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颈椎不稳患者100例,男35例,女65例,年龄18~73岁,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提示相邻椎体后缘前后滑移≥ 1 mm,和/或相邻椎体矢状位成角≥ 11°.按年龄段随机分为颈托组,牵引组,推拿按摩组,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时期无颈椎不稳的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前的对照组,年龄20~71岁.各组分别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颈椎不稳患者椎动脉狭窄或弯曲发生率高(P < 0.05);内径虽无差异,但峰值流速低,阻力指数高(P < 0.05).治疗4周后,颈椎不稳患者椎动脉形态及血流参数多可发生全部或部分可逆变化,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其他治疗组(P < 0.05),椎动脉异常好转率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对诊断颈椎不稳和评价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sm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技术的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6/2009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odel o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2009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肺动脉栓塞,实验".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CTEPH实验研究相关,包括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流行病学,不同实验动物及不同制备方式.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研究.②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用于CTEPH模型制备的实验动物主要有犬、猪和鼠等.很多研究者都尝试模仿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多次急性肺栓塞事件所导致的CTEPH形成机制,建立CTEPH验动物模型.建立犬CTEPH模型主要有反复自体血凝块注入法及陶瓷念珠输入法,可用于CTEPH病理生理特点、数字剪影检查、解剖研究以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和介入治疗等干预治疗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与影像学诊断技术的研究.建立猪CTEPH模型主要采用体外注入栓子法,可用于影像技术诊断CTEPH研究.建立鼠CTEPH模型主要采用反复自体血凝块注入法与肺动脉结扎法,可用于CTEPH病理生理及诊断方面研究.目前对CTEPH的研究主要是使用犬、猪和鼠实验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在具体的实验研究中需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及制作方法,以便取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作者关于其发展原因,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CT、DSA和MRA的临床应用[1~4],扩大和丰富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内容,但本病仍是较难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制作一种与自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相类似的、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诱因、病理生理变化及某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目的: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及其优点.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根据解剖结构观察结果,为防止纤维环后外侧穿刺损伤血管,采用右后外侧入路,行L1~2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将L2~3椎间盘纳入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X射线及MRI影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日本大耳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12周实验组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P<0.05),说明造模后椎间盘间隙高度会逐渐降低,并丘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2,4,8,12周时实验组椎问盘MRI T2WI信号逐渐下降,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呈低信号改变.通过影像学观察发现本模型退行性变的征象与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征象一致,提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为运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脊髓损伤的辅助检查手段除了影像学以外,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诱发电位因其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应用较多。目的:综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在兔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输入“脊髓损伤,诱发电位,动物模型,Spinal cord injury,evoked potential,animal model”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最终纳入文章33篇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详细阐述了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在动物实验中的操作方法、波形分析、应用价值、影响因素及诱发电位与动物预后功能评价。其中体感诱发电位是反应脊髓后索功能的很好指标,操作简便,对检测患者感觉功能的变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运动诱发电位能为各种脊髓疾病提供敏感而精确的诊断,尤其在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可作为重要的评估手段。而两者连用效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背景:迄今没有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股骨头坏死相关研究,是其研究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比较各种方式及各种动物造模的优劣及特点,为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模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检索词“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nimalmodel、VivoExperiment、LeggCalvePerthesdisease、Osteoarthritis、ColapseoftheFemoralHead、Trauma、Corticosteroid、Alcohol、LiquidNitrogen”;中文检索词“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体内实验、Perthes病、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塌陷、创伤、激素、酒精、液氮”,共48篇文献纳入。结果与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模拟了临床上最常见的股骨头坏死的类型,对于Perthes病的模型建立较为成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模型适合于病因、病理及综合性研究。物理方式建立的模型,可作为模拟临床外科治疗方法研究的动物模型。理想的动物模型需要在髋关节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力学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其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病生及影像学进展能模拟整个人类股骨头坏死的过程,来源容易、性价比高、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12期间的相关文献56篇,总结乙型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目前制作的各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仅能模拟部分或阶段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相似进程,仍缺乏能模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效系统。组织工程学及转基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制作理想的人乙型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已有进展,特别是肝细胞人源化的转基因鼠的出现为研究者模拟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无孤立性椎动脉(IVH)、椎动脉发育不良(HVA)及FTP,并测量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起始处管径。对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FTP与P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中,IVH占1.82%(2/110),HVA占17.27%(19/110),FTP占7.27%(8/110);其中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0.91%(1/110);②PCI组中,IVH占10.55%(23/218),HVA占49.08%(107/218);FTP占28.90%(63/218);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25.23%(55/218);③对照组与PCI组间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P<0.001);④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与PCI具有相关性(r=0.31,P<0.001)。结论 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可能引起PCI。  相似文献   

9.
