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根据MR T2WI信号强度预测微波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可行性。方法 于超声引导对14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97个病灶)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其中42例(49个病灶)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进行盆腔平扫+MR增强扫描。微波消融功率为50 W,微波天线型号均为T11a。术前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层信号强度为标准,将子宫肌瘤分为高、等、低信号3组;消融后测量增强MRI中无灌注区体积作为消融体积,对子宫肌瘤微波消融能效因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等、高信号组子宫肌瘤微波消融平均能效因子分别为(685.01±206.27)J/cm3、(702.70±254.25)J/cm3和(945.12±321.83)J/cm3,高信号组与低信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根据MR T2WI中子宫肌瘤的信号强度可初步预测微波消融所需能量;微波消融中,T2WI呈高信号的子宫肌瘤所需能量高于呈低信号者。  相似文献   

2.
MR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的短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短期疗效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骨肉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 结果 HIFU治疗前11例原发骨肉瘤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HIFU治疗后病灶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减低;8例治疗1个月后病灶未见强化,其周围区域见条带样强化,3~4个月后呈线样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变骨干内见片状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强化,再次HIFU治疗后强化消失,病灶周围见条带状强化;1例治疗后与治疗前强化形式相似,再次HIFU治疗后病灶未见强化,周围出现线样强化带。 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评估原发骨肉瘤HIFU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根据常规MR平扫的信号改变不能准确判断肿瘤完全坏死或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再灌注对大鼠缺血肝脏MR T1WI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于阻断肝右叶血供3 h后放开阻断,肝右叶血液重新灌注;B组结扎肝右叶血供。术后对所有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0.5%依文思蓝,24 h后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T2W、DWI,对两组大鼠结扎区域肝组织T1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A组再灌注肝叶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B组坏死肝叶在T1WI呈稍高信号,两组肝叶T2WI和DWI均呈高信号;A组所测T1值高于B组(P<0.01)。结论 血液再灌注可改变大鼠肝脏缺血坏死后MR T1WI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增强非灌注区域T2WI信号在评估子宫肌瘤HIFU术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子宫肌瘤接受HIFU消融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3个月和6个月接受MRI随访的90例患者,根据术后第3天非灌注区域内T2WI信号不同,将其分为低信号组(n=9)、等信号组(n=15)、混杂信号组(n=40)和高信号组(n=26),比较术后第3个月和6个月肌瘤残余体积的差异。结果 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4组间肿瘤残余体积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两比较,高信号组肌瘤残余体积均高于低信号组、等信号组和混杂信号组(P均< 0.05);低信号组、等信号组和混杂信号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HIFU消融子宫肌瘤安全、有效;非灌注区域内T2WI信号可作为评估子宫肌瘤HIFU术后早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18例术前接受CT平扫,其中9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6例接受MR平扫,其中5例同时接受增强检查。 结果 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发生于下肢(n=12)尤其大腿(n=9)最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n=7);发生于四肢的14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肌间隙10例(n=10),肌肉内2例(n=2),皮下脂肪层内2例(n=2);15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可见分叶等征象;病灶最大径2.0~38.0 cm,平均(12.5±8.0)cm。18例CT平扫CT值11.0~30.0 HU,平均(19.4±6.8)HU;6例MR平扫T1WI病变与肌肉相比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2例内见云絮状高信号;4例T2WI病变与皮下脂肪相比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内有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2例呈均匀显著高信号;14例CT和MR增强后病变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强化最显著区CT值35.0~112.0 HU,平均(62.7±27.0)HU。 结论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平扫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I以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T2WI可伴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 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用于采集胸部T1W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37例CT提示胸部病变患者,根据能否配合屏气20 s分为无法屏气组(17例)及配合屏气组(20例),行StarVIBE序列及常规VIBE序列MR平扫及增强延迟期成像。以"5分法"评价两序列图像中病变清晰度、伪影、肺血管清晰度、纵隔结构清晰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无法屏气组StarVIBE序列平扫及增强图像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配合屏气组中,病变清晰度、肺血管清晰度评分在平扫StarVIBE序列图像中均低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但增强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纵隔清晰度评分在StarVIBE序列平扫及增强图像中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结论 采集胸部T1WI时,对于能配合屏气者,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可获得与常规VIBE序列相近的图像质量;而对于无法屏气者,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可提供较好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人源性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探讨临床型3.0T MR对其进行成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方法 以U87MG细胞混悬液注入17只裸鼠脑实质,建立裸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分别于接种后各时间点以临床型3.0T MR T1W、T2W及增强T1W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荷瘤裸鼠,并行HE染色观察。于MRI及HE片上分别测量肿瘤最大截面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只裸鼠建模成功,T2WI及增强T1WI均可见明显肿瘤形成。接种后30天T2WI及增强T1WI测得的肿瘤最大截面积分别为(27.62±5.56)mm3、(28.80±5.42)mm3,均与HE测得结果 成正相关(r=0.975、0.972,P均<0.01)。结论 临床型3.0T MR能无创检测裸鼠的脑内成瘤情况,T2WI及增强T1WI均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且能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MRT2加权成像与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MR T2WI和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5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腺癌,术前其中27例接受常规MR检查,43例接受CT检查,19例接受MR和CT检查。用MR T2WI和增强CT图像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 T2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优于增强CT(Kappa值0.72 vs 0.52,P<0.05),对原发直肠癌T1/T2和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88.89% vs 79.07%);MR T2WI鉴别T1/T2、T3/T4期肿瘤的特异度(94.74% vs 81.25%)、阳性预测值(85.71% vs 57.14%)均优于增强CT。MR T2WI对T1/T2和T3/T4期肿瘤的分期效能优于CT。结论 MR T2WI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0.
