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EPBD治疗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30±12)min;无肠穿孔发生;术中发生活动性渗血5例,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或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成功止血;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0.5)d。结论:采用EPBD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具有安全、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 ,EPB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最早于 1983年由Staritz等人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在日本、美国、德国、爱尔兰、荷兰 ,我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一些内镜中心广泛开展 ,并对其临床使用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总体结果令人满意。由于EPBD操作较现已成熟的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简单、安全 ,且不损伤乳头括约肌功能 ,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4例接受内镜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82例患者采用EST联合EPBD取石(EST+ EPBD组),其余82例患者采用EST取石(EST组),比较2组患者取石时间、碎石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出血、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发生率.结果:EST+ EPBD组取石时间为(39.4±11.2)min,低于EST组[(45.2±20.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为95.1%(78/82),高于EST组[90.2% (7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碎石率为9.8%(8/82),低于EST组[21.9% (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 EPBD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18/82),高于EST组[20.7% (1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用于胆总管结石取石安全、有效,可较EST缩短取石时间、降低碎石率.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D)治疗胆总管结石31例,其中单粒结石18例,2颗结石8例,3颗以上结石5例,最多1例5颗结石,结石的直径为0.5cm~1.2cm不等。30例(96.8%)EPD成功,1例失败。28例(93.3%)胆管结石经内镜一次治疗排出,其中24例(85.7%)利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2例(9.1%)采用碎石后排出,另外2例(6.7%)经2~3次内镜取完结石。术后出现中上腹疼痛胆管炎1例(3%)。16例术后行胃肠钡餐检查胆管内无钡剂返流。EPD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D)治疗胆总管结石31例,其中单粒结石18例,2颗结石8例,3例以上结石5例,最多1例5颗结石,结石的直径为0.5cm ̄1.2cm不等。30例(96.8%)EPD成功,1例失败。28例(93.3%)胆管结石经内镜一次治疗排出,其中24例(85.7%)利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2例(9.1%)采用碎石后排出,另外2例(6.7%)经2 ̄3次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或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部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EST和EPBD共治疗胆总结石328例,其中单颗结石174例,2颗结石112例,3颗粒以上结石42例(最多1例20颗结石)。对于〈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1mm采用EST。结果:治疗成功323例,占98.5%,失峁5例,其中98例经内镜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207例采用网复或取石球囊取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大小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分别采用直径8、10、12和14 mm的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8 mm组、10 mm组、12 mm组和14 mm组。然后采用取石网篮取石、取石球囊取石,必要时行机械碎石。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肠穿孔的发生情况;术后2周行上腹部CT、胃肠造影检查,观察各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返流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近期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均在EPBD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100.0%,各组间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胆道积气和胆总管返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取石方法,随气囊直径增加,对Oddi括约肌功能影响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 对52例利用EPBD结合取石篮、取石球囊的胆总管结石患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全部顺利实施EPBD共排除结石87颗,7例行2次扩张术,术后患均痊愈出院,复查B超、ERC无结石残存,胆管扩张全部改善。结论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已成为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护理应注重术前患心理疏导、术中医护配合以及术后病情观察,以促进患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在胆管困难取石中的有效性及护理配合。方法对368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壶腹周围憩室、扁平样乳头,异位乳头、毕Ⅱ式吻合术后、凝血功能障碍、胆管十二指肠瘘、胆总管下段狭窄等)行ERCP的患者,分别选用直径1.0、1.4cm的柱状扩张气囊行EPBD,或EsT小切开+EPBD,用网篮取石。对胆总管下段有狭窄、结石较大者先碎石,再分次取出。同时做好精心而细致的护理措施。结果368例患者中一次性完成取石271例,2次完成取石64例,胆总管下段狭窄取出部分结石后放置塑料支架30例,大结石嵌顿网篮无法套取而改为外科手术3例。乳头口少量渗血3例,经处理后止血;术中小穿孔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使用EPBD或EST小切口+EPBD能有效地扩张乳头口,在壶腹周围憩室、扁平样乳头、异位乳头、毕Ⅱ式吻合术后、凝血功能障碍、胆管十二指肠瘘及胆总管下段狭窄等相对困难取石的患者中,即减少操作时间与机械碎石器的使用,而且取石成功率高.降低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大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87例肝外胆管结石直径≥1.0 