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SD大鼠后肢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H/M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对大鼠损伤的外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实验动物复制大鼠坐骨神经完全切断模型后,对照组离断桥接处局部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通过观察术后3、9、16周缩足反射刺激强度、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和S-100染色阳性值来评价外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9、16周: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引起缩足反射所需的刺激强度明显更小,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明显更快,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桥接处神经s-100染色阳性值明显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损伤的坐骨神经局部给予T3,可以加快坐骨神经的感觉功能和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的恢复,促进神经膜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两种途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后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2/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动物室完成。通过切除股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制作Lewis大鼠单侧后肢缺血模型,7d后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取自同系健康大鼠的四肢长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26只kwis大鼠随机分成局部肌肉注射细胞移植组(实验组Ⅰ,n=8)和局部肌肉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基组(对照组Ⅰ,n=5);动脉腔内注射细胞移植组(实验组Ⅱ,n=8)和腔内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基组(对照组Ⅱ,n=5)。实验组每只大鼠移植5&;#215;106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移植后4周测定双侧后肢皮肤温度差、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皮肤灌注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毛细血管数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两种移植途径对下肢缺血的不同治疗作用。结果:所有大鼠未出现后肢坏疽。移植后4周双侧后肢皮肤温度差实验组Ⅰ为0.90&;#177;0.17,对照组Ⅰ为2.54&;#177;0.14;实验组Ⅱ为1.01&;#177;0.22.对照组Ⅱ为2.84&;#177;0.2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低(P&;lt;0.05)。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显示双侧后肢皮肤灌注量之差实验组Ⅰ为18.0&;#177;5.6,对照组Ⅰ为32.1&;#177;9.4;实验组Ⅱ为21.8&;#177;7.1,对照组Ⅱ为28.6&;#177;4.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低(P&;lt;0.05)。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毛细血管数量实验组Ⅰ为18.7&;#177;3.6,对照组Ⅰ为12.3&;#177;4.2;实验组Ⅱ为20.6&;#177;4.6,对照组Ⅱ为14.1&;#177;2.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lt;0.05)。DSA可以观察到治疗组的新生血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多。但肌肉注射和腔内注射两种移植途径之间各指标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Ⅰ对实验组Ⅱ:P&;gt;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大鼠后肢缺血。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两种移植途径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成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出现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广泛的神经元脱失和苔藓纤维发芽已成为大量实验的共识,但有关幼鼠该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目的:观察幼鼠致痫后海马区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健康生后15~20dWistar幼鼠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每组中用于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和Timm染色各6只。干预:实验组幼鼠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腹腔注射制成幼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以相同液体量的生理盐水取代毛果芸香碱。地西泮干预组在给予毛果芸香碱30min前给予地西泮腹腔注射。在光镜下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Timm法观察苔藓纤维发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②各组大鼠超微结构改变。③各组大鼠苔藓纤维发芽情况。结果:实验组CA1区和CA3区及齿状回可见许多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固缩性坏死。CA2区未见明显改变。电镜下海马区神经元胞体浓缩变性,粗面内质网增生.内质网的核糖体脱落,胶质细胞可见有空泡变性。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无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Timm染色见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下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77;0.39)分,地西泮干预组为(0.42&;#177;0.52)分,实验组(0.42&;#177;0.52)分,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8.00,P&;lt;0.01)。结论:成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可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幼鼠癫痫持续状态后也同样能造成海马区苔藓纤维发芽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鞘内注入地西泮对大鼠持续性躯体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48只SD大鼠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6组:足底对照组:足底注射0.1mL生理盐水;模型组: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鞘内对照组:鞘内给予10μL生理盐水,10min后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鞘内分别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0.4g/L1.6g/L3.0g.L),10min后足底注射0.1mL 20g/L甲醛,观察地西泮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引发的持续性躯体痛相关行为(缩足与舔足)的影响。疼痛程度以各组大鼠足底给药后60min内,每5min内以及60min内大鼠缩足与舔足的时间为指标。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每5min的缩足与舔足时间明显高于足底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1);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足底给药后60min内缩足与舔足总时闻比模型组分别减少了57.81%,71.37%.49.45%(P〈0.