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张子根  朱军礼 《疾病监测》2010,25(8):675-676
2009年10月浙江省报告一起由尼泊尔跨境游引发的输入性O1群霍乱疫情,同团44人外出旅游的人员中共有5人发病,罹患率为11.36%(5/44),其中3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确诊病例分别来自金华市、绍兴市和杭州市。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所有病例均痊愈,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2.
陆文彪  孙明华  蒋卫 《疾病监测》2008,23(11):733-734
目的 通过对海盐县霍乱疫情的调查处置, 分析疫情原因, 控制疫情蔓延。 方法 根据GB 15984-1995标准培养鉴定霍乱弧菌;对患者、带菌者、聚餐人员、密切接触者、周围人群、外环境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餐食物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 结果 共发病1 例,健康带菌者9例,为小川型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5f,毒力基因ctx为阳性。结论 本次是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霍乱疫情,聚餐人员感染的霍乱弧菌具有产生霍乱肠毒素的能力,是一种少见的非流行株,聚餐时所用的白鸡在加工、 烹调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发。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发现病例2例。患者在发病前曾一起到孟加拉国,在当地有被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眼眶痛或头痛;白细胞计数减少,急性期登革热特异性抗IgM均阳性,恢复期IgG均呈4倍以上增高。由于救治及时,防控措施有效,2例患者均痊愈,未发生二代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与航空器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探讨病例感染来源。  方法  以广州市某入境航班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以现场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航班累计报告的病例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该航班共有乘客211人,机组人员14人,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为乘客,发病率为14.69%(31/211),其中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0例。 病例以GC公司员工为主23例(74.19%)。 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和外国人接触频率高、与感染者同住是本次疫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频率高的人员感染风险是接触频率低或不接触人员的6倍左右,与感染者同住人员的感染风险是不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11倍左右[risk ratio(RR)=11.500,95% 置信区间(95%CI)为1.835~72.069]。  结论   在本次事件中,报告病例在境外国家感染后通过乘同一航班输入我国广州市的可能性高,因共同暴露于同一航班而感染的可能性低,但在乘坐航空器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以有效降低因航空器共同暴露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6日,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茂港区一起不明原因腹泻报道后,立即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诊断为一起食物型霍乱暴发,现将调查结果与处理措施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2023年全球霍乱疫情呈现影响范围广、发病数量高的特点,在当前出入境人数稳步上升的情况下,评估霍乱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以及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霍乱疫情监测数据、疫情传播影响因素和既往病例输入我国的情况等资料,定性评估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以及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结果 经评估认为,霍乱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为中风险,输入后可能引起本土聚集性疫情。结论 为防范霍乱疫情输入风险,口岸需加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和卫生监督,开展国际旅行者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讨论采样对实验室结果的影响。方法霍乱弧菌的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反应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结果 7份肛拭子或粪便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4份食品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1份水标本未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由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采样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参加,应早期、无菌、适量、安全采集,由专门人员送到实验室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为现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湖北省内发生的一起群体聚餐引起的O139型霍乱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共确诊26例霍乱感染者,无死亡病例。通过黄石、鄂州和武汉等地的联防联控,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9.
