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琼芬 《当代护士》2017,(12):187-187
目的探讨影响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的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以全院31个临床科室每季度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检查结果为依据,统计汇总2015年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97.58%,分析影响急救药品物品合格率的相关因素,拟定整改措施,加以落实。结果 2016年四季度全院31个临床科室急救药品、物品平均完好率99.99%。结论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规范急救车标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可提高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急救物品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急救物品的完好率达100%。方法:实行封存式管理,药物和物品都粘贴醒目的有效期并分类放置,设专用记录本检查和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结果:节省了护理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结论:门诊急救物品有效的管理方法节省了护理人员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救物品有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方法:对急救物品实行分区域管理,建立格式化电子表格登记表,设置有效期预警,专人负责查对,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避免急救药品物品的浪费,优化工作流程,方便抢救取用,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100%。结论:急救物品有效管理是良好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急救物品管理进行量化管理,提高护理应急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计算机Excel系统进行急救物品管理的量化评价,同时借鉴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10步持续质量改进流程模式,结合医院实际,对急救物品管理实行量化管理,做到持续改进.结果 2005年至2010年本院急救物品管理质量达标率均为100%.结论 急救物品管理在实行量化管理的6年,急救物品管理水平处于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它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发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优势,规范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的安全储存管理,提高无菌物品终末环节的管理质量。方法调查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协同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制订常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细化环节工作流程,对常规无菌物品进行指导管理并持续质量控制。结果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管理问题减少,常规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提高(P0.01)。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与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共同参与管理,提高了常规无菌物品在科室储存环节的管理质量,保证了无菌物品使用时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将急救物品纳人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底开始,我院实施ISO9001:2000标准,建立了一整套护理质量管理文件,急救物品管理也纳入其中,文件规范了急救物品管理的主要过程,使科室具有可操作性依据。将运行前后2年的质控结果比较,发现急救物品管理的关键部分得到了有效改进,达到100%完好率的科室比率升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 为预防和降低急救物品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急救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及具体的问题分析,探讨和寻求一种能提高急救物品管理质量的方法、防范策略及护理体会,使急救物品的质量管理真正达到100%合格。  相似文献   

8.
9.
五常法是现代管理之基础。它起源于日本,90年代后期香港医院开始推广五常法。它包括常组织(将物品分类,判断物品的使用频率)。常整顿(将物品定位放置,要求30S内能取出或放回)、常规范(完善制度,预防差错事故)、常清洁(保持环境、物品清洁)、常自律(加强个人修养,履行工作职责)。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为加强疗养科室急救物品管理,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我科应用五常法对急救室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进行管理,取得较好效果,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救药品、物品一览表在抢救车内的管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抢救车配备30种急救药品,其中针剂120支、液体6瓶;配备4种一次性物品,其中输液器1具、一次性吊筒1具、输氧管1具、不同型号注射器各1具、静脉留置针1颗、输血器1套。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严格的药品交接制度。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做到每周一大查并签字,当班护士每日一小查,班班交接。为了杜绝抢救车内的药品和物品无过期现象,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使得在抢救病人时,心中有数,忙而不乱,既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又保证了工作质量。近两年来,我科自行设制的急救药品、物品一览表深受科室护士好评,并在院内各科室得以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