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收治的72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行运动康复训练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行常规康复训练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入院时、护理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C-MLHF)评估]。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水平较入院时上升,且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C-MLHF评分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运动康复训练干预效果确切,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对脊髓损伤(SCI)截瘫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胸腰段SCI后不完全截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下肢肌力、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查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 结果除双下肢远端肌力外,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ADL能力及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或0.05),并且以治疗组下肢近端肌力及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SCI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OTOmed运动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平衡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2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对照组106例,观察组卧床期,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 MOTOmed 713.4/W41a型进行床边训练,能达坐位平衡后采用MOTOmed viva2上下肢型进行训练。经过康复训练后分别对两组进行Berg平衡量表( BBS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四肢瘫功能指数( QIF )评定表。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BBS评分、QIF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4,8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分别为(12.2±2.8),(17.6±2.8)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7,2.651;P<0.05);康复训练4,8个疗程后两组患者QIF总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OTOmed训练后颈髓损伤患者平衡控制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颈髓损伤(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 CSCI )是颈椎损伤平面以下神经传导阻滞,导致运动、感觉减弱或消失,除四肢瘫痪外,还可引起肋间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颈髓损伤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4],因此对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呼吸功能训练(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 RFT)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目前呼吸功能训练作为颈髓损伤恢复阶段早期主要的锻炼方法,应用广泛。本研究就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综述,为临床康复护士更好地指导和督促颈髓损伤患者主动完成呼吸功能训练方案提供有效依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肢残存功能是决定颈髓损伤患者ADL的最重要因素。对于颈髓损伤患者来说,不仅不同脊髓节段损伤的患者的上肢功能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髓节的损伤,其位置的差别也会对上肢残存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影响。只有对其上肢残存功能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价,才能确定适宜的康复目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训练,通过选择适当的自助具,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肺功能、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指导,研究组接受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脏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心肺功能指标[无氧阈时摄氧量(ATVO2)、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时氧脉搏(ATVO2/HR)、最大氧脉搏(VO2max/HR)]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ST、LVPWT及LAD水平较对照组低,而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ATVO2、VO2max、ATVO2/...  相似文献   

7.
水中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水中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损伤平面、受伤时间、运动功能及年龄等各方面均相似的SCI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练习及水中步行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2组患者各治疗2个疗程;并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对其肌力、肌张力、步行能力、血压及心率等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经相应训练后,其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肌张力、ASIA运动评分及步行能力等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其它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水中步行练习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SCI患者的运动功能,该项技术可进一步应用于SCI患者的日常康复训练中。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完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疗效。方法对 10例脑卒中完全性失语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训练后 ,患者的听理解、呼名、复述、阅读、书写能力评分高于训练前 (P <0 .0 5— 0 .0 1)。结论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完全性失语症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腹式呼吸训练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颈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造成肺通气不足引起呼吸衰竭是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为了预防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本院对66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腹式呼吸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颈髓损伤患者徒手呼吸训练,为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分析颈髓损伤程度与肺功能变化间的关系,然后对患者实施4周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的肺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4周的呼吸训练后,不论是完全性损伤还是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其肺功能均比训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徒手呼吸功能训练可以不同程度帮助颈髓损伤后患者改善肺功能,预防或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对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6min步行测试(6MWT)、10m步行时间(10MWT)及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Ⅲ)。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所有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指标治疗后均较入选时改善(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F-PT/BW)、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QF-PT)、腘绳肌峰力矩(H-P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QF-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WISCIⅡ、SCIMⅢ、10MWT和6MW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步行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减重平板组.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周开始训练,30min/d,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d、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每天佩戴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患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刺激同时步行训练,15-20min.每天2次,每周5-6d,共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行走能力测评、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治疗前后行胫前肌肌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FIM行走能力、10m最大步行速度、胫前肌MEP潜伏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FES治疗组FIM行走能力评分提高(P<0.01)、10m最大步行速度提高(P<0.05)、胫前肌MEP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1).胫前肌肌力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肌力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运动诱发电位为判断脊髓运动传导功能提供了客观、定量的依据,功能性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 MEP)的影响。方法改良 Allen方法致 T13脊髓不完全损伤,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NS)或 GDNF 20μ l,伤后 1h、 5h、 1d、 3d及 5d测定 MEP。结果脊髓损伤后, MEP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GDNF组波幅恢复在伤后 5h,1d,3d明显优于 NS组,潜伏期伤后 3d恢复超过 NS组( P< 0.05)。结论 GDNF在脊髓损伤后能够早期促进 MEP波形的恢复,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重量支撑平板训练(BWSTT)新模型对不完全性SCI大鼠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大鼠采用自制装置进行BWSTT。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实验组大鼠运动训练2-4周组,斜板实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训练3周和4周组较训练1周和2周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BWSTT新模型能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并与运动训练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步行训练提高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n=33)、SCI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治疗组(n=33),分别于术后第7天、15天、45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SCI大鼠脊髓腰膨大内前角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代偿性改变。结论:BWSTT后胸髓横断大鼠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腰髓前角神经元的可塑性,促进其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针灸、按摩、脉冲电场刺激和PT、OT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对5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FIM功能独立测量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5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地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膈肌移动度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胚胎脊髓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胚胎脊髓移值修复成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能力。方法成鼠胸髓损伤后分别移植孕14d胚胎脊髓(FSC组)、游离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P+F组)、带血管蒂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术后8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V+F组胚胎脊髓与受体融合佳,体积增长速度、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P+F、FSC组(P<0.01),细胞分化比较好,突触较成熟,界面区也无明显的胶质增生。结论带血管蒂周围胚胎脊髓联合移植,对FSC的生长发育、对损伤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