张树波 《疾病监测》1993,8(5):135-139
1961年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岛开始,由埃尔托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于1991年传入南美洲和中美洲,侵袭了除7个国家以外的所有拉丁美洲国家,其来势之猛、传播之快、发病率之高为世人所瞻目。同年,非洲也发生大流行,侵袭了21个国家。1991年全球报告发生霍乱的国家数和病例数超过这次大流行以来的任何一年。1992年霍乱继续肆虐拉丁美洲和非洲。亚洲虽然报告的病例数有所减少,但仍有15个国家报告发生霍乱(截止至1992年12月5日)。这次霍乱大流行目前仍无停息的迹象,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着重监测和防治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茂名市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印度地区。2008年10月,茂名市首次在由马来西亚返乡祭祖的华侨中发现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各级卫生部门的通力合作,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及流行病学史,总结该病及其他输入性热带病的核实诊断、病例管理和应对策略。患者发病前有非洲流行区生活史和斑虻叮咬史,临床表现有皮下游走性包块,并伴有皮肤瘙痒和双眼睑肿胀,实验室班氏丝虫病抗原检测两次阴性。目前多数医院未储备丝虫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和特异诊断试剂,建议选择一些定点或专科医院建立特效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的储备机制,加强临床医生对罗阿丝虫病及其他热带病的诊治能力和意识,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出国前信息告知,对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5-2008年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分析和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5-2008年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分析,了解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的三间分布情况。 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登革热个案报告卡并筛选、提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对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2005-2008年中国输入病例以20~50岁经济活跃人群为主;输出国主要为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国内输入地区主要为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和北京;广东和福建省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发生了登革热输入后暴发疫情。结论近4年来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输入时间跨度增宽,全年均有输入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提高护士个案追踪考核效果。方法选择危重疾病患者60例,根据实施医护一体化诊疗模式对危重患者全方位的跟踪、分析,较真实地发现危重患者全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个案追踪考核后,护理管理质量(包括病房管理、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书合格率情况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病区中持续开展医护诊疗合作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个案追踪考核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7—12月收治的45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实施CNP,并与2011年1—6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实施CNP前后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CNP后,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优于未实施CNP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应用CNP更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山西省霍乱样粪便中分离到拟态弧菌,并检测其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患者家用自来水、金鱼和鱼缸水标本,按照WS289-2008和《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 ,对标本进行增菌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分离培养,疑似菌落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并用API20E系统鉴定菌种。同时,疑似菌落用PCR检测O1、O139群特异性和是否携带霍乱毒素基因。结果粪便标本经增菌后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在庆大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均有霍乱弧菌疑似菌落,但在TCBS琼脂上为绿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湿润的菌落;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湿润菌落,有透明溶血环;染色镜检湿片暗视野下未见流星状运动细菌。氧化酶和粘丝实验阳性,霍乱弧菌O1、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菌株经API20E鉴定为拟态弧菌(93.5%可能性)。环境标本中未分离和检测到拟态弧菌。PCR检测该拟态弧菌中携带霍乱毒素基因,而O1、O139群特异性为阴性。结论从急性霍乱样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拟态弧菌,对于临床类似霍乱样症状的病例标本,当病原的霍乱弧菌血清凝集为阴性时,应进一步做霍乱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福建省漳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菌型特征。方法 2008年5-10月采集养殖场及市场、餐厅销售的海、水产品,用涂抹法对其体表、腮部和泄殖腔取样后,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进行增菌,划线接种庆大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取纯培养物进行染色镜检,用霍乱弧菌混合多价、O139群及单价分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阳性菌株进一步做试管凝集及系统生化鉴定;使用常规PCR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ctxA基因。霍乱弧菌检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漳州市海、水产品霍乱弧菌带菌率为5.08%(26/512),其中小川型15株、稻叶型11株。蛙类带菌率最高为25.00%(13/52)。ctxA基因检测均为阴性。增菌6~8 h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78%、增菌18~24 h为2.34%,两种增菌时间霍乱弧菌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增菌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34%、第二次为5.08%,两次增菌霍乱弧菌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漳州市海、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污染,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霍乱疫情的发生。本次通过对染菌样品培养条件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染菌样品最适增菌时间应为18~24 h并宜二次增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甘洛县霍乱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甘洛县1999年霍乱爆发流行疫情报告资料、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2000~2006年现场调查及监测资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年甘洛县共报告霍乱病例317例,死亡3例,罹患率10.77‰,病死率0.95%.实验室证实,病原菌为埃尔托霍乱弧菌小川血清型,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敏感.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农民和流动人口为主.疫情呈爆发流行,8月上旬、9月下旬出现2次流行高峰,以阿尔乡、新市坝镇、普昌镇、石海乡为主,占全县发病数的74.13%.水源和外环境污染严重,8月3日后发病病例均有参加丧礼及聚餐经历.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严格食品检疫,改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卫生条件,2000~2006年无霍乱病例报告,现场检测未有阳性发现.结论 不良卫生习惯和落后卫生条件是甘洛县霍乱流行的主要原因;不良风俗习惯,瞒报疫情,大办丧事、大型聚餐是甘洛县霍乱爆发流行的重要原因;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卫生宣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及时通畅的疫情报告制度,是预防霍乱发病和防止霍乱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