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0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超短波治疗及电针治疗,观察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86.79%高于对照组67.31%,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91.34±8.83)分高于对照组(70.09±10.91)分,VAS评分(3.01±0.84)分低于对照组(4.68±1.45)分,P0.05。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通过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气血,增强肌力,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宓 《中国康复》2012,27(3):205-207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针灸和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治疗。结果:治疗20d后,2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50.0%,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配合电针、超短波等综合康复治疗KOA,能明显提高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PNF治疗组)和关节镜灌洗术治疗组各49例,评定2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咬合均改善,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作为关节镜灌洗术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少英  郑一帆  叶莉  洪华 《新医学》2022,53(9):660-664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136例,根据是否使用NJF治疗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7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2组患者偏瘫侧的下肢肌张力,Brunnstrom分期评定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例,随机分为PNF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 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及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颞下颌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PNF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 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直视下松解治疗膝关节手术后粘连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探讨关节镜直视下软组织松解在膝关节切开术后关节内粘连所致关节活动障碍治疗中的价值和特点。方法 :通过对膝关节切开术后屈膝功能障碍 ,采用关节镜直视下疤痕及挛缩组织松解 ,术后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的方法治疗的 3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平均 3年半的随访 ,膝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 6 8°,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伸膝无力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与股四头肌成形术相比 ,关节镜下松解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很少等优点 ,是膝关节术后粘连保守治疗无效者的较为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TKR术后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组(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活动角度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其中康复医学科病房治疗2周,出院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10周,观察组采用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仅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的屈膝角度较对照组大20°,其他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1,2,4,6,12周后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的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被动ROM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康复治疗前,2组患者HSS评分和膝关节主动ROM和被动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1,2周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1,2,4,6,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和被动ROM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大角度被动关节活动可有效地改善TKR后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对产后女性的特殊发病机理及物理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产后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电疗法及抗阻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和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ET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3周及6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竖脊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竖脊肌RM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臀大肌和股二头肌RMS评分较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6周后,观察A组竖脊肌RMS评分较治疗3周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B组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RMS...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按照常规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和12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C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除力量测试评分外其他项目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及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角度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及CMS总分3个方面较治疗6周后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CMS总分及各分项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6周后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在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中均有明显疗效,但增加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后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功能独立性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关节松动术为主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以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以关节松动术为主再辅以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意向性分析(ITT)显示,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6.67%;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治疗组为92.73%、对照组为80.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以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干预对于创伤后膝关节活动受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中医治疗和牵伸技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干预。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膝关节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良Bathel 指数(MB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角度AROM,Lysholm,MBI和GSE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角度,AROM, Lysholm和GSES评分与治疗前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情况,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针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相结合的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组,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组,各30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肘关节活动度评估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单纯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可有效加快急性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治疗进程,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冰敷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手法及CPM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患肢膝关节周径评定水肿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ROM、LK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1),其中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CPM能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变速变负荷(VVR)运动训练后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范围(AROM)、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峰力矩(PT)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LKSS)评分的变化。方法:将60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变速变负荷训练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功能训练,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进行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两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范围(AROM)、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峰力矩(PT)、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LKSS)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范围(AROM)、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峰力矩(PT)、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试验组上述各项参数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VR下肢肌力测定训练系统对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不仅有利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峰力矩的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VVR下肢肌力测定训练系统应该结合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尽早应用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水中PNF技术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水中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及平衡训练,矫形器的应用、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教育等。观察组另联合水中PNF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膝部本体感觉、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程度、主要肌群肌力、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膝部本体感觉偏差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ROM、平衡及步行距离、ADL及肌力分级均明显提高,10m步行时间缩短(P〈0.05、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配合水中PNF更能提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组)20例,一般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治疗,治疗次数10-40次。采用Brunnstrom评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评级都有提高,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下肢轻度肿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度肿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活动度120°~110°及〈110°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进行锻炼,可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肿胀,防止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