cm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奇数组43例接受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取石治疗,偶数组44例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比较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取石次数、机械碎石率、结石嵌顿率、操作时间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4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7/43);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8.2%(8/44),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结石嵌顿率、机械碎石率、二次取石率、操作时间分别为97.7%(42/43)、0%(0/43)、4.6%(2/43)、0%(0/43)及(35.2±5.2)min;对照组对应为97.7%(43/44)、6.8%(3/44)、18.1%(8/44)、13.6%(6/44)及(45.1±4.0)min,除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其他4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在肝外胆管大结石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大气囊扩张术(EPLBD)在减少胆总管大结石(1.0~2.0cm)患者行ERCP取石治疗近期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将胆总管结石直径在1.0~2.0cm患者随机分为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EST)组及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LBD取石( EPLBD)组,比较两组间结石取尽率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同样有效,且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KST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胆管结石治疗方法,但EST及内镜下胆管取石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且会引起出血,十二指肠后穿孔,急性胰腺一管炎,取石网蓝嵌顿等并发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近二年来,该院应用EPBD治疗胆管结石14例(结石直径≤10mm)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期内,对于结石直径10~20mm的胆管结石则选择EST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应用。Chung等发现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较EST操作更简单、安全,不但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而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被认为是可替代EST治疗胆管疾病的方法。但后来研究发现EPBD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报道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与EST同样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探讨sEST+EPLBD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0 cm直径乳头气囊扩张管行气囊扩张术在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Olympus公司TJF230/240十二指肠镜、Cook公司1.0 cm直径乳头气囊扩张管配合碎石器、取石篮、鼻胆管等对31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1例行10 cm直径乳头气囊扩张管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辅以取石、留置鼻胆管治疗,取尽结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化指标较术前明显下降,随访2年28例治愈无复发.结论 1.0 cm直径乳头气囊扩张管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PBD)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其中38例行EPBD术,30例行EST术。结果结石取净率,EPBD术比EST术更加有效(分别为97%和81%,P=0.027);EPBD组总的并发症和胰腺炎并发症分别为5.3%和5.3%,明显低于EST组的20%和13.3%(P值分别为0.024和0.028)。结论EPBD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比EST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我院近 15年来采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 (EST)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共治疗胆总管结石36 8例 ,36 2例结石完全排出 ,疗效满意 ,我们按结石的大小分别采用自然排石、网篮和球囊取石、碎石篮机械碎石和体外震波碎石等处理不同类型的结石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86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采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36 8例 ,其中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 2 0 5例 ,胆道术后复发性结石 16 3例。 36 8例患者中 184例为单颗结石 ,其中 16例为壶腹部嵌顿性结石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验。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8月采用EPBD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十二指肠镜,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留置导丝,行EPBD,取石完毕常规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观察1~3d,无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十二指肠漏、胆管炎及胰腺炎者,在全身麻醉下行LC。结果 158例患者成功行EPBD、ENBD154例,手术时间32~56min,平均41min。1例取石时取石网篮将结石挤入左肝管并嵌顿,留置鼻胆管,放弃改开腹手术。1例因乳头纵轴较长,开口下移,且开口狭窄,呈"针尖状",造影导管及导丝不能顺利插入乳头,改用针刀开窗。1例气囊扩张乳头3次后,取石时网篮嵌顿于乳头部,努力使结石脱出网篮,切开乳头,取出结石。1例取石网篮成功取出2枚结石,再次检查取石时,乳头开口充血、水肿,反复努力,仍不能完成,改针刀开窗。术后并发症5例,4例急性轻型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1~2周痊愈,1例并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于术后7天痊愈。154例EPBD、ENBD成功者中,成功行LC154例,手术时间26~85min,平均39min。1例LC术后4d出现胆漏,急行剖腹探查证实肝床有直径约0.2cm迷走胆管,缝合结扎胆管,行T管引流,术后10d痊愈。本组成功施行EPBD、ENBD及LC共154例,成功率97.4%。总住院时间7~19d,平均10d。ERCP术后住院时间1~14d,平均2.5d。LC术后住院时间3~22d,平均8d。无十二指肠漏、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143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12例>12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操作技巧,EPBD联合LC可作为治疗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大球囊扩张(L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较大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200个直径大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于EST+LBD组和常规EST组.两种方式分别治疗胆总管结石10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碎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的机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LBD组与常规EST组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P >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平均取碎石时间分别为21、46 min(P <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术中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分别为18%和43%(P <0.05).EST+L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和5%(P>0.05),其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和2%,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3%.两组均无穿孔并发症.结论 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L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其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