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体温动态监测,并实时监测患者当前的活动区域。方法90名危重患者实行随身佩戴内置温度感应器的标签,实现患者体温数值的动态采集,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将通过RFID标签监测得到的体温精确度与腋温测量值相比较,并调查两种测温方法模拟每日所需护理耗时。结果不同时间测得体温值,传感器组分别为15min(36.58±0.92)℃,30min(36.69±0.97)℃,60min(37.08±0.85)℃,90min(37.34±1.03)℃,120min(37.45±1.03)oC,150min(36.88±0.97)℃,与水银体温计组相似15min(36.53±0.94)℃,30min(36.75±0.89)oC,60min(37.04±0.92)℃,90min(37.39±0.99)oC,120min(37.41±0.99)℃,150min(36.85±0.8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4,-0.86,0.76,-0.54,0.35,0.63;P均〉0.05);每日所需护理时间,传感器组(23.78±5.57)min,水银体温计组(201.25±16.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结论采用RFID技术体温动态监测系统,可将实时监测的数据显示在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的监测界面,同时实时向医院信息系统传输体温信息,护士无需在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立即监测到患者当前体温情况,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并能使医生、护士及与患者相关科室之间实现患者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对癌症患者疼痛评估情况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14例内外科癌症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止痛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体温单,根据患者主诉的疼痛情况给予止痛措施。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日评估24 h的疼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观察组疼痛程度缓解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且疼痛对患者日常功能的影响得到改善。结论: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可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在处理与执行医嘱及测量记录生命体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A处理与执行医嘱及测量记录生命体征,分别统计应用PDA与传统护理方法 50例患者医嘱处理及核对和生命体征测量及录入间接和直接护理时数。结果应用PDA处理和执行医嘱及生命体征测量和录入的总护理时数和直接护理时数较传统护理方法多;间接护理时数较传统护理方法少,两种方法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DA可缩短处理与执行医嘱及测量与记录生命体征的时间,减少了护士重复性工作,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实训在护生生命体征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名护生先进行1次考核,从考核中分析护理生在常规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在开放实训中对护理生进行强化训练,开放实训结束后再次考核,比较护生开放实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教学效果。结果:护生参加开放实训后,生命体征测量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开放实训前(P0.05,P0.01),教学效果优于开放实训前(P0.01)。结论:开放实训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机会,是常规教学的良好补充,其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青年人群最常见死因,造成其特殊生理、心理及社会损害,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经济社会负担.目前,互联网+结合康复管理的新型模式可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患者医疗投入.本文从国内外互联网在青年癌症患者康复管理中的相关概述、应用形式、效果及不足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国内青年癌症康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癌症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率。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本医院2011年度11例癌症患者自杀的根本原因,制订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的效果。结果 2012年度,本医院发生癌症患者自杀事件3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2.92%(2011年)下降为9.38%(2012年)。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有利于优化护理流程、制度,总结管理经验,减少癌症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对住院病人的生命体征漏测率,杜绝护士再出现做假行为,提高住院病人生命体征的补测率。方法: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确定“降低住院病人生命体征漏测率”为工作课题,并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结果:生命体征漏测率由45%下降至1%,护士存在做假行为者由80%下降至2%,生命体征补测率由10%上升至99%。结论: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灵性关怀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社区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某个社区卫生中心登记的复合标准的肿瘤终末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建灵性关怀小组,开展灵性关怀。在干预前后评估所选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里痛苦程度,对灵性关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身体症状、心理情况等方面均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评分为7.58±1.86分,干预后为5.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癌症患者可实施灵性关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心理疼痛程度,提高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晚期肿瘤常见的疼痛、骨转移、发热、食欲减退等,都有了不少的治疗方法,肿瘤护理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程序是当前我国推行系统整体护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正>调查结果表明[1],近三十年来,国家统计的癌症标准发病率约为285.91/100,000(男性317.97/100,000,女性253.09/100,000),《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公布的数据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可见,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本人及家庭、社会造成极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门诊骨髓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门诊骨髓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满足其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骨髓穿刺术后对护理的满意度、疼痛程度、相关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及相关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体现了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癌症疼痛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及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在癌症疼痛患者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更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2020 年癌症数据报告[1]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约 1930 万例,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约 457 万例,死亡病例300 万例,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在承受疾病本身和治疗所带来的生理痛苦的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面对病情和预后的不确定性使癌症患者更易产生负性情绪,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2].癌症患者患焦虑...  相似文献   

15.
<正>癌症患者不仅身体上承受着病痛的折磨[1],心理上还被癌症治疗带来的焦虑、抑郁所困扰[2-3],如果患者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则会出现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增加死亡风险[4]。问题解决法[5]起源于认知行为理论中Lazarus和Folkman的应对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围绕问题开展一系列增强个人有效应对能力的认知行为训练,以面对生活中有害身心健康的应激源。近年来,问题解决法在国外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一般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称为基础生命体征,并以此作为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它是衡量机体状况的主要指标。生命体征的测量是护理工作中常规的操作。在以往工作量大、病人多、病情重的情况下,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费时,又有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我科应用了Welchallyn美国伟伦公司最近推出的一种SPOT生命体征测量仪,该仪器测量快捷、准确,工作强度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小,测定血压方便可靠。为了检测其准确性,同时使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收集500名受试者测量资料,进行自身对照并将两种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7年初开始实施电子病历系统,随着使用不断深入,目前部分病区临床查房已开始使用电脑移动查房,故体温单等相关护理记录的电子化应用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生命体征监测仪无创血压(NIBP)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以及与汞柱式血压计测得的血压数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526例,分别用生命体征监测仪重复测量血压2次,再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1次,获取3组数据,计算生命体征监测仪前后2次NIBP测量和两种血压计测定数据的差异性。结果生命体征监测仪测量收缩压为(126.41±23.70)mmHg,舒张压为(75.51±12.95)mmHg,2次重复测定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仪测量NIBP可靠、简便和快捷,但不宜在同一时段与汞柱式血压计交替使用于同一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9.
电子体征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年初开始实施电子病历系统,随着使用的不断深入,目前部分病区临床查房已开始使用电脑移动杳房,故体温单等相关护理记录的电子化应用也势在必行.笔者总结我院对电子体征单的命名、设计开发思路及实现的功能、程序的主要优点、推广应用经验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与死亡预后因素判断价值密切相关,现探讨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我科住院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0例,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26~76岁,住院期间死亡32例,其中人院24h内死亡18例,生存38例。1.2方法观察项目为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状态。采取死亡与生存患者之间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2结果观察结果见表1,2,3,4,5,6。3讨论自发性脑出血由于出血部位不同,有相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缺血、缺氧,出现生命体征、瞳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