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该院骨科就诊并行UBE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术前患者腰背部VAS为(5.72±2.18)分,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2.74±1.52)、(1.92±1.26)、(1.73±1.36)和(0.87±0.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腿部VAS术前为(4.63±2.17)分,术后1 d下降至(4.22±1.9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VAS为(3.73±1.42)分,术后6个月为(2.13±1.16)分,术后12个月为(0.76±0.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ODI为(60.23±8.13)%,术后1 d、术后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过伸过屈位MRI在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后路改良小切口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MRI平扫未发现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腰腿痛患者12例,均行过伸过屈位腰椎MRI扫描,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征象,并依据过伸过屈位腰椎MRI检查结果制订手术方案。12例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路改良小切口TLIF术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结果 12例手术时间(76.00±16.37)min,术中出血量(46±15)mL,术后住院时间(7±2)d;1例麻醉清醒后12 h无症状侧直腿抬高试验约30°阳性,行三维CT检查示1枚螺钉螺纹切割内侧皮质边缘,急诊局部麻醉下取出健侧钉棒,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术后2周及1、3个月,VAS[(2.00±0.58)、(0.71±0.50)、(0.75±0.60)分]、ODI评分[(12.08±0.76)、(5.06±0.58)、(5.08±0.64)分]较术前[(7.00±0.71)、(44.83±1.82)分]降低,JOA评分[(23.17±3.31)、(25.67±0.94)、(25.67±0.94)分]较术前[(12.67±1.49)分]增高,直腿抬高试验角度[(67.08±12.65)°、(70.42±5.94)°、(70.50±6.00)°]较术前[(20.33±7.31)°]增大(P0.05);随访8~50(29±2)个月,均未出现腰椎失稳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过伸过屈位腰椎MRI在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手术方案制订提供依据;后路改良小切口TLIF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闾盘突出症病人84例。单间盘突出50例,≥2个间盘突出34例。L3/4节段突出19个,L4/5节段65个,L5/S1节段32个,共116个椎间盘。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8±6),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6±3),有显著性差异(P〈0.05)。84例病人中62例为优,19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为96.4%。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8±1.4),术后一周VAS评分平均为(2.6±1.7),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可成为一种优化的微创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ndo-LOVE技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采用Endo-LOVE技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比较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本组患者术中需透视1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5~130 min[(85.1±20.3)min]。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疗效评价显示,优4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95.83%。 结论Endo-LOVE技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Dynesys组3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治疗,Wallis组30例采用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8年,记录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5、8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术前及术后4、8年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间隙高度;统计随访期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棘突骨折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Wallis组长,术中出血量较Wallis组多(P<0.05)。2组术后1、3、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5、8年ODI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2组术后4、8年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降低(P<0.05),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年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1例术后8年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无任何临床症状;Wallis组1例术后6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行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结论 Dynesys与Wallis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对邻近节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_4~L_5或L_5~S_1)行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共3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微通道组[肌间隙入路可扩张微通道辅助下行患侧经椎间孔入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常规手术组[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术(PLIF)手术]21例。门诊随访并获得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欧氏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1 d、3 d、3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1年VAS、ODI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37例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随访14.4个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周、3个月、6个月、1年的VAS、O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微通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1、3 d 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微通道辅助TLIF手术具有同样良好的近期疗效,但微通道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的VAS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H形骨板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术后影像学和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单枚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提拉复位内固定联合H形骨板重建椎管。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测量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12~21个月)。切口一期愈合。三维CT显示Cage植骨于术后9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无Cage融合器移位断裂,无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及滑脱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是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各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单枚n‐HA/PA66Cage内外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H形骨板重建椎管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提供坚强固定,复位满意,植骨融合良好,缓解疼痛,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植骨固定术组51例和选择性减压术组45例,分别行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行X线片检查,计算腰椎坚固融合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减压术组手术时间[(121.24±32.47)min]较植骨固定术组[(182.35±35.61)min]短,术中出血量[(313.58±24.73)mL]较植骨固定术组[(451.27±46.16)mL]少(P0.05),住院时间[(7.58±3.54)d]与植骨固定术组[(8.34±3.4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选择性减压术组腰椎坚固融合率(86.67%)高于植骨固定术组(68.63%)(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和植骨固定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18.62±1.34)、(26.93±2.79)分]、VAS评分[(2.29±0.31)、(3.11±0.26)分]均低于术前[(46.12±3.87)、(45.75±3.64)分;(7.06±0.82)、(7.02±0.79)分],JOA评分[(23.12±2.37)、(17.54±2.11)分]均高于术前[(9.65±0.85)、9.78±0.96)分](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低于植骨固定术组,JOA评分高于植骨固定术组(P0.05)。结论与植骨固定术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选择性减压术治疗坚固融合率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射频脉冲刺激明确责任神经根.在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 ± 1.2分,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2.3±1.6分、2.4±1.5分和2.5±2.0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三者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5例(78.1%)疼痛明显缓解,2例(6.3%)疼痛部分缓解,5例(15.6%)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微创、安全,近中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例M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ELD进行治疗。