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变化规律,为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99年10月~2004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单纯接受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57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手术前1周内行血气分析测定1次,术后1、3、5、7 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相似文献   

2.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536例进行胸部肿瘤切除的病人按术式分成食管癌根治术组、单肺叶切除组、双肺叶和全肺切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的第1、2、3、7天进行血气分析,比较各组病人各天的血氧分压情况,分析其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术前的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无明显差异,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尤以术后第2天表现明显。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心律失常和呼吸困难,其中食管癌根治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肺叶切除组。结论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原因与术式、手术时间及术后病人不能及时清理道分泌物等因素有关,提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排痰,结合合理的氧疗,有效的镇痛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低氧血症的发展,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了解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 ,有针对性地加强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护理 ,对 63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手术后PaO2 较术前下降2 .2 1kPa± 1.5 6kPa ,并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术后79.4%病人出现了低氧血症 ,其中 66.0 %病人于术后 5d~10d恢复。显示上腹部手术、术前有肺部并发症、5 0岁以上病人术后的PaO2 变化明显 ,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且持续时间长。建议 :护理人员充分认识腹部手术后的低氧血症 ,并采取术前健康宣教 ,围手术期给予正规的氧疗及有效的呼吸系统管理 ,以防治腹部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静舒氧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舒氧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疗效。方法  10 0例 6 5岁以上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病人分为 2组 :吸氧组和静舒氧组 ;吸氧组采用单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 ,氧流量 1~ 2L/min ,浓度 2 5 %~ 2 9% ;静舒氧组采用静脉输氧 5 0 0ml/次 ,2次 /d。分别于术后 1周内持续监测SPO2 变化。动脉血气结果正常后即停氧 ,停氧后 3、5d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组与静舒氧组比较 ,氧疗期间 2组SPO2 与PO2 差异无显著性 ,停氧后第 3天和第 5天 ,SaO2 和PO2 2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静舒氧能有效的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 ,并能减少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开胸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胸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殷文(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321000)由于胸内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高龄及肺功能减低病人开胸术后低氧血症加重,并发症也增多。我院在1995年共施行开胸手术130例。现将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并进行分...  相似文献   

6.
静舒氧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舒氧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疗效。方法 100例65岁以上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病人分为2组:吸氧组和静舒氧组;吸氧组采用单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浓度25%~29%;静舒氧组采用静脉输氧500ml/次,2次/d。分别于术后1周内持续监测SPQ2变化。动脉血气结果正常后即停氧,停氧后3、5d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组与静舒氧组比较,氧疗期间2组SPQ2与PQ2差异无显著性,停氧后第3天和第5天,SaO2和PQ2 2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静舒氧能有效的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并能减少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肺叶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深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实验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呼吸训练时,加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和动脉血气分析,术后摄胸部X线。结果实验组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O.05),恢复较常规深呼吸锻炼的肺叶切除术患者快。结论在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能更有效地减少低氧血症、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外科技术和围术期监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这类病人术后可有较多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以低氧血症最为常见 [1].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全身麻醉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常有发生,但以心脏、胸、腹部手术、肥胖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高龄患者更为常见[2].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诊断标准不一,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约15%~53% [3].本文就老年人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叶切除手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人中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尤以术后第2天表现明显;结论: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主要原因与病人不配合体能训练、呼吸指导及手术后病人不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疼痛等因素有关,提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排痰,结合合理的氧疗,有效的镇痛等护理对策,低氧血症可得到改善和纠正,可有效防止低氧血症的发展,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周意  季瑾 《现代护理》2005,11(7):528-529
随着心外科技术和围术期监测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这类病人术后可有较多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以低氧血症最为常见。本文旨在通过讨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全身麻醉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常有发生,但以心脏、胸、腹部手术、肥胖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高龄患者更为常见。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由于诊断标准不一,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约15%~53%。本文就老年人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均实行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和肺开放策略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PCV组通气 2 4 h气道峰压低于 VCV组 ,而平均气道压高于 VCV组 ;两组通气 2 4 h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而 VCV组上升更明显 ;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 ,PCV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 ;两组治疗2 4 h后 Pa O2 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对于 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PCV和 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 ,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 ;主张对于 ARDS患者尽量采用 PC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2.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手术部位的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部位的术后镇痛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 2 5 6例患者根据手术部位分为 10组。