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A组加用ILIB治疗10次。两组分别在病后3d内、14d测定血清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另选2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后3d内,A、B两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B组间血清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后14d,A、B两组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01);但A组变化比B组更明显(P<0.05)。结论ILIB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组织的修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UBIO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清sICAM-1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B、ALT、AS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UBIO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76,2.763,2.746,P<0.05);SB、ALT和AST复常率UBIO治疗组分别为82.6%,55.8%和46.5%,对照治疗组分别为39.0%,30.5%和18.3%。两组SB、ALT和AS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33.54,10.95,15.18,P<0.01)。UBIO组血清sICAM-1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3.175,P<0.01),但对照治疗组血清sICAM-1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t=0.661,P>0.05)。结论UBIO治疗可能会下调肝内sICAM-1的表达,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50例HBO加常规治疗组(HB0组)和5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7、14d进行血清sICAM-1含量的动态监测,按病灶大小分大、中、小不同体积梗死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于入院1、14 d对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评价患病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入院1 d时大体积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高于中、小体积组,中体积组高于小体积组(P<0.01).各体积组血清sICAM-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7、14 d,HBO组与常规组各梗死体积组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逐渐降低,2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入院1 d HBO各体积组与常规组对应体积组比较,血清sICAM-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7、14 d,该指标均低于对应体积和时间点的常规组(P<0.01),除了7d时HBO大体积组sICAM-1含量较常规组的太体积组无明显差异.入院14 d HB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HBO治疗能降低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的含量,减轻炎症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测定27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糖尿病无肾病组)、48例早期DN(DN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并将4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治疗组,各24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sICAM-1、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早期DN患者血清sICAM-1浓度[(1385±171) g/L与(943±167) g/L;t=1.034,P=0.002]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贝前列素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sICAM-1、CRP及UAER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贝前列素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DN患者即存在血清sICAM-1浓度升高,贝前列素钠治疗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sICAM-1、CRP及UAER浓度,对早期DN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各型冠心病患者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冠心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浓度.结果: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sICAM-1浓度高于对照组(SAP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UAP组及AMI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1).相关分析表明,sICAM-1水平与冠心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r=0.665,P<0.001).四组间血清sVCAM-1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中sICAM-1水平升高,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而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人血清中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清VEGF浓度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脑梗塞患者与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浓度.并对部分患者VEGF水平作动态观察.结果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脑梗塞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轻度脑梗塞组(P<0.05),轻度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P>0.05).轻度脑梗塞患者治疗一周后血清VEGF水平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是脑梗塞患者的有效血清学指标,对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伟光 《临床医学》2001,21(3):10-11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川芎嗪联合ILIB治疗32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轻型16例,中型13例,重型3例.结果大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很大的改善(P<0.01),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P<0.01).其中痊愈9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96.88%.结论川芎嗪联合ILIB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早期DN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300 m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0 d,测定两组患者的sICAM-1和hs-CRP浓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ICAM-1和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98.03±23.67)、(271.17±34.66) μg/L,(5.16±0.43)、(7.95±0.88) mg/L,t值分别为5.75、3.05,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显著.结论 早期DN患者接受α-硫辛酸治疗后sICAM-1和hs-CRP表达降低,提示α-硫辛酸抗氧化应激的同时,亦可能通过降低sICAM-1、hs-CRP的表达改善炎症状态而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8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出血量均为15~30 ml,观察组于入院6~24 h采用额部入路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于手术后1、7、14、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术后7 d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7.47±6.21及39.28±8.