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赛前的高原训练目的,是希望通过高原的低氧环境刺激,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获得最大的低氧生理适应性。运动员对高原的生理适应,是运动员功能提高的物质基础,反映的是机体与环境变化的顺应。目的:从自组织角度,应用训练学、脑电压缩谱指标等,通过观察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前(赛前)、后脑的适应性变化规律等,系统分析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赛前自组织状态的影响,从脑水平对高原训练效应进行探讨。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对象:于2001-03/04选择广东省游泳队游泳运动员9名。方法:采用时序实验观察方法,分别采集运动员上高原前1周(3月3日)、高原训练中(3月22日)和下高原第5天(4月5日)的训练成绩,下高原后第13天(4月12日)的比赛成绩及测试相应的血乳酸,并在上高原前一天(3月10日)、下高原第1天(3月30日)、下高原后第11天,即全国比赛前2天(4月10日),进行脑电压缩谱测试,以观察脑对运动训练负荷的自主适应调整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训练前、中及赛前的训练学指标及血乳酸变化情况。②高原训练前成绩与比赛成绩对照表。③高原训练前、中、后及赛前的脑评价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高原训练中的训练成绩有升有降,下高原后的全国比赛10人次中有6例成绩水平是下降的,高原训练后的血乳酸变化,与训练成绩呈一致变化。②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脑信息平均分布频率向高频转移,赛前负熵值减小、信息熵离散,运动员出现比赛成绩下降的现象。结论:①运动员脑序参量构成形式的多中心化,形成技能控制信息的离散,可以导致脑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提示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②高原训练的效果或者其作用的保持,需要基于运动员个体状态的训练强度涨落安排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以及平原状态维持强度水平的恢复与保持。  相似文献   

2.
背景赛前的高原训练目的,是希望通过高原的低氧环境刺激,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获得最大的低氧生理适应性.运动员对高原的生理适应,是运动员功能提高的物质基础,反映的是机体与环境变化的顺应.目的从自组织角度,应用训练学、脑电压缩谱指标等,通过观察游泳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前(赛前)、后脑的适应性变化规律等,系统分析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赛前自组织状态的影响,从脑水平对高原训练效应进行探讨.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对象于2001-03/04选择广东省游泳队游泳运动员9名.方法采用时序实验观察方法,分别采集运动员上高原前1周(3月3日)、高原训练中(3月22日)和下高原第5天(4月5日)的训练成绩,下高原后第13天(4月12日)的比赛成绩及测试相应的血乳酸,并在上高原前一天(3月10日)、下高原第1天(3月30日)、下高原后第¨天,即全国比赛前2天(4月10日),进行脑电压缩谱测试,以观察脑对运动训练负荷的自主适应调整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训练前、中及赛前的训练学指标及血乳酸变化情况.②高原训练前成绩与比赛成绩对照表.③高原训练前、中、后及赛前的脑评价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高原训练中的训练成绩有升有降,下高原后的全国比赛10人次中有6例成绩水平是下降的,高原训练后的血乳酸变化,与训练成绩呈一致变化.②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脑信息平均分布频率向高频转移,赛前负熵值减小、信息熵离散,运动员出现比赛成绩下降的现象.结论①运动员脑序参量构成形式的多中心化,形成技能控制信息的离散,可以导致脑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提示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②高原训练的效果或者其作用的保持,需要基于运动员个体状态的训练强度涨落安排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以及平原状态维持强度水平的恢复与保持.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追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探讨多次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代谢及内分泌变化及其与运动竞技能力。方法 对游泳运动员,实施两次为期12d的赛前调整高原训练。在此期间共进行8次系统的生化测试,全血测定血红蛋白量(Hb),分离血清测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BUN)浓度,血浆睾酮(T)浓度。结果 所测结果显示各指标均有升降,并与功能状态相对应。如第2次高原训练下山后第3天表现出Hb升高(P<0.005),CK下降(P<0.05),BUN下降(P<0.05)。同时比赛成绩的提高与高原训练后良好的机能状态相一致。结论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各时段表现的良好功能状态与良好比赛状态相一致。高原训练只是应激性影响作用,符合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不具有明显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期内分泌因子脱氢表雄酮的变化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9/11进行。受试者是广东省女子篮球运动员10名,年龄(22.3&;#177;1.4)岁,其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具有1年以上25-38d的定期月经周期。所有受试者在比赛期前3周(训练期)、比赛期中(每天2场比赛)和比赛结束后第3天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尿素浓度、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唾液脱氢表雄酮和皮质醇浓度,唾液和血液样本在各期的下午17:30~18:30取样。结果:10名女篮球运动员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唾液中脱氢表雄酮浓度:比赛第2天明显高于比赛前[(6.24&;#177;1.60),(4.48&;#177;1.26)nmoL/L,t=4.49,P〈0.01],比赛后第3天显著低于比赛前[(2.75&;#177;0.83)nmol/L,t=2.97,P〈0.05]。②唾液中皮质醇浓度:比赛第2,3天明显高于比赛前[(14、75&;#177;2.72),(13.87&;#177;2.24),(4.78&;#177;1.04)nmol/L,t=9.68.10.45,P〈0.011,比赛后第3天恢复到比赛前的水平[(5.02&;#177;1.06)nmol/L]。③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比赛第2天明显高于比赛前[(4.85&;#177;1.50),(3.65&;#177;1.60)μkat/L,P〈0.05],至比赛后第3天则明显低于比赛前[(1.61&;#177;0.36)μkat/L,P〈0.05]。