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3例初治病人与4例复发病人分别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以诱导缓解,完全缓解(CR)后用DA(D:柔红霉素,A:阿糖胞苷)HA(H:高三尖杉酯碱,A:阿糖胞苷)方案与三氧化二砷序贯治疗,结果:7例患者均获CR,并且目前仍保持CR状态,持续CR的时间10-44个月,结论: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  相似文献   

2.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冯四洲韩明哲邱录贵李成文邹德慧韩俊领姜容严文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约75%。全反式维甲酸(ATRA)用于APL诱导缓解治疗后,CR率上升至90%左右。然而单用ATRA治疗...  相似文献   

3.
H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作者采用HAD方案诱导化疗,缓解后以HAD、EA、MA或再加AA方案巩固强化。结果完全缓解(CR)43例,CR率86.0%。初治38例,CR33例(86.8%),复治12例,CR10例(83.3%)。CR43例中33例(76.7%)仅用1疗程即达CR。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中。HAD方案毒性低,能为患者接受。取得高缓解率的原因可能与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及随访: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4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14例进行化疗与ATRA交替维持治疗,11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15例接受平均6.5月的化疗即终止治疗。随访结果显示,BMT组复发率最低(9.1%),维持组次之(46.2%),终止组最高(80.0%)。3组3年存活率依次为70.1%,51.4%和18.5%。3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维持组与终止组分别为50.0%和13.0%。再次证实强化疗及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应尽早进行。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mRNA,11例转阴者中10例CCR,1例复发,提示阴转率与转归有较好相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是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初治时对维甲酸较为敏感,缓解率可达85%以上,但多次复发的APL往往对维甲酸耐药。既往的报道证实砷剂治疗复发性 APL疗效较佳[3],因此我们对应用小剂量三氧化二砷治疗的5例复发APL患者,进行疗效评估。1资料与方法 此项研究的对象为5例(1998~1999年)1次复发APL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APL复发的诊断根据临床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FAB标准)。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5mg加入5%预萄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入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7.
氧化砷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氧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原代APL细胞为模型,将不同浓度的氧化砷作用于APL细胞,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高浓度氧化砷选择性诱导APL细胞凋亡,低浓度氧化砷诱导新鲜APL细胞部分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氧化砷均能快速调变和降解PML-RARα蛋白。结论:氧化砷对APL细胞存在双重效应,即诱导凋亡和部分分化。  相似文献   

8.
1988~1991年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7例,55例获完全缓解(CR),CR率是96.5%,其中48例坚持XH-88方案治疗,其预期5年以上CCR率和生存率分别是81.3%和85.4%。标危型急淋(SR-ALL)和高危型急淋(HR-ALL)各24例,其预期5年以上CCR率和生存率分别是87.5%和75%、91.7%、79.1%。结果表明,早期连期强烈化疗对儿童ALL的长期无病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氧化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为模型,用细胞生长、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及免疫荧光等指标观察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结果:1.0μmol/LAs2O3可诱导MR2细胞凋亡,并能降解APL特异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结论: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于ATRA,但PMLRARα可能是二者的共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1988~1991年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7例,55例获完全缓解(CR),CR率是96.5%,其中48例坚持XH-88方案治疗,其预期5年以上CCR率和生存率分别是81.3%和85.4%。标危型急淋(SR-ALL)和高危型急淋(HR-ALL)各24例,其预期5年以上CCR率和生存率分别是87.5%和75%、91.7%、79.1%。结果表明,早期连续强烈化疗对儿童ALL的长期无病生存(LTDFS)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近十年来所遇见和处理的各类腹部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的15例报道,并介绍其处理经验。结果15例中行恶性肿瘤术的13例(占86.7%),良性疾病2例(占13.3%)。15例中,导致血管破裂出血11例(73.3%),急性血管栓塞2例(13.3%),动脉血管错扎2例(13.3%)。血管损伤类型动脉4例(26.7%),静脉11例(73.3%)。救治方法行血管修复4例(26.7%),血管缝扎4例(26.7%),局部大纱布压迫止血3例(20.0%),导管介入溶栓术及肝动脉治疗各1例(各6.7%),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13.3%)。治愈13例(86.7%),死亡2例(13.3%)。13例近期随诊疗效满意。结论本组病例大部分为病期较晚的恶性肿瘤,对探讨腹部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急症治疗和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做好术前充分准备及严格适应症掌握,是预防和改善腹部外科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肾功能衰竭心脏病变的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在肾功能衰竭所致心脏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用466例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随机抽取正常成人男女各10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各测值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在病例组的466例患者中,左室心肌重量增大399例(占85.6%);心肌重量指数增大422例(占90.6%);左室后壁增厚287例(占61.6%);室间隔增厚295例(占63.6%);左室腔增大312例(占66.9%);左房增大358例(占76.8%);主动脉内径增宽112例(占24.0%);心包积液106例(占23.9%);主动脉瓣返流93例(占20.9%);二尖瓣返流162例(占36.3%);三尖瓣返流89例(占20.0%);肺动脉瓣返流45例(占10.0%)。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多普勒在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病变的检查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后颅凹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其中脑膜瘤8例,听神经神经鞘瘤8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小脑转移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舌下神经神经鞘瘤1例,室管膜瘤1例,岩尖颅咽管瘤1例。28例中27例同时有CT资料。笔者认为显示与诊断后颅凹肿瘤,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骨髓象的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9例,应用单参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对患者进行骨髓象及血象检查,对患者的骨髓增生度进行分析。结果 69例CLL患者中,LL/SL-MC 33例(47.83%)、CLL/PLL-MC 16例(23.19%)、TSL 9例(13.04%)、ATLL 4例(5.80%)、PLL 4例(5.80%)、HCL 3例(4.34%)。CLL患者以年龄50岁以上者居多。骨髓增生度极度活跃12例(17.39%)、明显活跃10例(14.49%)、活跃47例(68.12%),粒红比增高17例(24.64%)、正常29例(42.03%)、降低23例(33.33%),巨核细胞计数增高3例(4.35%)、正常30例(43.48%)、降低36例(52.17%)。69例患者全部表达CD19、CD20,阳性率为100%;其次表达CD22,阳性率为98.55%;CD23阳性率为97.10%,CD5阳性率为86.96%;所有患者均不表达CD10。结论 69例CLL患者免疫分型以混合型为多,骨髓增生度较高;免疫表型则以CD19、CD20全部表达,其次分别表达为CD22、CD23与CD5,不表达CD10。  相似文献   

