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常见血液病的输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扼要介绍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障、镰状红细胞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移植、白血病和淋巴瘤等11种小儿血液病的输血进展,特别是成贫血在在小儿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指征,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及优势,目前儿科输血指征掌握“偏宽”,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严格质控,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输血患儿丙肝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病患者由于其病情需要常常反复接受输血治疗,因而成为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查前,血液病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24.3%~59.5%[1,2]。近年来,随着对献血者丙肝抗体的筛查,输血后...  相似文献   

3.
小儿常见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常见血液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一院马廉华西医科大学小儿血液肿瘤研究室罗春华廖清奎小儿血液病常需输血,而输血的副作用之一即是输血后肝炎(PTH),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主要病原。为了解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弱表达及输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弱表达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其输血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病患者198例,查阅诊断和输血情况,并对抗原弱表达的病例进行吸收放散、唾液中和等试验鉴定正确血型,同时将两种病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病情均有呈现ABO血型抗原弱表达情况,分别为1.65%、20.78%,血液病患者抗原弱表达明显高于恶性实体肿瘤病例(χ2=18.58,P〈0.05)。因贫血而导致的血液病输血病例中,输注同型血与输注洗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5)。结论采用血清学正反定型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对ABO血型抗原弱表达的病例进行血型鉴定,输血时以输注正确鉴定的同型血为原则,特殊情况下输O型洗涤红细胞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输血相关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病人在输血过程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病病人在输血过程中的观察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任桂霞,张运清,李荣华输血是治疗血液病不可缺少的支持疗法之一,对促进病人康复和维持患者生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输血过程中顺利得当,可起到预期效果,如果忽视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时,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临床输血信息的统计分析,认为血液病患者门诊输血存在以下管理风险:需要在非住院状态甚至非医疗区长时间等候血液,且最终还可能无血输注;标本管理失控;血液冷链管理不到位;输血后管理记录空缺等.提出输血科应与医院通过优化流程、采用信息化管理、加强护理管理等措施,降低或避免门诊血液病患者不必要的输血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完善门诊输血病历质量.但是,并非所有风险都可由医院完全解决,需要社会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输血后肝炎与丙型肝炎有关。血液病患由于其病情需要反复输血治疗,因而成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对献血丙肝抗体的筛查.输血后丙肝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笔对我院的40例各类血液病患进行了临床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儿科近年来血液病人的成分输血分析,了解儿科成分输血是否存在合理性。方法 分析儿科2000-2005年血液病人年度用血情况、成分输血的比例。结果 儿科血液病人用血量为红细胞用量最多呈逐年上升,全血、血小板用量较少。结论 儿科血液病人成分输血率平均75%以上,达到部颁标准;2004-2005年成分输血率89.97%,接近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病人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本敏 《护理研究》2004,18(2):198-200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随着输血经验的积累,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输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临床输血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但是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例如,献血者的血流速度缓慢,有的甚至出现中途停止的现象,容易使血小板和白血球在针头处形成凝块塞住针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并分析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共271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临床医师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良反应回报共3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其中:变应性反应16例,占53.3%;发热反应12例,占40%;其他反应2例,占为6.7%;未发生非溶血性反应.按输血成分来看,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血液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8,P<0.05).[结论]如果条件许可,尽量使用自体输血,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恶性肿瘤患者的合理输血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有其特殊性.随着大剂量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推广应用,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细胞因子支持疗法以及输血与肿瘤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输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这种干预方式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血液病输血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护理,观察组采用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两组干预周期为4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周期满时,向患者发放纸质《SF-36健康调查简表》、《输血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与输血满意度,并记录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F-36量表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准化护理后各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卫生、输血管理流程、工作效率、输血风险控制满意率分别为94.34%、94.34%、96.23%、98.11%,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能改善血液病输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输血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恶性血液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血液科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疾病的关联性和输血治疗的方向。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对患者血样做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结果:263例抗人球蛋白试验中阳性为69例,直抗(DAT)和间抗(IAT)均阳性有4例,单纯DAT阳性65例。其中原发性阳性率占7.2%,继发性占17.5%。结论:恶性血液病会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并且对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先申请做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清楚发生溶血的原因后再申请用何种成分红细胞输血治疗,以达到理想的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及其输血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与疾病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查阅1993-2005年所有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的病历,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随机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年间共查出57例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其中AML41例、CML3例、MDS10例、MF3例。均予同型血输注,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抗原减弱在血液病患者中较常见,最多见于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必输“O”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0~2004年恶性肿瘤25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血液病患者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需要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ABO配合的随机血小板,由于单采的血小板中混有白细胞,血小板本身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I)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患者反复输入随机的机采血小板后,容易产生多效价的HLA-I和HP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RPT).预防免疫性RPT的方法有很多,如去除输入的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输入HLA配合性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等[1],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我院自2007年11月起,对临床输注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滤除,现将40名反复输血患者按输注血液是否滤除白细胞分为2组,观察其血小板输注效果和HLA-I抗体的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与同种输血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分组应用自身输血和同种输血,对比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和细胞因子。结果两组血常规无明显差异,细胞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术中应用自身输血是更具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