记录 4 8小时内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各组术后VAS评分均在 3分以下。术后第一日VAS评分肺及食道组最高 ,术后第二日以头颈部最高 (组间比P <0 .0 5 )。上腹部手术组按压次数最多 ,心脏组平均有效率最低。乳腺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 (组间比P <0 .0 5 ) ,肺及食道组血压波动和呼吸抑制发生最多。结论 :常用的硬膜外或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明确 ,手术创伤较大者术后镇痛可以在密切监护下适当增加剂量 ,镇痛前给予止吐药可以预防和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或晚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骨科收治的10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53例和晚期手术组49例,早期手术组为受伤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晚期手术组为受伤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术后3个月肋骨骨折愈合情况,康复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晚期手术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晚期手术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骨折愈合率高于晚期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能够显著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有利于肺功能和血气水平的恢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镇痛与静脉镇痛 (GA)对胸部、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及S -T段影响 ,为术后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胸部、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TEA组(n =30 )和GA组 (n =30 ) ;TEA组术后采用TEA持续镇痛 ;GA组术后采用静脉持续镇痛 ;记录两组病人手术前一天、术后 4 8h无创血压 (BP)、心率 (HR)、动态ECG变化 ;同时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监测S -T段变化 ,分析心肌缺血发生例数 ;术日及术后第一天对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采用VAS(视觉模拟 )评分法。结果TEA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术前一天明显减少 (P <0 .0 1) ,GA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较术前一天明显增加 (P <0 .0 5 ) ,与TE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术前 2 4h两组病人S -T段均未见动态变化 ,术后S -T段动态变化 (新抬高 0 .2mv或新压低 0 .0 5mv以上 )TEA组 6例 (31.5 % ) ,GA组 13例 (76 .5 % ) (P <0 .0 5 ) ;TEA组术后血压、心率较GA组平稳 ;TEA组VAS评分 3分以下 19例 ,占 6 3.3% ,GA组 11例 ,占 36 .6 % (P <0 .0 5 ) ;结论胸部、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术后行TEA镇痛血流动力学稳定 ,心肌缺血发生率较GA组低 ;对于术后行GA镇痛的病人更需要加强心脏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EIF)的出现与胎儿脐血血气分析数据的关联性。方法:征得胎儿家属同意后,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发现的100例心腔内出现强回声灶(直径>1.0mm)的中晚期妊娠胎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胎儿超声影像检查正常、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的胎儿作为对照组,征得胎儿家属同意后,两组胎儿出生后在其第一声啼哭(即新生儿自主呼吸建立)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ml进行血气分析,重点检测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四项指标,并跟踪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过程,一周后在征得两组新生儿家属同意前提下,复查两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脏彩超。结果:1.观察组新生儿自主呼吸前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值如下:酸碱度(pH)7.0,二氧化碳分压(PaCO2)63 mmHg,氧分压(PaO2)28 mmHg,氧饱和度(SaO2)40%;对照组新生儿自主呼吸前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值如下:酸碱度(pH)7.1,二氧化碳分压(PaCO2)61.5 mmHg,氧分压(PaO2)29 mmHg,氧饱和度(SaO2)42%,(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复查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值如下:酸碱度(pH)7.4,二氧化碳分压(PaCO2)41mmHg,氧分压(PaO2)90mmHg,氧饱和度(SaO2)97%;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一周后复查血气分析结果平均值如下:酸碱度(pH)7.4,二氧化碳分压(PaCO2)40mmHg,氧分压(PaO2)90mmHg,氧饱和度(SaO2)97.5%。(1mmHg=0.133 kPa),(P>0.0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EIF)在出生一周后复查心脏彩超发现全部自行消失,妊娠结局与对照组大致相同。结论: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EIF)的出现、消失与胎儿动脉血血氧水平的差异变化有一定关联性,流经胎儿左心腔与冠状动脉灌注的动脉血血氧水平越低,出现心腔内强回声灶几率就越大。而无合并其他异常的单纯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EIF)的出现与胎儿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并无密切关系。其绝大部分胎儿心腔内强回声灶位于瓣膜腱索或乳头肌腱索交接处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机理、临床意义,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肺移植围术期的并发症处理(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肺移植围术期患者重症监护室(ICU)监测与治疗手段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02年9月—2005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有18例肺移植患者,其中肺气肿9例,肺纤维化5例,矽肺、支气管扩张、肺血管平滑肌瘤病及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各1例。手术方式:左肺移植9例,右肺移植5例,室缺修补加右肺移植1例,双肺移植3例。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治疗,并预防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术前常规心脏超声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并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结果术后机械通气平均脱机时间(7.39±4.89)d,平均ICU停留时间为(9.72±8.32)d。术后1周通过SwanGanz导管测得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48.94±14.45)mmHg比(39.59±7.45)mmHg,1mmHg=0.133kPa,P<0.05;PaO2/FiO2明显改善(263.89±82.09)mmHg比(345.56±92.18)mmHg,P<0.05;PaCO2明显下降(63.29±22.56)mmHg比(38.37±9.19)mmHg,P均<0.05。术后短期内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于术后15d死于急性排斥,1例于术后28d死于真菌感染,1例术后36d死于肺梗死。15例恢复良好出院,最长生存达32个月。结论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患者的最佳选择,而肺移植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和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的48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鼻导管吸氧。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结核,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进行观察。结果:BiPAP无创通气治疗24h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心率,呼吸频率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5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和有创通气组27例,观察两组的呼吸、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人工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最后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通气后2h、6h和12h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通气后的上述指标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平均通气时间及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有创通气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均对重症哮喘患者有良好疗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氧疗治疗基础上,给予配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NIPPV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指脉氧饱和度,均较NIPPV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1d后心功能指标均较NIPPV治疗前明显改善(除每搏输出量外)(均P〈0.01)。结论NIPPV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以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