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我院皮肤科门诊从 1998- 0 1~ 2 0 0 1- 10诊治了在外院误诊为手足疣、玫瑰糠疹、副银屑病、银屑病、脓疱疮、环形红斑、扁平苔癣、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 36例早期梅毒患者。其中男2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2~ 6 8岁 ,病程 1周~ 3个月。头面额部脓疱及全身丘疹 1例 ,腰部及外阴环形红斑 1例 ,外阴生殖器及肛门红褐色荤样斑块 3例 ,躯干及四肢银屑病样皮疹 5例 ,全身副银屑病样皮疹 3例 ,掌跖部暗红色鳞屑斑 6例 ,掌跖红斑伴躯干玫瑰疹 8例 ,躯干斑丘疹 4例 ,生殖器溃疡 5例。本组经血清学检查 KPR均阳性 ,TPHA均为阳性 ,…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二期梅毒误诊原因,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二期梅毒的正确性。方法 对5a来临床误诊的46例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于躯干、四肢的二期梅毒皮疹易被误诊为玫瑰糠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多形红斑、药疹和体癣等,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软下疳等,但根据梅毒的自身特点,仍可正确鉴别诊断。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询问病史和皮肤科体格检查,可疑患应及时做梅毒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以玫瑰糠疹为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二期梅毒多以玫瑰疹、毛囊疹、丘疹鳞屑、脓疱疹、溃疡疹、肛周及外生殖器扁平湿疣、虫蚀样脱发、口腔粘膜损害等表现,很容易与其他非梅毒性皮肤病相混淆,加上不经治疗其皮损也可以安全消退,不留痕迹,因此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笔者发现以玫瑰糠疹为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疹1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二期梅毒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组织病理学在不典型二期梅毒诊断中的作用 ,对我市几家医院和我院首诊误诊为其它皮肤病的不典型二期梅毒1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10例。年龄 2 1~ 6 3岁 ,其中 2 1~ 4 0岁 3例 ,4 0~ 5 0岁 6例 ,5 0~ 6 0岁 4例 ,6 0岁以上 1例。已婚 12例 ,未婚 2例。 4例为婚外性传染 ,其它为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染。病程 10 d~ 4个月。本组有外阴溃疡史 2例。 1斑疹或斑丘疹型 :共 6例 ,皮损分布以躯干为甚。有掌跖红斑 ,为首诊 2周后出现 1例。 2丘疹鳞屑型 :共 8例 ,躯干、四肢弥漫分布。多形皮疹 1例 ,表现为颈、躯干、四肢…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2006—07诊治以扁平丘疹、斑快、斑疹,多种皮损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8月间 ,笔者诊治早期梅毒75例 ,其中在基层发生误诊 4 8例 ,误诊率为 64%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8例中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1 7~ 62岁。一期梅毒 (硬下疳 ) 7例 ,其中男 6例 ,女 1例 ;二期梅毒 4 1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2 1例。皮疹形态 :红色斑疹 (玫瑰疹 ) 1 9例 ,掌跖脱屑性红褐斑 1 4例 ,鳞屑性斑丘疹 1 3例 ,扁平湿疣 8例 ,湿疹样糜烂 6例 ,头皮虫蛀状脱发 1例。同时有两种以上损害者 1 5例。缺乏一期损害史者 2 3例 ,其中男 3例 ,占 1 5 % ( 3/ 2 0 ) ;女 2 0例 ,占 95 2 % ( 2 …  相似文献   

7.
本组134例梅毒患者全部来源于1997年1~12月我院性病门诊,男80例,女54例。年龄2个月~72岁。非婚性接触104例,夫妻传染15例。针灸传染1例,胎传1例,传染源不明13例。一期梅毒107例,二期梅毒15例,早期潜伏梅毒1例。一期梅毒均有下疳出现,二期梅毒8例有下疳病史,早期潜伏梅毒无下疳出现;一期梅毒RPR定性试验中有17例出现“前带反应”,二期梅毒中有4例出现“前带反应”。治疗以苄星青霉素为主,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苄星青霉素每次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注,共3次,3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45RO的表达情况,探讨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RTRO的表达,取10例正常人躯干部皮肤作对照。结果: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5RA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皮损真皮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记忆性T淋巴细胞为主,推测细胞免疫在玫瑰糠疹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疗效,为早期诊治梅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资料。结果 77例早期梅毒患者中,早期潜伏梅毒7例,一期梅毒32例,二期梅毒34例,一、二期同时存在4例;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以21~50岁为主;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一期梅毒患者以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以掌跖及鳞屑疹型为主;主要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必须准确掌握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及时发现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韩秋月  刘军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0):730-730
1 病例资料【例 1】 女 ,5 8岁。因周身皮疹 2 0天 ,曾在两家医院按“玫瑰糠疹”治疗无效 ,1周前掌跖部出现皮疹 ,来我院。查体 :周身可见较密集绿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椭圆形的暗红色斑丘疹、斑片 ,偶见细薄鳞屑。掌跖部可见数个黄豆大小暗红色圆形、椭圆形脱屑性斑疹。外阴部  相似文献   

