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的μ受体激动药.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国外于1996年已开始与其他静脉麻醉药品复合广泛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1].国内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报道尚不多.本研究通过对近期连续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的观察,探讨瑞芬太尼在该类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在自主呼吸短小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作为短小手术异丙酚静脉平衡全麻的临床意义。方法:检验和观察瑞芬太尼在20例行短小手术麻醉病人的呼吸抑制效应。结果: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为4.5μg·mL-1,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是变化的,12例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够满意维持,在这些病人当中,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为1.6 ng·mL-1,输注速度的中位数为0.05μg·kg-1·min-1,保持自主呼吸情况下的瑞芬太尼的浓度范围很宽,范围相差4.7倍,即0.6-2.8 ng·mL-1。结论: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变化大,因此全身麻醉的开始浓度就很难确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控制呼吸还是必要的,尽管加大瑞芬太尼的剂量而减少了异丙酚的用量,但病人同样可以快速苏醒主要得益于瑞芬太尼的超短时间敏感半衰期。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是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起效快,半衰期短[1],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用于分娩镇痛[2],对比椎管内阻滞镇痛具有操作简便,迅速等优点.目前,产科麻醉对分娩镇痛极为关注,但对中期妊娠引产镇痛却少有研究.我们将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型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佳等特点,且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不受输注时间长短影响,但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舒芬太尼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常用于创伤较大手术麻醉,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影响麻醉苏醒。作者自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采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并与单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进行对比,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苏醒等情况,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人女性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 方法 50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 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分钟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 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 1.41~1.77)ng/ml。 结论 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分布容积小,血脑平衡时间短.T1/2 kco 1~2 min,因而起效快,又因为结构中含有酯键易被非特异性阻滞和血浆酯酶水解,故而消除速率快.长时间连续输入即时半衰期也仅为3~5 min.shajar等研究认为手术结束时静注瑞芬太尼0.1 μg/(kg·min)可减弱气管拔管时动脉压和心率的增加.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可能与瑞芬太尼的抑制去甲肾上腺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关[1].本文拟观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预防神经外科全麻拔管期不良反应疗效.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群体药代、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为斗受体激动药.其N-酰基端含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进行不饱和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的影响,在血管外分布广泛,稳态时分布容积远小于其他阿片类药,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作用持续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静脉麻醉靶控输注药物。但临床研究发现瑞芬太尼有呼吸抑制、肌肉僵硬、血压过低、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并具有潜在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给药速度和方法对其麻醉效能及副作用有明显影响.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均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合于门诊联合靶控输注[1,2]。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为门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其作用时间短,麻醉后苏醒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儿七氟醚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309-1310
目的:研究未用肌松剂5%七氟醚诱导下成功置入喉罩时瑞芬太尼的最佳剂量。方法:30位2~12岁施行整形手术的小儿,5%的七氟醚加100%的氧气吸入麻醉诱导60s后,注入瑞芬太尼速度大于30s。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剂量,初始剂量为0.8μg/kg,0.1μg/kg为1个增减单位。喉罩在瑞芬太尼注入结束后90s置入,根据患者的反应("有体动"或"没有体动")调整剂量。结果:在不用肌松剂的情况下,5%的七氟醚加100%的氧气吸入麻醉诱导下,50%小儿喉罩成功置入瑞芬太尼剂量为(0.53±0.08)μg/kg。采用概率检验分析,5%的七氟醚麻醉未使用肌松剂时50%小儿成功置入喉罩瑞芬太尼ED50和ED95分别为0.47μg/kg和0.77μg/kg。结论:小儿5%的七氟醚麻醉未使用肌松剂时,瑞芬太尼成功置入喉罩的ED95为0.77μg/kg。  相似文献   

12.
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的μ受体激动药.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国外于1996年已开始与其他静脉麻醉药品复合广泛用于心血管手术的麻醉[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胸腺切除手术,切皮时瑞芬太尼的适宜浓度。方法择期拟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切皮时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15例,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5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ng/ml(R2组)、4ng/ml(R4组)、6ng/ml(R6组)。术中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40~60;调节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维持血压波动幅度在基础血压的20%~30%。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或带管回监护病房。记录切皮前异丙酚及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切皮时患者是否有体动,切皮前和切皮后1min、2min、3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IS的数值,麻醉诱导期间和切皮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R2组有6例患者体动,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切皮前比较R2组切皮后1min的SBP、DBP、HR明显高于切皮前的数值(P<0.05),R6组切皮后2min和3min的SBP及HR明显低于切皮前的数值(P<0.05)。切皮时R6组有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5μg/ml时,瑞芬太尼切皮的效应室靶浓度应为4ng/ml。  相似文献   

14.