15.
195例脑性瘫痪儿童合并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脑瘫儿童伴发的合并症。方法 对195例脑瘫儿童(男性113例、女性82例,年龄7个月~11岁)除做一般性检查外,常规做脑电图、眼底检查、听性脑干反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等,分析伴发合并症。结果 195例患儿中,伴单纯运动障碍27例(13.8%);168例(86.2%)伴有1种或多种并发损害,其中精神发育迟滞168例(86.2%)、视力障碍92例(47.2%)、体格发育落后40例(20.5%)、癫痫25例(12.8%)、听力障碍12例(6.2%)、头小畸型11例(5.6%)、行为异常3例(1.5%);伴二重损害15例(7.7%)、三重损害123例(63.1%)、四重损害30例(15.4%)。结论 脑瘫儿童多合并各种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病218例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涛  文卓夫 《新医学》2006,37(1):23-2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诱发药物、临床表现、分型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18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中草药占46例(21%),抗结核病药占45例(21%),解热镇痛药占22例(10%),抗菌药占17例(8%),化学治疗药占27例(12%),其它占62例(28%),临床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病198例(91%),其中急性肝炎型45例,胆汁淤积型111例。混合型4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0例(9%),治愈168例(77%),好转28例(13%),无变化5例(2%),恶化8例(4%),死亡9例(4%).结论:药物性肝病常见的诱发药物为中草药、抗结核病药、化学治疗药及解热镇痛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手部肌肉萎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手部肌肉萎缩患者136例,回顾性分析神经传导、F波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电生理检查显示尺神经单神经病变29例(21.32%),正中神经单神经病变24例(17.65%),尺神经合并正中神经病变17例(12.50%),颈椎病2例(1.47%),臂丛神经损伤2例(1.47%),平山病9例(6.62%),运动神经元病41例(30.15%),肌病7例(5.15%),多发性周围神经病5例(3.6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确定手部肌肉萎缩的病变水平和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右肺中叶不张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右肺中叶不张的患者中,行支气管镜检查及经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确定炎症28例(62.2%),肿瘤9例(20.0%),结核4例(8.9%),异物1例(2.2%),原因不明3例(6.7%)。经治疗后治愈30例(66.7%),好转8例(17.8%),无效7例(15.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硬化症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SSc肺部HRCT表现,并对其中的12例随访病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1例肺基本正常,51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HRCT表现:(1)小叶间隔增厚(23例,45.1%);(2)胸膜下孤形线(8例,15.7%);(3)磨玻璃密度影(19例,37.3%);(4)网格样影(13例,25.5%);(5)囊状影(9例,17.6%);(6)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例,11.8%);(7)蜂窝征(19例,37.3%);(8)胸膜下小结节(3例,5.9%)。上述征象大多先后出现,并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12例随访病例中,2例CT征象消失,7例无明显变化,3例进展为蜂窝肺。结论 SSc肺部HRCT主要表现为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纤维化。磨玻璃密度影及胸膜下孤形线是病变的早期表现,蜂窝肺为其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二尖瓣叶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9例(其中26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确诊的老年二尖瓣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的超声表现和手术所见。结果:26例二尖瓣换瓣手术病人,超声特征为二尖瓣边缘部呈“胡须”征,术中所见均为瓣叶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超声诊断准确性100%,其中6例(23.1%)发生在前叶,7例(27%)发生在后叶,13例(50%)发生在双叶。全部39例病例中,合并瓣叶脱垂29例(占74%);瓣叶边缘部前后叶关闭线缩短或消失、轻度脱垂23例(占58.9%);瓣叶中间部脱垂4例(占10.3%);瓣叶基底部脱垂2例(占5.1%)。病因分类:冠心病13例(占33.3%),冠心病合并高血压9例(占23.1%),高血压8例(占20.5%),心肌病2例(占5.1%),不明原因7例(占17.9%)。复习病史,曾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22例(占56.4%),二尖瓣脱垂9例(占23%),心肌病3例(占7.7%),不详5例(占12.8%)。结论:二尖瓣边缘部“胡须”征是二尖瓣叶边缘部细小腱索断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在诊断临床易误诊的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