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8.80,P<0.05),且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14 d(19.14±5.21,31.16±7.99)及30 d(15.33±4.47,25.33±5.55)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70、15.83,P均<0.05),14 d炎性因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0 d 2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亦可于出血早期明显减轻炎性因子的产生及释放,有利于保护健康脑组织及全身其他脏器,明显有利于脑出血的恢复及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认知障碍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梗塞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8例),其中两组中各有两例治疗期间因主动要求出院中途退出。对照组进行急性脑梗塞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0 IU/kg的rHu-EPO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4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通过磁共振扫描计算梗死灶的体积。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oCA总分(t=1.684,P=0.035;t=3.622,P=0.011)、语言(t=2.258,P=0.025;t=3.472,P=0.019)、延迟记忆能力评分(t=2.665,P=0.018;t=4.826,P=0.026)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oCA总分[(20.21±2.63)分vs.(16.99±2.28)分;t=4.183,P=0.011]、语言[(2.76±0.83)分vs.(1.66±0.71)分;t=4.865,P=0.008]、延迟回忆[(4.66±1.38)分vs.(3.12±1.02)分;t=2.643,P=0.02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3.506、8.126,P=0.018、0.002),且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低(t=2.508,P=0.02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脑梗塞灶体积有所减小[(12.8±3.5)cm3 vs.(8.2±2.3)cm3;t=6.204,P=0.001],且治疗组患者脑梗塞灶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t=3.268,P=0.022)。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u-EPO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语言功能和延迟回忆能力方面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对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A组,HbA1c≤6.0%,74例),正常高值组(B组,6.0%<HbA1c≤6.5%,102例)和升高组162例(C组,HbA1c >6.5%),测量BaPWV及FMD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度及血管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BaPWV明显增高[(1734±343)cm/s与(1537±313)cm/s;1853±364)cm/s与(1537±313)cm/s;P均<0.001),与B组比较,C组BaPWV明显升高[(1853±364)cm/s与(1734±343)cm/s;P=0.006).与A组比较,B、C组FMD明显减低[(4.20±3.13)%与(5.29±3.92)%;(4.09±2.79)%与(5.29±3.92)%;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与FMD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OR 32.19,95% CI 11.26 ~53.12;P <0.001)与年龄(OR 14.21,95% CI 11.43~17.00;P <0.001)、收缩压(OR7.36,95%CI 6.12 ~8.59;P <0.001)和胆固醇(OR 40.31,95% CI 9.97~70.64;P=0.009)为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BaPWV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将HbA1c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降低大动脉硬化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透析登记系统中登记的364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MHD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评估血红蛋白的变异性[血红蛋白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364例患者平均年龄63.07±13.93岁,平均透析龄76.0 (42.25,134.0)月,死亡患者85例占23.4%.MHD死亡患者平均血红蛋白SD和CV较高[分别为19.19±6.31比13.74±5.89和0.172±0.07比0.126±0.056,P均<0.001],与存活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SD大于P75(上四分位数)组,其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显著高于SD小于P25(上四分位数)组患者[OR=5.964,95% CI(2.663~13.357),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生化指标后,两者结果相同[OR=4.961,95% CI (1.959~11.238),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红蛋白SD和CV小于P25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P75组患者(P均<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血红蛋白SD、CV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677g/1和0.721(当截断点为10.647和0.1086时,其敏感性为89.4%和85.1%,特异性为67.7%和6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CV升高、年龄增加和CRP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异性较大患者具有较高死亡危险度,血红蛋白的变异性可能有助于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及脑钠肽(BNP)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中的不同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6名DCM和64名ICM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检测血清中TNF-α、sICAM-1及BNP浓度,组内和组间进行比较。结果TNF-α、sICAM-1和BNP在两组间均随着心功能恶化而升高(P〈0.01)。在相同心功能间,TNF-α,sICAM-1在DCM组明显高于ICM组(P〈0.01),而BNP则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DCM患者始终存在着免疫损伤和炎症,检测TNF-α、sICAM-1对DCM及ICM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BNP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指标,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与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B组各49例;B组给予单纯盆腔外照射联合腔内近距离照射放疗方案;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顺铂单药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率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横断直径及宫颈病变组织RRM1表达变化情况.将A组按照近期疗效分为优良组和中差组,比较其宫颈病变组织RRM1表达情况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临床疗效与宫颈病变组织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A组总治疗有效率、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Ⅰ~Ⅱ度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肿瘤最大横断直径及RRM1高表达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B组(P均<0.05).优良组宫颈病变组织RRM1低表达率为57.7%,显著高于中差组的16.7%(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的疗效与宫颈病变组织RRM1低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方案对提高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具有积极影响,其疗效同宫颈病变组织RRM1低表达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震荡伤后症状群发生机制及早期药物治疗的有效作用.方法 选取113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分别给予灯盏细辛、尼莫地平、能量合剂三种药物治疗,伤后早期、晚期行SCL-90评分及脑电图(EEG)、脑血流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与常模进行对照,分析各检查结果及不同药物疗效情况.