张毅  严进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42-1244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麻诱导时患者血流力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探讨适用于腹腔镜短小手术的瑞芬太尼诱导剂量。方法选择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即E组(2.0 ng/ml)、F组(3.0 ng/ml)和Q组(4.0 ng/ml)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4μg/ml,同时以瑞芬太尼行靶控输注。在麻醉诱导过程中,记录患者入室后5 min时刻(T0)、插管前时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和5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及预计苏醒时间。结果气管插管后Q组BIS值明显低于E组或F组(P均〈0.05)。E组和F组T2时刻BIS值较插管前稍微增高和无变化,但未超过60,均在麻醉适宜深度,术后随访,患者无术中知晓。E组MAP、HR在T2、T3时刻均显著高于T1时刻(P均〈0.05)。F组MAP、HR仅在T2时刻高于T1时刻(P均〈0.05)。Q组仅MAP在T2时刻高于T1时刻(P〈0.05),HR无显著变化。瑞芬太尼用量Q组高于E组和F组。预计苏醒时间E组和F组短于Q组。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麻诱导时,随着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增加,BIS值逐渐降低并抑制血流动力学反应。瑞芬太尼3.0 ng/ml联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靶控输注,适用于腹腔镜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瑞芬太尼在颅脑显微手术关颅期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Remifenfanil)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其在体内经血浆和组织酯酶分解,麻醉后苏醒迅速,近几年来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颅脑显微手术的麻醉特点,本科采用在关颅期间加用瑞芬太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恤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的特点,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而具有恢复迅速和无蓄积等优点。本研究拟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普通胸外科手术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比较,并观察围术期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和评估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意识消失所需的异丙酚效应室的浓度,以及两药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I~III级,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及对照组,每组10例。术前开放静脉,芬太尼组2.5μg/(kg·h)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组4μg/L血浆药物浓度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90g/L氯化钠液。达到平衡10min后开始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浓度逐步升高(1.0mg/L,2.0mg/L,3.0mg/L,4.0mg/L),每一效应室浓度达平衡2min后调节靶控浓度至下一目标值,并同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值,进行镇静评分(当镇静评分<3时,每30秒记录各项指标,直到意识消失。对口头指令有反应视为清醒,镇静评分5~3分,无反应视为意识消失,镇静评分0分),记录脑电双频指数,效应室浓度。异丙酚浓度达4.0mg/L2min后结束实验,进行脑电双频指数值监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所有病例均完成测试且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间的关系:对照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0.92。各组间无显著差别。②镇静评分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间的关系:两个阿片药物组在异丙酚1.0mg/L及2.0mg/L时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犤(4.5,5),(1.5,3),P<0.05犦。各组患者在异丙酚4.0mg/L时均出现意识消失。③意识消失时脑电双频谱指数均值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平均值的关系:在意识消失时点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69.0±9.0;64.5±6.9;63.5±7.2;P<0.05),瑞芬太尼组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1.9±0.7;2.3±0.2mg/L,P<0.01)。结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够显著降低意识消失所需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并出现较低的镇静评分,说明两种药物间相互加强中枢抑制均具有作用,加速诱导期意识消失出现及提高镇静程度。但并未证实两药对脑电双频指数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效果进行系统的观察以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需行人流术女性患者75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1ng/ml组、瑞芬太尼2ng/ml组、瑞芬太尼3ng/ml组共三组,每组25例,观察麻醉和手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恢复时间、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腹痛情况等。结果术中瑞芬太尼1ng/ml组丙泊酚的总用量、术后恢复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2、2.13,P均〈0.05);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瑞芬太尼1ng/ml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三组体动发生情况及术后腹痛的发生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的角度而言,瑞芬太尼1ng/ml作为靶控输注的效应室浓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联合2.5mg/kg丙泊酚时,抑制ProSeal喉罩置入反应成人所需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先输注丙泊酚2.5mg/kg,60S后输注瑞芬太尼,在诱导开始150s后置入喉罩。瑞芬太尼的剂量按序贯法确定,起始剂量为0.5μg/kg,相邻剂量之间比率为1.2。喉罩置入后马上根据喉罩置入反应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喉罩置入反应评估为“差”时定义为喉罩置入阳性反应。入选样本从发生喉罩置入阳性反应的前一个病例开始,总数20例。【结果】瑞芬太尼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19μg/kg,95%可信区间为0.17~0.20μg/kg。【结论】在复合2.5mg/kg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19μg/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下,根据舒芬太尼不同效应室靶浓度,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时的协同作用特点及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价关系。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30~50岁,50~70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静脉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3ng/ml(S1组),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5ng/ml(S2组),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ng/ml(F组),当各组患者效应室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平衡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输注,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及BIS值。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使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EC50。调节丙泊酚靶浓度持续输注,待所有患者BIS值降至60后给予维库溴铵0.12mg/kg,1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基础值)、芬太尼类药物效应室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平衡时、丙泊酚达到预定血浆药物浓度时、气管插管后即刻各时点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BIS。结果舒芬太尼靶浓度0.3ng/ml诱导时,丙泊酚意识消失EC50是4.13μg/ml,95%置信区间是3.95~4.32μg/ml;舒芬太尼靶浓度0.5ng/ml诱导时,丙泊酚意识消失EC50是3.58μg/ml,95%置信区间是3.39~3.76μg/ml。结论随着舒芬太尼靶浓度增加丙泊酚意识消失EC50下降,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有更强的协同作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价比随刺激强度而变化,范围在(6~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