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变化,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9例PSD患者、36例非PSD患者及43例正常人的血清Cor水平;并观察29例PSD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血清Cor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PSD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非PSD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PSD抗抑郁治疗组与PSD未抗抑郁治疗组相比,HAMD评分(P<0.01)和Cor水平(P<0.01)均显著降低.在PSD组治疗前、PSD抗抑郁治疗组治疗后及PSD未抗抑郁治疗组中,HAMD评分与血清Cor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PSD患者血清Cor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抑郁程度相关,提示脑卒中后抑郁可能引起了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舍曲林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MSE与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与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舍曲林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赵彬  张金朋  李宏玉  杨可钦  唐强 《中国康复》2022,37(12):713-717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对照组)和针康组(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头穴丛刺治疗(针康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l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差异,HAMD与BDNF、VEGF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评分、Fugl-Meyel及MBI评分、BDNF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Fugl-Meyel及MBI评分、BDNF及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HAMD评分与BDNF呈负相关(r=-0.571,P=0.000);HAMD评分与VEGF呈负相关(r=-0.551,P=0.000)。结论:针康法可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其抑郁状态好转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BDNF、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于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叙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Hamition抑郁量表(HMA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两个量表的得分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叙事护理可以显著缓解PSD患者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正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正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3d内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4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心理干预前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使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Th细胞因子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100例在脑卒中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n=37)、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脑卒中后非抑郁组n=63))和同期体检健康的受试者(正常对照组,n=50)。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入院后第1、7天的血清Th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7例(37. 0%)在入院2周时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入院后第1天,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8表达水平(7. 99±3. 36 pg/ml; 12. 97±5. 30 pg/ml; 370. 38±127. 09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 02±2. 06 pg/ml; 9. 69±3. 99 pg/ml; 168. 96±75. 26 pg/ml)(P 0. 05)。入院后第7天,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8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脑卒中后抑郁组患者血清IL-18表达水平(463. 47±134. 83 pg/ml)明显高于脑卒中后非抑郁组患者(343. 62±119. 14 pg/ml,P 0. 05),而脑卒中后抑郁组与脑卒中后非抑郁组患者血清IL-6(7. 03±3. 10pg/ml vs. 8. 16±3. 80 pg/ml)、TNF-α(11. 74±4. 36 pg/ml vs. 10. 67±4. 27 pg/ml)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脑卒中后第7天血清IL-1是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08,95%CI:1. 004~1. 011,P 0. 01),而血清IL-6、TNF-α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无相关性,分别为OR=1. 069,95%CI:0. 417~2. 471,P 0. 05和OR=1. 081,95%CI:0. 562~2. 011,P 0. 00。结论脑卒中后第7天血清Th细胞因子IL-18表达显著增高,且与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米氮平在治疗抑郁障碍中对患者睡眠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以失眠为主诉伴抑郁障碍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氮平,共治疗8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HAMD-17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米氮平可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对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定,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对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S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活动能力、健康感觉、社会支持、日常生活以及对前景的认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抑郁情况,提升患者的健康感觉,对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76-1277
探讨早期神经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早期神经康复介入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应用汉密尔顿量表,ADL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统计评定两组患者在相对应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和ADL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ADL和抑郁症状和对照组相比,有很大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介入能有效降低抑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ADL,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分析不同临床资料下BDNF的差异,分析BD-N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为(10.7&#177;3.2)ng/mL ,对照组BDNF为(18.4&#177;5.9)ng/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BDNF在性别、年龄、卒中病因、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DN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BDN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卒中后抑郁患者病灶体积越大、抑郁评分越高、NIHSS评分越高,血清BDNF值越低。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明显降低,其水平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在卒中后抑郁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528-253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训练心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干预,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68.0%,观察组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HAMD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30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于入组第1 d及常规治疗6周末清晨8∶00采集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抽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及3组被试的血浆皮质醇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6周末,单相组及双相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单相组及双相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绝望感因子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3709-0.4971,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方法比较47例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首发组)、53例老年复发抑郁症患者(复发组)和40名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首发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复发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3、FT3、T4、FT4、T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首发抑郁组与复发抑郁组的血清T3、FT3、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间F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降低,但是老年首发抑郁症与复发抑郁症组间甲状腺功能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且治疗前抑郁症状与甲状腺功能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患者早期临床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临床药物应用及早期心理支持。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早期临床干预康复护理可减轻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干预,观察3个月。于综合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患者糖皮质激素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认知重建和社会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检测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N后干预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皮质醇和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调节垂体肾上腺功能,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梗死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262例患者中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发生率为45.8%。抑郁组患者与非抑郁组患者左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1.7%和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梗死灶位于皮质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患者(63.3%VS.33.8%,P〈0.05);抑郁组前部病灶比率显著升高(66.7%VS.22.5%,P〈0.05);在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脑梗死部位关系密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解郁汤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抑郁性失眠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解郁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观察组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PSQI评分及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5-HT水平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 0. 05)。结论:疏肝健脾解郁汤可有效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状态,控制失眠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帕罗西汀、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对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心理治疗+帕罗西汀)与观察组(心理治疗+帕罗西汀+米氮平)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EPDS评分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应用帕罗西汀、米氮平治疗产后抑郁症,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唑吡坦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的抑郁失眠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帕罗西汀联合唑吡坦治疗。干预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与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与HAMD-1评分都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PSQI与HAMD-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唑吡坦不仅能明显改善抑郁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还不会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