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全切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膀胱重建是膀胱肿瘤病人膀胱全切术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重建的方式从最初简单的尿流改道逐渐发展到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原位可控新膀胱,即回肠代膀胱术.由于不同于原来的膀胱是逼尿肌的收缩排尿而转为靠腹压排尿,病人的排尿模式改变而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尿失禁、疝、新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后护理16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是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为避免传统乙状结肠替代膀胱术后产生黏液尿、电解质紊乱及重建膀胱顺应性差而致肾损害等并发症而自行设计的一种去除肠黏膜的乙状结肠膀胱重建术。术后病人能从原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手术相比,避免了很多并发症及给病人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极大地提  相似文献   

3.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随病变发展常需行膀胱全切术。全切术后正位可控新膀胱是最好的膀胱替代术式。但新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患者常出现尿失禁或残余尿多等并发症。因此,加强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我科2003—2005年实施17例T-Pouch型(近似口袋形)回肠新膀胱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排尿功能训练,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膀胱全切术后膀胱重建与尿流改道术是目前泌尿外科研究重点之一 ,原位排尿术较异位排尿术进一步受到重视 ,组织工程学材料或人工膀胱等作为膀胱替代也取得了进展 ,有着广阔的前景。1 胃肠道新膀胱术采用去管化的小肠或结肠肠段、胃瓣经过适当的成形术制成新膀胱 ,输尿管与贮尿囊作粘膜下抗反流吻合 ,贮尿囊与尿道残端吻合 ,由腹压及尿道括约肌协调控制排尿。此类新膀胱具有低压、容积大、保护肾功能、顺应性好、原位排尿等特点 ,临床上运用已越来越多 ,比较符合生理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但也存在尿道吻合口狭窄、夜间遗尿、排尿感觉差等…  相似文献   

5.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后护理16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是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为避免传统乙状结肠替代膀胱术后产生黏液尿、电解质紊乱及重建膀胱顺应性差而致肾损害等并发症而自行设计的一种去除肠黏膜的乙状结肠膀胱重建术[1]。术后病人能从原尿道可控排尿 ,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手术相比 ,避免了很多并发症及给病人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 ,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 1992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为166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6例 ,男 14 9例 ,女 17例 ,年龄 3 2~ 78岁。术前均经膀胱镜病理活检。术后病理 :膀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进行排尿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病人术后定时进行排尿训练、提肛肌训练、耻骨尾骨肌训练、腹肌锻炼,以及夜间遗尿的预防.结果 本组均随访6个月到3年,8例术后3个月恢复日间可控功能,夜间可控率达22.3%,1例因尿漏未能坚持训练,于恢复训练后5个月恢复日间可控功能,随访3年,除1例由于癌细胞转移死亡外,日间可控率达100%.结论 新膀胱排尿功能系统训练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膀胱全切是目前治疗浸润型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近10年来,尿流改道术的研究重点体现在保护肾功能的低压膀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原位排尿两方面。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不需要配带尿袋,可以自主排尿,相对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而言,新的尿流改道方法为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为2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浸润性和多次复发性膀胱癌的患者,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膀胱全切代膀胱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很多,各有优缺点,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原位可控“W”形回肠膀胱术的新膀胱在容景和功能上接近于正常膀胱,容量大,充盈时顺应性好,且无反流,既可以原位排尿,又有排空功能,提高了膀胱全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1995—2004年共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4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全切手术是治疗浸滑性膀胱癌的最有效方法,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术的目的是保护肾功能的低压膀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正位排尿。目前临床多采用回肠膀胱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直肠膀胱术等手术方式。由于不同的术式涉及到尿流改道、尿路重建等问题,因而患者术后机体各方面会发生改变,如解剖结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尿流改道术主要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原位新膀胱术三种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原位新膀胱作为膀胱替代的首选方式。而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更接近自然膀胱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对于肿瘤侵犯尿道或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排尿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Bricker回肠膀胱术因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仍被广泛应用。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则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耐受力低、不能承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组织工程技术为膀胱替代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了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