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天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s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AS)评价患者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 38例共计51个椎体均成功实施PKP术,共有9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率为17.6%。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1.8±0.2)分vs(7.4±0.5)分,P〈0.001]。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术前分别为(1.6±0.8)﹑(1.6±0.6)﹑(2.4±0.8)cm,术后分别为(2.1±0.3)﹑(2.3±0.5)﹑(2.5±0.4)cm,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s角由术前(34.6°±9.8°)矫正至术后(24.8°±8.2°),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向球囊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22例,分别接受传统PKP(对照组,n=61)和定向球囊PKP(试验组,n=61)。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骨折椎体楔形角、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缩短、X线透视次数减少(P0.001)。试验组总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3)。2组患者骨折椎体手术前后楔形角、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骨折椎体楔形角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试验组手术后1 d及3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5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均较手术前减小(P0.001)。结论:定向球囊PKP术能有效减少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水泥渗漏率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本科近一年收治的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家属意愿分别实施PVP(24例,37椎体)、PKP(18例,29椎体)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4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VAS评分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与PVP组相比,术后6月与术前的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PVP组和PKP组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PKP组较PVP组更明显(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PVP组为20.8%(5例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PKP组为11.1%(2例出现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无一例出现肺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但是PKP较PVP有更高的畸形矫正率,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6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给予PKP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伤椎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Oswestry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椎体压缩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OVCF可以有效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功能,术后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加快患者康复,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KP(椎体后凸成形术)与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的共诊断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PKP,PVP,术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体高度恢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都显著,值得量词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联合PVP组(复位床组)、单纯PVP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局部Cobb角、vas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手术当天骨水泥注入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骨密度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复位床组和PKP组与单纯PVP组比较,术后Cobb角更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更低,骨水泥注入量更多;复位床组和PKP组比较,住院费用更低;术后同一时间,3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术后随访期间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术后骨密度、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位床联合PVP治疗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痿痹消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kp术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二天即开始口服痿痹消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2月观察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Oswestry功能评分,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随机各因素(包括性另、年龄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度数、Oswestry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术后2月,治疗组Cobb角度数分较术后1周减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联合口服痿痹消,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PKP联合益肾健骨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肾虚血瘀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益肾健骨膏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3个月、第6个月计算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数和VAS程度评分,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数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结合益肾健骨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单纯运用PKP技术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48个椎体),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椎体高度及Cobb’s角测量。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前压缩椎体的前、中缘相当于椎体后缘高度的(56.10±14.59)%和(59.86%±19.64)%,术后恢复到(82.36±26.54)%和(86.72±23.26)%。椎体Cobb’s角由(10.1±3.2)°到(6.3±3.4)°。术前VAS评分为(8.7±1.2)分,术后一周降低到(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PVP/PKP两种方式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老年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65例(76个椎体),根据所采用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VP组患者32例,共36椎,男10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73.4±3.2)岁;PKP组患者33例,共40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59~83岁,平均(74.6±2.7)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致伤原因、穿刺方法、骨折椎体、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于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手术区域后凸Cobb角、NRS评分、OD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对以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0个月,平均24.5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致伤原因、穿刺方法、骨折椎体、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PKP组显著小于PVP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NRS评分由术前的(7.29±0.81)分降至术后1周为(3.59±0.51)分,末次随访为(2.57±0.42)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平均为(56.03±3.68)%,术后改善至(37.11±6.80)%,术后1年为(36.73±6.75)%。PKP组NRS评分术前的(7.29±0.75)分降至术后1周为(2.47±0.61)分,术后1年为(2.05±0.46)分,ODI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56.11±3.65)%,术后1周改善至(32.65±10.11)%,末次随访为(28.77±9.25)%;两组组间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组内NRS、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VP/PKP两种方式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老年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在缓解疼痛、椎体后凸纠正上PKP优于PVP,且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