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及流涎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2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和流涎的患者进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摄食训练、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1d,27例经过综合康复,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4/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0,P<0.05);15例b-e级流涎经训练后转为a-c级,流涎控制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0,P<0.01)。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障碍评分相同。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及流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重平衡训练法与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8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程1-6个月)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减重平衡法训练组)42例和对照组(促通技术法平衡训练组)43例。治疗组用美国产Pnew-weight减重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坐位或站位平衡训练。对照组用神经肌肉发育促进技术训练坐位或站位三级平衡。两组患者都做平衡训练1个月,每天练习平衡能力30min,每周训练6d。对全部85例患者的平衡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来评价;ADL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来评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7.10&;#177;15.52和43.56&;#177;16.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0,P&;lt;0.01);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4.69&;#177;16.51和51.26&;#177;15.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9.61&;#177;14.33和36.53&;#177;15.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1.24&;#177;15.62和43.36&;#177;1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7,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B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lt;0.05)。结论:减重平衡训练法比传统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钱开林  王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10-52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77;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177;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lt;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77;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77;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lt;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77;13.54)分,对照组(85.34&;#177;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lt;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乙哌立松缓解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对脑血管疾病后肌张力增高的作用及其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后早期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乙哌立松50mg,3次/d,总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在第2,4周时的Ashworth评分和Brunstrum分级。结果:Ashworth评分显示两组在服药前上下肢肌张力高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42,P&;gt;0.05),治疗后2周,两组上下肢肌张力改变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42,P&;lt;0.01),4周后差异仍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22.49,P&;lt;0.01)。Brunstrum分级显示两组治疗前运动障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4,P&;gt;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运动障碍明显好转(X^2=21.87,P&;lt;0.01),治疗后4周,治疗组1级1例,2级3例,3级9例,4级10例,5级5例,6级2例;对照组1级1例,2级5例,3级13例。4级7例,5级4例,两组差异仍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22.50,P&;lt;0.01)。结论:乙哌立松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痉挛有改善作用,明显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胸段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及病程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其病程将30例颈、胸段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并分别给予运动治疗、热疗及气压式四肢血液循环促进装置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分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6.170,P&;lt;0.0001;t=6.00,P&;lt;0.0001),并且早期组疗效优于晚期组(t=-5.014,P&;lt;0.01)。结论:对于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应尽早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景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72-5372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从353例脑卒中患者中选择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129例,分为针灸治疗组89例,多塞平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舒神开郁、调畅气机针刺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评分平均为(19.35&;#177;4.33)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1.12&;#177;5.4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1543。P&;lt;0.01),其中临床治愈24例,显效26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治疗前HAMD总评分平均为(20.02&;#177;4.87)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5.63&;#177;6.79)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228。P&;lt;0.01)。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5999。24.2105,P&;lt;0.01;t=12.0491,8.6385,P&;lt;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1930,P&;lt;0.01)。结论 针刺疗法与多塞平均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但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多塞平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5例能步行但无膝关节分离运动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进行常规训练,强化组22例进行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训练前和训练2个月后评估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项,6min步行距离和10m步行时间。结果:患者FMA评分(下肢项)对照组训练前为15.46分,训练后为17.51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强化组训练前为16.28分,训练后为25.63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步行能力强化组训练前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对照组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P&;lt;0.05),但训练后强化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lt;0.05)。2个月后出现膝关节分离运动患者对照组为13%(3/23),强化组为55%(1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针对性的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 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 pression,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20项研究中PSD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①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CSS评分比较:综合检验Z=8.0628,自由度1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7031。②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综合检验Z=51.8899,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3.6761。③抑郁组抗抑郁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Z=30.3631,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1.868。④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24.7187,自由度26,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2.3253。⑤抑郁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组间比较:Z=11.5910,自由度30,P&;lt;0.001;效应大小:d平均=0.80。结论:PSD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相关;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32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疗法、作业训练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法和香港版活动分析法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平均治疗(40.0&;#177;7.0)d,偏瘫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orm分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活动、自理活动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 功能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