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局部疼痛综合征,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此病,因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不定、症状轻重程度不一,故易出现误诊,为让更多医师掌握此病,本文对流行病学、激痛点、临床特点、临床检查、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MP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疼痛综合征 1998年,Crombie[1]首次发表了慢性术后疼痛综合征(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synclrome,CP-SP)的文章,之前CPSP一直被认为是手术后不可避免的、正常的症状.CPSP是由特定发病因素-手术所引起的,继发于术后急性疼痛之后的一种不良的感觉和情感体验.CPSP一般指手术后疼痛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但不包括恶性肿瘤、慢性感染导致的疼痛及术前已存在的疼痛,还可伴随其它的神经源性症状,因此还可以定义为长期的急性神经源性疼痛[2-3].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分析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机制、分类和治疗方法,促进对此疾病的进一步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06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章。检索词“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casualgia等”并限定文章的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160多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献5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10年内发表的文章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9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机制不清楚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产生和维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与交感神经的关系和有无明确的神经损伤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表现以患肢疼痛和痛觉超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和营养异常等为特征。康复、疼痛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治疗极其困难,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来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比较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概念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诸方面的异同。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1-01/2005-05的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检索词“fibromyalgiasyndrome,myofascialpainsyndrome”,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5的与慢性软组织损害、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检索词“慢性软组织损害、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相关主题的书籍3本。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专题的临床试验文献及所有相关的综述文献,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论述相关课题的正反意见的综述作为纳入标准。对文献中有关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结果:共收集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英文文献216篇,中文文献57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英文文献67篇,中文文献19篇,慢性软组织损害中文文献6篇,删除内容几近重复的文献,剩余20篇。①发病机制: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包括睡眠困扰、生长激素水平下降、心理异常、血清5-HT3受体异常等,但这些发病因素都不一定是病因,而是疾病产生的症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发生于创伤、劳累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后者常见于长时间在书桌前从事读写或计算机工作者,同时本病还可见于患有颈或下腰部骨关节炎的患者中;软组织外科学认为,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是由于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鞘膜外神经末梢,结合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②临床表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躯体、髋部和肩带部位的疼痛和僵硬感,也有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无力,患者有特殊痛点存在,而在压痛点邻近区正常;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征是与触发点相关的局部肌肉、骨骼出现疼痛和压痛,疼痛部位深并可伴有烧灼感;慢性软组织损害病变范围可广可狭,主要取决于病变时间长短和就诊时患者是否存在椎管内炎症反应。③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患者具有广泛疼痛的病史,指压检查中18个部位中有11个阳性压痛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颈后、下腰部、肩和胸部是最常累及部位;慢性软组织损害患者只要有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部的疼痛、酸胀、麻木、冷热异常等症状,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肿瘤后,均可诊断为某某部位慢性软组织损害。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常用水杨酸盐、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法、行为改善法、催眠疗法、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进行规律的有氧锻炼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除镇痛药物外,对受累部位予以按摩和超声有一定的益处;慢性软组织损害的治疗除药物、理疗外,中国特有的推拿按摩、针灸、手法及银质针松解术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纤维肌痛综合征可基本覆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概念,而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概念相比在诊断、治疗方面更完善,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是先进而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灼痛的康复     
系统阐述灼痛(复合区域疼痛综合征-Ⅱ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并分析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机制.分类和治疗方法,促进对此疾病的进一步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06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章。检索词“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casualgia等”并限定文章的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160多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献5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10年内发表的文章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9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机制不清楚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产生和维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与交感神经的关系和有无明确的神经损伤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表现以患肢疼痛和痛觉超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和营养异常等为特征。康复、疼痛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治疗极其困难,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来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纤维肌痛综合征以存在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为特征,一般伴有疲劳、睡眠障碍及多种相关的躯体症状,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10倍,几乎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恢复性睡眠、神经生化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失控、局部组织原因、机体创伤、病毒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1]。目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在临床上仍是一难题。本文着重探讨银质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上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可累及全身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因口干、眼干、疲劳、疼痛、脏器受累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多种靶向药物正在研发中,有望用于治疗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比较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概念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诸方面的异同。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1—01/2005—05的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检索词“fibromyalgia syndrome,myofascial painsyndrome”,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5的与慢性软组织损害、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检索词“慢性软组织损害、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相关主题的书籍3本。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专题的临床试验文献及所有相关的综述文献,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论述相关课题的正反意见的综述作为纳入标准。对文献中有关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结果:共收集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英文文献216篇,中文文献57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英文文献67篇,中文文献19篇,慢性软组织损害中文文献6篇,删除内容几近重复的文献,剩余20篇。①发病机制: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包括睡眠困扰、生长激素水平下降、心理异常、血清5-HT 3受体异常等,但这些发病因素都不一定是病因,而是疾病产生的症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发生于创伤、劳累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后者常见于长时间在书桌前从事读写或计算机工作者,同时本病还可见于患有颈或下腰部骨关节炎的患者中;软组织外科学认为,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是由于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鞘膜外神经末梢,结合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②临床表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躯体、髋部和肩带部位的疼痛和僵硬感,也有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无力,患者有特殊痛点存在,而在压痛点邻近区正常;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征是与触发点相关的局部肌肉、骨骼出现疼痛和压痛,疼痛部位深并可伴有烧灼感;慢性软组织损害病变范围可广可狭,主要取决于病变时间长短和就诊时患者是否存在椎管内炎症反应。③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患者具有广泛疼痛的病史,指压检查中18个部位中有11个阳性压痛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颈后、下腰部、肩和胸部是最常累及部位;慢性软组织损害患者只要有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部的疼痛、酸胀、麻木、冷热异常等症状,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肿瘤后,均可诊断为某某部位慢性软组织损害。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常用水杨酸盐、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法、行为改善法、催眠疗法、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进行规律的有氧锻炼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除镇痛药物外,对受累部位予以按摩和超声有一定的益处;慢性软组织损害的治疗除药物、理疗外,中国特有的推拿按摩、针灸、手法及银质针松解术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纤维肌痛综合征可基本覆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概念,而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概念相比在诊断、治疗方面更完善,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是先进而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