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探讨疾病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1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建立系统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管理方案,包括住院期间实施疾病管理计划、出院后护士-康复治疗师-照护者-患者共同参与的连续疾病管理;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及出院回访,分别在患者发病时、发病后第14天、1个月、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测定。结果实验组发病后1个月、3个月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自身对照提示发病后1个月、3个月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发病时(P<0.05)。结论系统的疾病管理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统筹管理和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统筹管理及早期康复,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出院后则为传统的家庭照顾,不施加干预。分别于入组时、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ADL评分及患者与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统筹管理和早期康复的干预影响远期疗效,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康复组接受三级康复治疗,护理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在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NIHSS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末与6个月末的NIHSS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实施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AD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进行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脑卒中患者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4例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70例为观察组。2组均按常规给予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康复知识教育,包括康复评定并制定康复目标、并发症相关知识、康复训练及护理技能、心理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等。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上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访6个月后,2组上肢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干预1个月时提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MA及BI评分2组较干预1个月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强化康复知识教育可以明显降低偏瘫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改善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严重程度、转归及ADL能力的相关性。方法:129例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应用乳胶增强散色比浊法测定发病≤24 h、30 d及6个月时血清hs-CRP及Hcy水平,并与97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检测卒中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ADL能力;6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转归。结果:卒中组在发病≤24 h及30 d时与对照组比较,hs-CRP及Hcy均显著升高;与NIHSS及BI呈正相关(P〈0.01)。发病6个月后卒中组hs-CRP及Hcy与Rankin评分仍呈正相关(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发病时血清中hs-CRP及Hcy水平可反映脑卒中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对患者ADL预后及病情转归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15~30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前,早期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2组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0.05),2组间比较,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加强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脑卒中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4w后应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ADL得分评定.结果 实验组ADL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 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抑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广珊珊  姜丹 《中国康复》2012,27(1):53-5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h后实施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等系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易Fugl Meyer(FIM)积分评定法,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3及6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时,2组ADL及FIM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ADL及FIM评分呈升高趋势(P〈0.01),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能使脑卒中的康复措施落到实处,使患者得到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治疗1~6个月后,采用ADL量表、神经功能缺损(AFI)与抑郁自评两表(SDS)评分。结果:两组AFI减少,ADL明显提高,SDS降低,但干预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AFI),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均30例。在科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一对一的为时30-40min的动机性访谈干预,并发放《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锻炼手册》以及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对照组接受针灸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干预前、出院前2天、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同,表现为出院前2天得分涨幅达到较高水平,而3个月时得分逐渐趋于平稳。结论 :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而3个月时干预的正向效果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削弱,应警惕出现故态复萌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体住护理,另外实验组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B1)、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评价病人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病人BI、NIHSS、Fugl—Meye评分实验组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干预后各个时点BI、NIHSS、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早期按摩足底反射区及关节训练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15d,观察组60例同时加用头体穴针刺,并结合以Bobath及运动再学习法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DL评分及血清CRP、sICAM-1含量检测。结果:治疗15d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CRP、sICAM-1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突出(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通过调节体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BI)积分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治疗21 d后,FMA及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FMA积分,B、C组上肢高于A组(P0.05);A、C组下肢高于B组(P0.05);BI积分,C组高于A、B组(P0.01)。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40.0%与13.3%、13.3%;86.7%与73.3%、66.7%,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地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诊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住院时两组均采取严格、规范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出院后则实施全程模式,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1月、3月、6月、12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1月、3月、6月、12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6月,12月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层地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诊疗模式,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宣教组(n=126)和对照组(n=117),对宣教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宣教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必须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30 d治疗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治疗14、30 d NIHSS和ADL绝对分值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复查颅脑CT和(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的NIHSS、ADL分值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d,治疗组NIHSS分值、血清hs-CRP水平下降和ADL分值升高明显,治疗7、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ADL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比单用阿司匹林组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三级康复体系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及ADL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制定最佳康复方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一、二、三级康复治疗)和2个对照组:一二级康复组(给予一级+二级康复治疗)和一三级康复组(给予一级+三级康复治疗).所有患者急性期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急诊临床治疗,病情稳定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研究组恢复期转入我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维持期转往社区维持康复治疗;一二级康复组恢复期在我院行康复治疗,维持期回家自行锻炼;一三级康复组病情稳定后从神经内科直接转往卫生服务中心行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选时、第2、6、12周末及第6个月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在第6、12周末及第6个月末,研究组CS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及一二级康复组FMA和ADL评分增加较一三级康复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肩手综合征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康复体系可以使脑卒中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泌尿系感染、肩手综合征、抑郁症、下肢屈曲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个体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ADL,提高患者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减少脑卒中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