④血清尿素浓度在比赛期前、中和后期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比赛中和后期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与比赛前期比较差异也不显著。结论: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期间唾液中脱氢表雄酮浓度较比赛前明显增加,提示在女子运动员中采用唾液脱氢表雄酮指标,可能是能够反映运动训练的有效内分泌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多次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代谢及内分泌变化及其与运动竞技能力。方法对游泳运动员,实施两次为期12d的赛前调整高原训练。在此期间共进行8次系统的生化测试,全血测定血红蛋白量(Hb),分离血清测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BUN)浓度,血浆睾酮(T)浓度。结果所测结果显示各指标均有升降,并与功能状态相对应。如第2次高原训练下山后第3天表现出Hb升高(P<0.005),CK下降(P<0.05),BUN下降(P<0.05)。同时比赛成绩的提高与高原训练后良好的机能状态相一致。结论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各时段表现的良好功能状态与良好比赛状态相一致。高原训练只是应激性影响作用,符合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不具有明显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与无氧训练后出现的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及对运动员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3/03选取上海市及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队中长跑组二级以上运动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有氧组(n=12)和无氧组(n=14)。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项目:先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8000m速度跑,再问歇6min后,冲刺2000m;14名进行无氧训练项目:进行6000m跑耐力训练,间歇8min,进行2000m速度跑,间歇4min,再进行两次600m跑,其问间歇2min,随后进行两次200m冲刺,成绩:男24s2~28s5,女28s7~31s6,其间间歇2min。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及其他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26名运动员均完成全部训练,进入结果分析。①有氧组和无氧组运动员训练前,肌酸激酶基础值均处于较高水平[(367.75&;#177;312.53),(380.64&;#177;286.45)U/L]。②运动员训练后,所选8项指标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水平均呈升高趋势。③8项指标在运动后的升高幅度,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㈤丽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肌红蛋F]水平改变均呈显著差异。(勤训练监测过程中,有3名运动员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红蛋白的运动前基础值及运动后升高值均呈高度异常。结论:①不同运动项目及训练方式对心肌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②联合应用乳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肌红蛋白等检测,可以更有效地监控运动员心肌损伤。③对训练后出现异常高肌酸激酶水平的运动员应及时观察肌钙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重竞技运动员赛前RBC、Hct、Hb、CK及SOD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竞技运动员赛前集训中血液、生化等指标的动态监测,反映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与训练效果,指导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调整比赛前的最佳状态。方法:通过血细胞分析技术以及酶学分析技术,测定运动员在赛前一段时问以来.训练前后的RBC计数、Hct、Hb、CK及SOD值。结果:RBC计数、Hct与Hb三项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性差异,但都有增高的趋势,同时随训练天数增加而增高,并且第60天的数据与训练前相比有显性变化。CK与SOD的活性在训练前后有显性增高,同时随训练天数增加,CK与SOD活性出现先急剧增高,而后逐渐恢复的现象.结论:血液三项和生化两项酶学指标可较好反映当前训练水平与机体的运动生理状态,为指导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期内分泌因子脱氢表雄酮的变化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9/11进行。受试者是广东省女子篮球运动员10名,年龄(22.3±1.4)岁,其身高、体质量和体脂肪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具有1年以上25~38d的定期月经周期。所有受试者在比赛期前3周(训练期)、比赛期中(每天2场比赛)和比赛结束后第3天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尿素浓度、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唾液脱氢表雄酮和皮质醇浓度,唾液和血液样本在各期的下午17:30~18:30取样。结果:10名女篮球运动员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唾液中脱氢表雄酮浓度:比赛第2天明显高于比赛前[(6.24±1.60),(4.48±1.26)nmol/L,t=4.49,P<0.01],比赛后第3天显著低于比赛前[(2.75±0.83)nmol/L,t=2.97,P<0.05]。②唾液中皮质醇浓度:比赛第2,3天明显高于比赛前[(14.75±2.72),(13.87±2.24),(4.78±1.04)nmol/L,t=9.68,10.45,P<0.01],比赛后第3天恢复到比赛前的水平[(5.02±1.06)nmol/L]。③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比赛第2天明显高于比赛前[(4.85±1.50),(3.65±1.60)μkat/L,P<0.05],至比赛后第3天则明显低于比赛前[(1.61±0.36)μkat/L,P<0.05]。④血清尿素浓度在比赛期前、中和后期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比赛中和后期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与比赛前期比较差异也不显著。结论: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期间唾液中脱氢表雄酮浓度较比赛前明显增加,提示在女子运动员中采用唾液脱氢表雄酮指标,可能是能够反映运动训练的有效内分泌指标。  相似文献   

9.