背景:理想的脊髓损伤模型应既能模拟人类脊髓损伤,又能排除影响疗效的干扰因素,并具有广泛可重复性,脊髓全横断模型是目前较理想的选择。但由于操作方法的多样性致使疗效差异较大,各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较性。目的: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对比分析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行为学改变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常规脊髓横断组(n=24)和显微脊髓横断组(n=24),每组再随机分为造模后7,14,28 d组。以T9椎体为中心,假手术组行椎板切除;其他两组行脊髓全横断,造成脊髓急性损伤模型,其中常规脊髓横断组采用常规外科方法造模,显微脊髓横断组采用标准化显微操作技术造模。各组于造模后7,14和28 d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及横断处脊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观测脊髓横断处瘢痕组织厚度、脊髓残端间距、空洞横径和脑脊液囊腔形成情况,计算瘢痕指数、残端间距指数和空洞指数。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术前、术后BBB评分和脊髓病理无明显变化。常规脊髓横断组和显微脊髓横断组大鼠造模后后肢完全性瘫痪,其中常规脊髓横断组大鼠后肢功能无恢复。造模后一至二周,显微脊髓横断组大鼠开始出现后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脊髓病理学检测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常规脊髓横断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病理学观测指标与BBB评分之间无相关关系。提示标准化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有利于消除个体差异,更有利于对治疗效果的量化分析和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研究已明确三七总皂苷能抑制乙醇诱导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证实三七总皂苷能够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能提高成骨细胞的骨保护素 mRNA 的相对表达量而对其细胞核因子 k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mRNA 有抑制作用。 目的:进一步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白酒灌胃6周制备新西兰兔股骨头酒精性缺血坏死模型,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分别于股骨头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复方骨肽及三七总皂苷,注射量为0.1 mL/kg,每周给药1次,连续治疗4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显示,酒精性缺血坏死骨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模糊,粗面内质网上多聚核糖体脱颗粒,骨细胞内可见脂滴出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三七总皂苷组骨细胞线粒体肿胀消退,可见到嵴结构,粗面内质网上多聚核糖体增多,脂滴数量明显减少。复方骨肽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与三七总皂苷组相似。三七组和复方骨肽组骨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实验证实三七总皂苷可有效促进早期兔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细胞超微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椎动脉CTA研究容易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节段。方法:32例(A组)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对其CTA上显示的横突孔及椎动脉进行测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B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C3、C4、C5、C6层面的横突孔内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C5、C6层面的椎动脉直径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跟C3、C4、C5、C6水平的横突孔狭窄及C5与C6水平的椎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端托法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组),30例同病患者服用颈复康治疗相同天数(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外周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6酮前列环素Fla(PGFla)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前者显著好于后者(P<0.01),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中,治疗组治疗后TCD、SOD、LPO及PGF1a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仰头摇正手法配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手法组及压灸组各30例,联合组予手法联合压灸法治疗,手法组、压灸组分别予手法或压灸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残障评估量表(DH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疗效评估,并随访至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患者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0次后,3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LVA、RV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联合组复发率及DHI评分明显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头摇正法结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中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定位旋转手法进行治疗。结果结果 :经随访 ,治愈 89例 ,显效 73例 ,有效 18例 ,总愈显率为 81% ,无 1例发生治疗意外。结论旋转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诊断及适应证选择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和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立志  马冰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985-986
目的探讨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应用中药外敷、针灸、拔罐及推拿等综合疗法治疗,疗程10d,观察患者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21%。结论经临床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任平  张奇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45-44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案。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用舒血宁1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观察组用七叶皂苷钠15mg加入0.9%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然后用0.9%氯化钠50ml冲管,再用舒血宁1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治疗过程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痊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2008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70例,治疗前两组均做颈椎被动功能活动和主动功能活动并将其作为共同治疗因子的前提,治疗组给予自制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给予特定电磁波(TDP)理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后主症的缓解程度、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表明中药热奄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管后路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36例;17分计算法(JOA)标准判定术后疗效,参考Hirabayashi计算恢复率。结果:随访3个月至6年。优19例,良8例,可7例,无效2例,无复发。优良率7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通过扩大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又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