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60 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运动量循序渐进的3 周或4 周早期康复活动,对照组执行传统的分周护理方案、实验结束后观察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运动耐量、血栓及栓塞发生率及住院日数等。结果:实验组运动试验最大代谢当量高于对照组(P<0.05) 、Lown 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0.05)、血栓及栓塞发生率、住院日数少于对照组(P< 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改善倾向。结论:早期康复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后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疗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康复护理有效介入提供依据。方法:2002—06/2003—06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58例。纳入标准:经过临床、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且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等所致心力衰竭的患者。实际纳入3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男15例,女3例;对照组15例,男13例,女2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2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干预后,症状、心功能、精神状况改善所需天数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精神状况改善所需天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2.110~4.785,P&;lt;0.05~0.01)。实验组18例患者顺利完成2周康复运动而出院。其中2例患者行康复运动疗法10d出院,3例患者可在第3天进行室内活动,9例患者10d可上下楼层,6例患者可室外行走100~200m,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表现。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1~3个月,实验组心力衰竭1例,17例患者生活可以自理。对照组有2例发生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结论:2周运动疗法可促进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敏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78-3078
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就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锻炼,肢体功能采用Brumn storm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治疗前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肢体康复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干预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5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早期活动和传统卧卑休息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再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早期活动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5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91例)及对照组(94例),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早期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2周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和HRV分析。同时,患者出院前作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评价。结果:早期康复组HRV各指标、Holter中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早期康复组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P<0.05)。结论:无并发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HRV值,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不增加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5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组1,91例)及对照组(组2,94例)。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2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2周末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和HRV分析。同时,患者出院前作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评价。结果:早期康复组HRV各指标、Holter中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gt;O.05),但早期康复组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χ^2=7.91,P&;lt;O.05)和精神状态(χ^2=6.23,P&;lt;O.05)。结论:无并发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HRV值,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不增加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从另一角度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到哲老年扩张型心虮病心力衰竭特点和体育疗法的康复疗教。方法:60岁以上园心力衰竭收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6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药物康复方法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辅以体育疗法。所有受试入院后常规进行血液生化学和12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查.出院前用超生心动图法1测定心脏功能。结果: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伴发疾病的发生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康复后实验组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次减少、平均心事减慢、心排血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结论:在药物康复的同时,体育疗法对改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的心脏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ICU住院的急性脑出血危重症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5例。3组患者均接受ICU常规护理,实验组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实验组2在实验组1的基础上加用弹力带固定。采用超声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新发下肢DVT、下肢DVT的大小和位置,观察可能与血栓发生相关的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 结果 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血栓发生率、近端血栓发生率、直径>7 mm的血栓发生率、多发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ICU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20世纪80年代国内即开始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但在市级医院因其条件的限制开展得不普遍。目的:探讨市级医院心内科实施3周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能性。设计:分组对照、回顾性分析。单位: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1996年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选择1986年该院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为对照组。实验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34~79岁,有心功能不全和心率失常者45例.对照组例数与实验组基本接近。实验组干预中10例出现胸闷症状,3例不敢接受,经监护及教育均参加和完成了实验过程。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实施治疗措施的同时.采用急性心肌梗死3周康复程序进行早活动、早离床、早出院的康复治疗。康复程序遵守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酌情个体化原则,依照患者年龄、病情、心理状态等情况加以调整。如出现过负荷指征,暂时停止活动或减少活动强度。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3周后运动耐量及运动恢复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部完成了3周康复干预。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3周运动耐量达5~6运动当量者较对照组多(78%,12%,P&;lt;0.05)。能上下楼者较对照组多(83%,7%,P&;lt;0.05),住院日&;lt;3周者比对照组多(78%,10%,P&;lt;0.05)。结论:在市级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程序干预是可行和安全的.早期康复活动可明显加快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4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1例胃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第3~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12天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1:2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切实可行,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