短期高原旅行中健康成人心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跟踪监测心肺功能多项指标.评估健康成人短期高海拔休息与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功能及随时间和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方法:以2003-09/10深圳至西藏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0名雅江行队员为观察对象,男14人,女6人,高原旅行1个月.海拔高度从500-5400m。监测观察对象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心率乘积和收缩压心率乘积.分别于休息时、运动时记录各项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入高原时间(出发前,入高原第1,2,3,4周)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对象20人:①性别差异情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测试指标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别(P〉0.05)。②不同海拔高度对健康成人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的影响: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收缩压心率乘积、呼吸心率乘积随海拔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5).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1)。③进入高原不同时间段健康成人的心肺功能变化:入高原后第1周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呼吸乘积、心率呼吸乘积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0.01),血氧饱和度入高原后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0.01)。进入高原第4周时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值与出发前无差别(P〉0.05)。结论:①在平原和短期进入高原状态对健康成人心肺功能变化无性别差异。②高原缺氧对健康成人短期高原旅行的影响较明显,尤其在进入高原第1周内。急性高原疾病亦发生在进入高原的第1周内,随着高原居住时间的增加,机体逐渐适应高原缺氧。③机体对高原缺氧的反应与在高原停留的时间长短和适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跟踪测试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比赛前后血乳酸、血尿素及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探讨女子赛艇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代谢和赛后疲劳恢复的特点。方法:选取2005-07/09湖北省水上运动中心优秀女子运动员14名,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7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平均年龄(22±4)岁,训练年限(4.1±1.4)年,身高(174.2±3.1)cm,体质量(68.6±4.7)kg。14名运动员分别于2000m划艇比赛当日晨空腹、赛前15min、赛后5min,1h及24h抽取指尖血60μL,进行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结果:14名运动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比赛前后运动员血乳酸水平的变化:运动员空腹血乳酸水平为(1.22±0.45)mmol/L,赛前15min为(2.89±0.49)mmol/L。赛后5min血乳酸浓度高达(11.51±1.72)mmol/L,与空腹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77,P<0.01)。赛后24h血乳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76±0.24)mmol/L,与空腹水平基本接近(t=0.027,P>0.05)。②比赛前后运动员血尿素水平的变化:与空腹血尿素水平比较,运动员赛后5min血尿素浓度明显升高[(5.45±0.47),(6.13±1.00)mmol/L;t=2.416,P<0.05]。赛后24h血尿素浓度下降至(5.94±0.85)mmol/L,仍高于空腹水平(t=2.682,P<0.05)。③比赛前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与赛前比较,运动员赛后5min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3.38±1.58),(6.13±3.25)nkat/L;t=4.968,P<0.01]。赛后1h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开始下降,至赛后24h与赛前基本相似(t=1.537,P>0.05)。结论:①赛后5min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赛前,赛后1h血乳酸消除迅速,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赛艇是一种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无氧 有氧代谢混合型供能的运动项目。②赛艇比赛使酸性产物生成增多,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运动强度和机能恢复的指标。③赛艇比赛后至少24h内,机体处于蛋白质降解增强状态,建议恢复期增加饮食糖和蛋白质摄入量,以促进合成代谢,加快功能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