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干预前,洗手护士按照手术室护理规范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共计1 793台手术;干预后,洗手护士按照标准化护理方案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共计1 592台手术。效果评价采取三维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要素、过程及结果评价。结果实施标准化护理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手术室洗手护士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了36.5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360度评价提高了6.9分、器械准备完整率上升了4.51%、器械核对时间减少了2.9min、手术室时间缩短了48.1min,洗手护士满意度提升6.9分以及外科医生满意度提升了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方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护士24名为研究对象,2013年1~12月手术室护士协助医师完成1189台手术,采用手术护理常规;2014年1~12月手术室护士配合医师完成1236台手术,采用标准化护理方案。比较标准化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护士知识掌握情况、护士锐器伤情况、护士及医师满意度、器械准备完整率、器械损耗率、器械核对时间。结果:实施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干预后,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知识掌握情况、护士及医师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器材准备完整率高于实施前(P0.05),器械损耗率低于实施前(P0.05),器械核对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且还能有效提高医护满意度,降低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树立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7年9~12月)和研究组(2018年3~6月)各200例。该院从2018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建立品管圈,并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以及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QCC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的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长于活动后(P<0.05);研究组患者对总体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及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QCC活动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手术室170例患者,将患者根据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n=85)和研究组(n=85),分别施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低体温、感染、苏醒延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4月实行风险管理后收治的63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将2010年5月~2011年4月实行风险管理前的597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在培训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考核。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风险意识较对照组强(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手术室岗位管理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实施手术室岗位管理。比较两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对手术室岗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手术用物正确率、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执行手术患者核查流程正确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服务态度的质量评分每项均高于9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术前访视讲解、各项指导工作、护士服务态度、入室护士接待、服务持续性的满意度每项均高于9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生对物品准备、体位摆放、无菌操作、接待患者、在位率的满意率均超过95.0%,对照组的医生满意度超过60.0%,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的护士对绩效分配、接班模式的满意率均高于95.0%,对照组高于50.0%,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岗位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护士对手术室岗位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可以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氏评价法在手术室护理岗位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并比较实施这种评价方法前后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5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海氏评价法前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操作技术质量、洗手规范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海氏评价法后,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操作技术质量、洗手规范质量的合格率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海氏评价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岗位中,能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操作技术质量、洗手规范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教学对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技能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对该院新入职的40名新护士应用系统化护理教学,并与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常规教学的38名新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及职业技能比较.结果 实施后新护士在健康教育、文件整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管理、危急患者处理、风险识别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新护士留置针、吸氧、洗手、心肺复苏、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铺床等护理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对患者护理技能满意度及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教学能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护理技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护士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98-4799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0例手术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0例手术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临床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医生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手术患者手术室的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医生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实施,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观察组,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得分情况、病人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标准化护理使护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36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名。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实验组护士给予PDCA循环法专业培训,观察并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手术配合能力、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新入职护士手术配合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升手术室新入职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手术护理安全和质量改进水平,推动实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手术室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12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的648例外科手术患者和70名外科手术医生及手术室全体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4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的702例外科手术患者和70名外科手术医生及手术室全体护士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压疮、低体温、角膜炎等)发生情况,分析手术室护士护理操作考核成绩。结果: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护理操作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室护士考核优秀率。  相似文献   

14.
观察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重症手术室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优化急重症手术患者标准化交接提供依据。方法比较2014年1月~2014年8月采用传统交接方法的114名急重症手术患者(对照组)与2014年9月~2015年5月采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通过制订手术患者交接单、标准化手术患者交接流程等措施的109名急重症手术患者(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交接问题的发生率、交接耗时、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交接双方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交接问题发生率、交接耗时低于对照组,而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BAR沟通方式运用到急重症手术患者交接中,规范了手术患者的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5.
黄蕊 《当代临床医刊》2020,(1):45-45,39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结合手术患者治疗恢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手术室细节护理)和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手术室护理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45%>81.82%)以及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而手术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27%<11.36%)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有效途径,对于手术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具有手术室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评分96.5%,高于对照组82.9%(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时,能改善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实施常规管理期间(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1 100台手术作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循证管理期间(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1 250台手术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病人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人对管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和护理中应用循证管理可降低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加强手术室科学管理,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7年6月对12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设为观察组),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12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性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医疗器械物品备用错误率、文书记录错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安全核查准确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患关系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手术室患者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融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另选取2018年3~9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实施“破窗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时期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其满意度。结果“破窗理论”引入护理安全管理后,基础护理、抗生素使用、感染控制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及安全意识等护理服务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医务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仪表行为、语言沟通、术中配合及护理流程等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破窗理论”融入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其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