患者的DBAS总分为(67.15±18.04)分,与PSQI成份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的积分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失眠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认知问题,且其错误的睡眠认知观念对患者自身的睡眠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香囊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东坑医院收治的护理院入住的失眠症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医香囊进行治疗。采用国际通用SPIEGEL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失眠症老年患者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夜间做梦情况、醒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失眠症老年人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夜间做梦情况、醒后情况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总有效率达76.67%。结论:采用中医香囊治疗老年失眠症,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的睡眠状况,延长其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状况及多导睡眠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口服安神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两组睡眠状况及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睡眠潜伏期、醒觉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或0.01).实验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或0.01).结论:音乐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对其夜间多导睡眠脑电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首次怀孕妇女睡眠状况,对比有无焦虑、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方法:①选择2000-05/2004-05在河南大学第一医院和开封妇产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产妇75人为孕妇组。均为首次怀孕,且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的调查。按1:1配对的原则从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中选择75人为对照组。②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有15个条目,每1个条目下都有3个选项,评分标准为0,1,2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包括入睡因子、睡眠维持因子、睡眠自评因子、实际睡眠时间和在床上渡过时间(两项之比为睡眠时间之比)、午休时间和梦记忆时间,上述各因子评分相加便得到睡眠质量总分。该量表测评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③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再经过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标准分≥50为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测试时间相同于睡眠质量调查时间。④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结果:孕妇和健康者各7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有焦虑症状孕妇33人,无焦虑症状孕妇42人。有抑郁症状孕妇29人,无抑郁症状孕妇46人。①孕妇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孕妇组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35,0.41±0.04,0.92±0.13,0.96±0.24,4.75±0.97;0.81±0.40,0.29±0.04,0.50±0.08,0.72±0.16,3.92±0.72,t=2.166~3.165,P<0.05~0.01)。②有无焦虑症状孕妇睡眠质量比较:有焦虑症状孕妇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症状孕妇(1.22±0.40,0.47±0.07,0.92±0.16,1.29±0.43,0.99±0.25,0.74±0.13,4.95±1.05;0.96±0.38,0.36±0.08,0.63±0.15,1.06±0.32,0.78±0.20,0.60±0.06,4.25±0.95,t=2.231~3.127,P<0.05~0.01)。③有抑郁症状孕妇的入睡、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孕妇(1.14±0.38,0.87±0.15,1.26±0.31,0.95±0.27,4.84±1.01;0.89±0.40,0.69±0.13,1.04±0.52,0.80±0.32,4.19±0.83,t=2.245~2.407,P<0.05)。结论:首次怀孕妇女睡眠质量下降,且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孕妇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GDM专病门诊诊治的100例GDM孕妇及产科门诊血糖水平正常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定其睡眠情况。结果 GDM孕妇的PSQI总分为(7.52±1.97)分,高于正常孕妇的(5.56±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量表中,GDM孕妇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项目上的评分分别为(1.34±0.50)、(1.18±0.63)、(1.00±0.59)、(0.69±0.81)、(1.85±0.88)、(1.03±0.71)分,均高于正常孕妇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学历、工作情况、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GDM孕妇的睡眠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学历、孕前BMI是GDM孕妇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GDM孕妇的睡眠质量明显较正常孕妇差,睡眠障碍的发生受孕妇学历和孕前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对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睡眠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睡眠护理,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入睡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为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睡眠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睡眠卫生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睡眠卫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睡眠效率以及睡眠总时间明显升高(P0.05),夜间觉醒次数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的睡眠持续性、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潜伏期、安眠药物和入睡时间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睡眠卫生护理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和满意度,提高睡眠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孔交替呼吸护理法对老年脑卒中合并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入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鼻孔交替呼吸法护理,比较两组睡眠结构参数以及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快速眼球运动潜伏期(REMSL)、睡眠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睡时间>30 min、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孔交替呼吸护理法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参数,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蔡燕清  吴彩雯  张燊  严明芳 《全科护理》2021,19(19):2649-2652
目的:探讨夜间使用耳塞和眼罩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谵妄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ICU诊治11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夜间使用耳塞和眼罩.所有病人夜间均佩戴运动手环监测睡眠质量,对两组病人睡眠质量、谵妄情况及ICU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人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夜间对ICU病人使用耳塞和眼罩可减少谵妄的发生,并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ICU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连续护理。分析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以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38. 78±3. 57)分、SDS评分(38. 66±3. 43)分、入睡时间为(1. 22±0. 31)分,睡眠质量(1. 19±0. 35)分,睡眠时间(1. 18±0. 35)分,睡眠效率(1. 21±0. 31)分;对照组SAS评分(45. 19±4. 77)分、SDS评分(46. 04±4. 62)分、入睡时间为(1. 86±0. 44)分,睡眠质量(1. 78±0. 44)分,睡眠时间(1. 77±0. 46)分,睡眠效率(1. 85±0. 4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ICU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3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发放有关睡眠健康教育材料;干预组实行以睡眠行为干预、睡眠习惯干预为主,以睡眠限制疗法为辅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除睡前抽烟和睡前饮酒过量外,干预组老年人干预后午睡较多、睡眠无规律、睡前饮茶或咖啡等不良睡眠行为均少于对照组(P<0.01),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睡眠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1),而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缩短老年人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老年人睡眠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休克治疗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指标。方法:将30例老年抑郁患者与19例健康对照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电休克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评估。结果:2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L)、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REML)、N2期睡眠时间及比例、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N1期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N3期睡眠时间及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的睡眠潜伏期与HAMD-24总分负相关,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与HAMD-24总分正相关,N1期睡眠和比例与HAMA总分负相关,N3期睡眠时间和比例与HAMA总分正相关。结论:电休克治疗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N1、N3睡眠时相部分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这些指标与HAMA总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场健身锻炼对中老年人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学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定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100例参加了社区广场健身锻炼活动的中老年个体为观察组,同时间阶段未参加社区广场健身锻炼活动的中老年个体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同时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和睡眠生理学测试。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多导睡眠仪及睡眠生理学测试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广场健身锻炼达到改善睡眠行为和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