MRI观察婴幼儿期斯特奇-韦伯综合征脑部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RI观察婴幼儿期斯特奇-韦伯综合征(SWS)脑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T平扫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的7例婴幼儿期SW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侧病变6例,双侧1例,累及单个或多个脑叶。CT主要表现为受累脑实质密度增高,夹杂磨砂状钙化灶。MR平扫病变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和FLAIR呈低信号,FLAIR脑回边缘可见线状高信号,增强后脑膜明显强化,且T2 FLAIR增强图像显示病灶效果优于T1WI。结论 婴幼儿期SWS脑部MRI表现有特征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治疗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接受MR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MRI信号改变情况,根据MRI图像特征确定术后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损伤组(n=43)和无损伤组(n=107),观察损伤组患者的MRI形态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消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子宫肌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等或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高低混杂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术后肌瘤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变化无明显规律,增强扫描均显示无强化。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率为28.67%(43/150),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表现为:T2WI序列显示肌瘤周边肌层信号连续,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子宫浆肌层呈环状强化,局部灌注缺损,前壁肌瘤的宫浆肌层损伤率最高为31.40%。损伤组的辐照时间、消融总剂量和肌瘤体积消融率均高于无损伤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且损伤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高于无损伤组(P <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后,早期会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治疗期间的辐照时间长、消融总剂量及肌瘤体积消融率高会增加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的风险,使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通过MRI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近期MR成像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MRI表现.方法2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的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FFE序列的冠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29个癌灶,其中24个缩小(82.76%),5个增大(17.24%);在T1WI增强上26个(89.66%)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癌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强化,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无强化区大多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SPIR序列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FE序列为低信号.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信号改变,MR成像应成为肝癌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眶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5侧眶部PNF的MRI表现。79例均接受眼眶MR检查,其中71例接受增强MR扫描。结果眶部PNF均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位于眼睑及眶周表浅部位的病变呈弥漫性生长并穿透筋膜和肌层,与肌肉相比,76侧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9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侧可见靶征。眶腔和(或)颞下窝等深层部位病变呈多发边界清楚的小结节或束状病变,主要沿神经干生长并压迫周围结构,77侧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7侧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4侧可见靶征。结论眶部PNF多呈侵袭性生长,MRI可清晰显示PNF累及范围,眼眶表浅部及深部病变有着不同的形态及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双斜冠状位MRI评价肩袖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患者行前瞻性MR造影检查,除平行于冈上肌FS TSE T2WI斜冠状位扫描外,均加扫双斜冠状位,扫描方向分别平行于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分析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及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 .结果 双斜冠状位可以100%(73/73)将冈上肌、冈上肌腱以及肱骨长轴同时显示于一幅图像,斜冠状位不能同时显示(0/73).双斜冠状位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腱评价结果 一致性好(K=0.736).双斜冠状位FS TSE T2WI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9%(25/27)、85.71%(18/21);斜冠状位FS TSE T2WI分别为70.37%(19/27)、85.71%(18/21),双斜冠状位诊断的敏感性优于斜冠状位(P<0.05).结论 双斜冠状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局部解剖结构,有利于对肩袖损伤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后残余子宫肌瘤组织转归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超声消融对靶区外不同位点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以及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探讨残余子宫肌瘤的转归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R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系统消融8个子宫肌瘤,声功率400W,辐照时间60s,以MR检测靶区外子宫肌瘤组织的升温情况。治疗前取1cm×1cm子宫肌瘤组织为对照组。辐照完毕后取靶区外0.5cm、1.0cm、1.5cm处子宫肌瘤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超声消融靶区边缘雌、孕激素受体及芳香化酶(P450酶)的表达,以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P450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靶区周围肌瘤组织温度也有不同程度升高,并且靶区外位点的温度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靶区外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无明显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半定量结果显示P450酶蛋白在靶区外0.5cm、1.0c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消融部分子宫肌瘤后,在一定范围内的残余子宫肌瘤的生长会被抑制,其机制与温度影响P450酶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