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地西泮可以抑制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引起的持续性躯体痛,其数据无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红藻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脑内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AD组、AD治疗组及AD对照组大鼠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红藻氨酸制造AD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D治疗组造模后30min,1d,3d,5d及7d侧脑室注射bFGF,AD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30d细胞化学染色及尼氏染色,测量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区AchE纤维密度及海马区神经元密度,结果:AD组大鼠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1),AchE纤维密度减低(P<0.01),治疗组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AD对照组有改善(P<0.01),AchE纤维密度亦有所增加(P<0.01),但是没达到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bFGF可提高红藻氨酸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致AD模型大鼠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区AchE纤维密度,增加海马神经元密度,改善其Y迷宫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非特异性拮抗剂,已被用于治疗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异常释放有关的多种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能够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观察了盐酸纳洛酮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实验模型中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并做量效分析。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区组设计。单位: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取SD大鼠250只,随机分成6组:纳洛酮0.3,1.0,3.0,9.0mg/kg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方法:采用Feenl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于损伤后30min开始给药。前4组每天分别给予盐酸纳洛酮0.3,1.0,3.0,9.0mg/kg腹腔注射;阳性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2mg/只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给予0.5mL/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最长疗程为14d。主要观察指标:每天进行MNSS神经功能评分,伤后第2,4天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通过干一湿重法计算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250只大鼠中造模成功并进人结果分析172只。盐酸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纳洛酮1,3,9mg/kg三组的情况优于0.3mg/kg组(P〈0.05),而这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纳洛酮治疗组大鼠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盐酸纳洛酮内部各实验组之间,0.3mg/kg组的脑含水量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他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能够降低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对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对甲醛溶液致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7/09在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实验室完成。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索组,每组5只。对照组、单纯甲醛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乌甲素组腹腔注射6mg/kg高乌甲素,2min后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向大鼠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甲醛溶液,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脊髓内c-fos基因表达。 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注射甲醛溶液后出现缩腿、舔咬注射爪的疼痛反应,注射后马上开始持续约5min的急性早反应(第l期),经过5~10的静息期,随后出现持续.min约40min的迟反应(第2期);高乌甲素组在第1期无疼痛反应;第2期时间短于单纯甲醛组[(73&;#177;7),(892&;#177;72)s,P〈0.01]。单纯甲醛组注射处肿胀,直径达2.0~3.0cm,高乌甲素组直径0.5~1.0cm。对照组无异常行为表现。②单纯甲醛组、高乌甲素组见大量淡染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及Ⅴ~Ⅶ层。单纯甲醛组及高乌甲素组同侧脊髓腰膨大背角浅层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高乌甲素组同侧背角浅层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单纯甲醛组(P〈0.01)。 结论:高乌甲素处理能对疼痛引起的脊髓灰质背角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效应产生抑制作用;脊髓灰质背角Ⅰ~Ⅱ及V~Ⅶ层可能是高乌甲素镇痛作用的靶位。  相似文献   

9.
江刚  舒斯云  包新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48-6049,i001
目的:观察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电Y迷宫中厌暗回避反射训练过程诱发的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phospharylated 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脑纹状体内NMDA受体与pCREB表达的关系。方法:10只雄性的成年SD大鼠被分为MK-801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在电Y迷宫训练后MK-801组接受腹膜腔内注射MK-801(0.3mg/kg),对照组腹膜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0min后处死,然后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两组纹状体内pCREB表达的差异。结果:MK-801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纹状体特别是边缘区内pCREB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结论:MK.801可抑制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内pCREB的阳性表达,提示边缘区的NMDA受体与这种学习模式诱发的pCRE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穆军山  杨渤生  林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402-5403,i003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及神经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目的:研究脑室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抗体阻断内源性BDNF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研究室。实验对象为健康雄性SD大鼠13只。干预:大鼠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1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大鼠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状况,并用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定位航行试验: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为(33.46&;#177;2.64)s,对照组为(17.71&;#177;1.86)s,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733。P&;lt;0.01);空间探索试验:实验组大鼠在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为(28.89&;#177;6.31)%,对照组为(41.99&;#177;7.4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3907,P&;lt;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38.37&;#177;5.23)明显少于对照组(49.53&;#177;5.74)(t=8.200,P&;lt;0.01):实验组DG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48.77&;#177;5.51)明显少于对照组(60.40&;#177;7.39)(t=7.091.P&;lt;0.01)。结论: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以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表明BDNF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可能与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