11.
早期梅毒2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梅毒25例误诊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皮肤病防治所[2220O1]金如钧,葛邦友我所自1994年3月~1995年8月共诊治早期梅毒72例,其中一期梅毒41例,二期梅毒31例,有25例曾被误诊为其它疾病.误诊率为29.8%。兹就误诊情况进行扼要分析。临床...  相似文献   

12.
<正>玫瑰糠疹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多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其表面附有鳞屑,多发生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见到导师自拟方(凉血疏风汤)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荧光吸收实验(FTA-ABS)对早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FTA-ABS、TPHA和RPR同时检测88例梅毒患者、74例非梅毒患者以及82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结果]3种实验的特异性分别为FTA-ABS 100%、TPHA 98.1%、RPR 92、9%,FTA-ABS与TPH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RPR(P〈0.01);3种实验的敏感性分别为FTA-ABS 96.6%、TPHA 88.6%、RPR 83.0%,FTA-ABS与TPHA、RP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一期梅毒的敏感性为FTA-ABS 100%、TPHA 87.1%、RPR 83.9%;对二期梅毒的敏感性均为100%;对三期梅毒的敏感性为FTA-ABS 92.8%、TPHA 100%、RPR 92.8%;对先天性梅毒的敏感性为FTA-ABS 87.5%、TPHA 62.5%、RPR 43.8%,FFA-ABS与TPHA、RPR比较,诊断一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诊断二期和三期梅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TA-ABS是诊断早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覆盖有糠秕样鳞屑的椭圆形玫瑰红色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我科在2007年8月-2008年9月用复方甘草酸苷注液(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治疗玫瑰糠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自本科门诊,符合玫瑰糠疹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Ⅱ期梅毒二例误诊为玫瑰糠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27岁。因全身皮肤红斑半月,外院诊断为玫瑰糠疹,未经治疗转我院。经追问病史,3个月前外阴曾出现过无痛性硬结及糜烂,未治疗自愈。近1年来有婚外性交史。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见直径0.5cm至1.5cm大小、较密集的卵圆形斑疹,呈棕红色,边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 [1 ]。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尤其多样化和不典型 ,极易造成误诊、漏诊 [2 ]。自 1996年以来 ,我科共诊治梅毒 18例 ,其中二期梅毒在外院误诊 6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2例。年龄 17~ 6 1岁 ,平均 37.2岁。除 1例仅有输血史外 ,其余均有不洁性交史。临床表现各异 ,有红斑、丘疹、鳞屑、脓疱、结节等皮损。来院前曾分别被诊断为玫瑰糠疹、银屑病、手癣、肛门湿疹、肉芽肿、疖肿等。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 ,皮疹反复发生。误诊时间为 2 d~ 1a。本组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 (TRUST滴度 1∶ 4~ 1∶ …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消息:皮肤病变可能是癌症,特别是消化道癌症的预兆。苏联公共卫生部皮肤病学司的研究人员对患有皮肤病和癌症的1392名病人的回顾性研究表明,29.5%病人的皮肤病损先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发生于100%的黑棘皮症病人,66.7%的肛门生殖器瘙痒病人,60%的高色素斑病人,33.3%的皮肤瘙痒病人和37.7%的掌跖角化过度病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梅毒发病率逐渐增高[1]。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个体诊所诊治性病不规范等因素,该病常被误诊。我院2004年1月~12月接诊了8例被误诊的二期梅毒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53岁;病程2~6个月。诊断为二期显发梅毒4例,二期复发梅毒4例。8例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查均阳性,6例皮损梅毒暗视野检查阳性,诊断均符合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本组误诊为尖锐湿疣4例,口腔溃疡2例,银屑病和玫瑰糠疹各1例。1·2临床表现4例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血清IL-4、IL-1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LSA法检测32例一期、19例二期梅毒患者和23例对照组血清IL-4、IL-12含量。结果:一期梅毒组和二期梅毒组血清IL-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4.352,P〈0.01;t=4.334,P〈0.01),一期梅毒组和二期梅毒组血清IL-4含量差异无显著性(t=1.692,P〉0.05);一期梅毒组血清IL-12含量明显高于二期梅毒组和对照组(t=15.039,P〈0.01;t=6.015,P〈0.01),二期梅毒组血清IL-1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2.076,P〈0.01)。结论:体液免疫清除梅毒螺旋体的作用有限;宿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随着病程由一期向二期进展,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20.
对1997年以来我站收治曾误诊为其它疾病的早期梅毒1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10例.年龄18~71岁,平均38.61岁.已婚12例,未婚3例.承认有婚外性生活8例,配偶传染7例.病程2~10周.所有病例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RPR滴度1:4~1:64,TPHA1:80).本组中首发为躯干、四肢的淡红色斑疹,曾误诊为玫瑰糠疹或过敏性皮炎8例.首发为肛周或外阴疣状丘疹误诊为尖锐湿疣5例,外阴3个表浅溃疡,有灰白色假膜,质较硬,有较多粘性分泌物,近2周疼痛明显.自述在外院初诊查血排除梅毒,诊断软下疳.治疗1周效果不佳1例.因患尖锐湿疣就医时RPR检查阳性(1:16)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