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鹏睿  徐援 《临床荟萃》2009,24(22):1996-1998
慢性高血糖能够导致B细胞的过度刺激和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初始阶段的B细胞缺陷被认为是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改变,因此纠正高血糖可能改变胰岛素分泌缺陷。用胰岛素迅速纠正人类的高血糖状态也能阻止由糖毒性引起的B细胞损伤,阻止B细胞功能损伤由功能性向器质性转变的过程,使B细胞获得暂时休息,进而使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以部分恢复。本研究旨在比较在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和胰岛素作为新诊断的、伴有临床症状的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长期慢性高血糖不仅与DM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以及细胞凋亡,此即“葡萄糖毒性”。其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显示长期慢性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活性氧(ROS)发挥了重要作用,且高血糖代谢产生大量ROS及慢性氧化应激可能为葡萄糖毒性的中心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感染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而引起,目前,认为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异致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振荡小鼠方法,以造成应激模型,使小鼠NK细胞活性和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活性下降;然后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和“摇滚乐”。发现,听“春江花月夜”组可部分解除对NK细胞活性和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的抑制。虽然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但其细胞免疫功能比振荡组提高。所以“春江花月夜”这类音乐能缓解应激状态,而听“摇滚乐”组都有着相反的作用。因此,显示音乐对就激小鼠NK细胞活性和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活性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士业  刘艳梅 《临床医学》2009,29(4):101-101
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早期应用胰岛素可保护和恢复B细胞功能,但并非只有胰岛素才可减低糖毒性,改善胰岛素分泌,任何方法只要能有效降低血糖,纠正高血糖毒性都有可能显著改善B细胞分泌功能,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患者依从性差,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低;磺脲类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是临床常见问题,对此类患者我们应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注射,取得了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相似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减退除了与其内在的缺陷(如遗传变异)有关外,还可能与糖毒性、脂毒性等有关;代表着β细胞功能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中的第一时相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戴永平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119-1120
糖尿病(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产生和分泌,在调节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并存,脂代谢紊乱促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作者综述了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在游离脂肪酸作用下诱导凋亡的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fluid,ABF)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宫颈癌细胞(U14)和小鼠腹水瘤细胞(S180)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与浓度的关系。方法用6种不同浓度的ABF对B16细胞、U14细胞和S180细胞进行作用,采用四氮唑盐酶还原法(Microculture tetrazolium test,MTT)观察其细胞毒性。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上述三种肿瘤细胞均产生细胞毒作用。当浓度为1600mg/ml时,对S180细胞的细胞毒性为57.4%;对B16细胞的细胞毒性达59.6%;对U14细胞的细胞毒性达63.2%.表现出极显著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fluid,ABF)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宫颈癌细胞(U14)和小鼠腹水瘤细胞(S180)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与浓度的关系。方法用6种不同浓度的ABF对B16细胞、U14细胞和S180细胞进行作用,采用四氮唑盐酶还原法(Microculture tetrazolium test,MTT)观察其细胞毒性。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上述三种肿瘤细胞均产生细胞毒作用。当浓度为1600mg/ml时,对S180细胞的细胞毒性为57.4%;对B16细胞的细胞毒性达59.6%;对U14细胞的细胞毒性达63.2%.表现出极显著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