结果 113例患者伤后早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症状因子SCL-90评分(t=10.78、2.08、9.53、11.09、2.52,P<0.01或P<0.05)及晚期12例后遗症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评分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85、3.07、3.14、4.73,P均<0.01),早期EEG检查57.4%异常,TCD检查67.0%异常;晚期EEG检查33.3%异常,TCD检查25.0%异常.伤后14 d灯盏细辛组患者脑震荡症状消失率45.0%,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23.7%(x2=3.91,P<0.05)及能量合剂组20.0%(x2=5.25,P<0.05);伤后1个月症状消失率能量合剂组40.0%明显低于尼莫地平组68.4%(x2=5.94,P<0.05)及灯盏细辛组75.0%(x2=9.43,P<0.01);伤后3个月后遗症发生率能量合剂组22.9%,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5.2%(x2=4.77,P<0.05)及灯盏细辛组5.0%(x2=5.15,P<0.05).结论 脑震荡伤后症状群的发生主要源于伤后脑组织器质性损伤,伤后心理因素的变化对症状的发生发展有影响;伤后早期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可促进脑震荡症状及时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分别于发病24 h、第4天、第7天、第14天采集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浆NSE、MB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第4天血浆NSE、MBP明显高于对照组,以24 h为主,预后不良组血浆NSE水平在发病24 h、第4天、第7天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预后不良组血浆MBP水平发病在24 h、第4天各时问点亦高于预后良好组.7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4天的梗死体积与发病24 h、第4天血浆NSE、MB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78(均P<0.001)及0.82、0.69(均P<0.001).72例脑梗死患者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发病24 h、第4天的血浆NSE、MBP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45(均P<0.001)及-0.47、-0.36(P<0.001和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策NSE、MBP水平升高明显,血浆NSE、MBP的动:态变化可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刘学军  刘玥 《检验医学》2010,25(7):553-5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黏附分子及纤溶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ACS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2组:A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B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A组术前2h以及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量均为40 mg/d。B组术前2 h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晚40 mg/d。共观察14 d。2组于术前、术后3 d、7 d、14 d分别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以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结果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第7天,2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此外,常规剂量组术后3 d PAI-1仍显示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组PAI-1升高与术前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时段内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以及PAI-1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脉冲射频术(PRF)和射频热凝术(RFTC)对原发性眶下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6例原发性眶下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PRF组和RFFC组,分别行PRF和RFTC.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术前、术后1 h和1、7、15 d及1、3、6个月行数字疼痛评分(NR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PR)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RFTC组第1、2、3次手术前、后阻抗分别为(490 ±86)Ω和(424±82)Ω、(492±90)Ω和(432±84)Ω、(481±98)Ω和(409±85)Ω,术后明显降低(P均<0.05);PRF组和RFTC组术前NRS评分分别为9(7~10)分和8.5(7~10)分,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PRF组在第7、15天的PR为3分(0~4分),RFTC组为4分(3~4分),PRF组低于RFTC组(P<0.05);但2组各时间点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F组术后出现麻木,但1周内消失;而RFTC组患者麻木严重.结论 PRF对原发性眶下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与射频热凝术一致,但神经损伤症状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心房颤动(CA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法检测222例CAF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低分为LVEF≥50%组147例,与LVEF<50%组75例的血浆BNP含量;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判断LVEF;同时测定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肌酸;并记录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结果 BNP含量在LVEF< 50%组较≥50%组明显升高(平均秩,158.00和87.78,Z=-7.7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 13.115,95% CI 3.382 ~50.860,P<0.001)、高血压病史(OR 3.710,95% CI 1.104 ~ 12.472,P=0.034)、低总胆固醇(OR 0.397,95% CI 0.214~0.735,P=0.003)、LVEF(OR 0.791,95% CI 0.723 ~0.867,P<0.001)、吸烟史(OR4.660,95% CI 1.256 ~ 17.281,P=0.021)是BN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在CAF患者中低左心室射血分数、男性、高血压史、低总胆固醇及吸烟史是血浆BNP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肺水肿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干预组(29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4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R、RR、动脉血气变化,出院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及行有创通气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HR、RR、氧饱和度(SaO2)和氧分压(PaO2)分别为(124±12)次/min、(37±5)次/min、(81.4±5.4)%和(53.2±5.4)mmHg,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HR、RR、SaO2和PaO2分别为(83±6)次/min(t =5.372,P< 0.01)、(19±8)次/min(t=4.285,P<0.01)、(94.1±4.2)%(t=2.731,P <0.05)和(89.1±8.5)mm Hg(t=5.763,P<0.01).对照组治疗前HR、RR、SaO2和PaO2分别为(123±11)次/min、(36±7)次/min、(81.8±5.7)%和(53.5±4.6)mm Hg,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亦有明显改善,HR、RR、SaO2和PaO2分别为(95±8)次/min(t=3.459,P<0.01)、(24±6)次/min(t =3.127,P<0.01)、(88.3±4.5)%(t=2.314,P<0.05)和(72.8 ±9.5)mm Hg(t=3.756,P<0.01).干预组治疗后HR、RR、SaO2及Pa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值分别为2.311、2.115、2.176、2.982,P<0.05或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9±3)d明显短于对照组[(15±4)d,t=3.763,P<0.01];干预组有创通气的发生率(6.89%)亦低于对照组(17.24%),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x2=1.642,P>0.05).结论 BiPAP能有效改善急性肺水肿患者HR、RR及血气分析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有创通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