分析术前1 d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对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12.1±2.6)个月,手术时间(45.5±8.5) min。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Macnab疗效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 椎板间隙入路PELD治疗MLDH,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腰椎退变性病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用药频度的影响。方法对41例腰椎退行性变者进行为期3个月社区康复干预,发放自制健康指导DV及配套《社区腰腿痛康复指导手册》,开展社区讲座,进行电话访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及腰椎功能,并统计患者的用药频度。结果干预后患者腰椎姿势纠正训练、腹背肌训练等项目的正确率(92.68%)明显高于干预前(17.0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3,P<0.001);干预前患者腰VAS评分、下肢VAS评分、用药频度、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2.65±0.82),(2.60±1.01),(1.51±0.71),(10.95±4.52)分,干预后为(2.05±0.69),(1.94±0.87),(0.98±0.57),(8.46±3.49)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2,7.07,6.81,9.87;P<0.01)。结论社区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慢性腰椎退行变人群症状改善、躯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潘承波 《中国综合临床》2014,(10):1087-109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经椎间孔镜治疗3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以及术后24、48h视觉模拟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后72 h和术后1、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小切口组[(0.7±0.2)、(4.9±0.2) cm,(11.6±2.2)、(102.9±16.3) ml,(27.5±8.2)、(94.1±19.7)d,(3.3±1.1)、(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332、30.403、17.095、.11.552,P均<0.05),椎间孔镜组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小切口组[(3.7±1.2)、(6.8毒1.9)分,(2.1±1.1)、(5.3±1.6)分,(1.4±0.9)、(4.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5、9.026、9.393,P均<0.05),术后1、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小切口组[12.1±4.7、18.6±3.6,5.4±2.3、1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13、12.045,P均<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5d、3个月、6个月,对病人行总体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3.770、414.821,q=9.969~46.117,P〈0.01);对照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1.004、354.325,q=5.064~40.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4.814~26.612,P〈0.05)。结论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棘突旁小切口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腰椎结核后路手术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对照组45例:后正中入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引流情况进行对比。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随访腰椎MR检查。组间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93±12.40)min vs.(150±16.90)min,t=18.381,P<0.01]、出血量[(121±39.62)ml vs.(340±47.83)ml,t=23.897,P<0.01]、切口引流量[(56±14.2)ml vs.(131±11.5)ml,t=27.533,P<0.01]及引流管拔除时间[(39±8.5)h vs.(51±11.1)h,t=5.75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周(3.28±1.02 vs.4.49±1.13,t=5.972,P<0.01)、1个月(2.16±0.81 vs.3.54±0.88,t=7.740,P<0.01)、3个月(1.03±0.75 vs.2.42±0.64,t=9.45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术后6个月MR检查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区域多裂肌间隙出现纤维化及高密度区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8,P<0.01)。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中棘突旁小切口多裂肌间隙入路足够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入路创伤小,愈合满意,患者疼痛较轻,优于后正中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9例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评定。结果29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89±0.80)分,术后1d VAS评分为(0.50±0.29)分。术后3dVAS评分为(0.90+0.6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1.05+0.70)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0.90±0.60)分;术后l、3d,1周及3个月的VAS评分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的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进行图文式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量表( OHB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指数)及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知信行总分为(139.62±32.12)分,健康信念得分(65.32±12.48)分,骨质疏松知识得分(43.69±5.78)分,预防保健得分(32.12±4.56)分,分别优于对照组的(105.63±28.69),(51.21±11.45),(31.25±4.96)与(22.62±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6,4.362,5.126,5.623;P<0.05)。观察组干预后ODI指数、VAS评分分别为(23.25±5.12),(3.86±0.7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6.12±6.78),(5.29±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85,5.122;P<0.05)。观察组干预后腰椎L1~4、股骨颈、髋部Wards区及粗隆区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252,4.825,4.312,4.985;P<0.05)。结论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评分,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3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术。测量伤椎前缘、中缘及Cobb’s角度术前、术后值,同时应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4~39个月,平均22.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9±0.8)分、(74.2±9.9)分降至术后的(2.9±0.9)分、(36.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7±1.1)分、(35.6±6.9)分,较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前缘、中缘高度由术前的(30.6±8.1)%、(40.5±14.9)%恢复至术后的(66.9±13.5)%、(74.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Cobb’s角度(25.3±8.8)°,术后(14.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33%)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并未产生临床症状。结论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多数文献报道Dynesys动态中和稳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能否防止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发生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手术减压加Dynesys系统动态固定治疗.Dynesys动态系统由Zimmer公司提供,由钛合金椎弓根螺钉、聚氨基甲酸乙酯套管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绳索组成.以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照Woodend评分评估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评价.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2-31个月.临床疗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85%.末次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25±1.67)分,(8.29±1.50)分,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也显著低于治疗前[(15.38±3.42)分,(65.46±10.33)分,P〈0.01].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Woodend评分治疗前平均为1.3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60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Dynesys系统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早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及其防止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尚需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长节段固定融合与短节段固定融合的选择。方法37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行后路减压矫形融合内固定术,长节段固定融合21例,短节段固定融合16例,应用VAS及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Cobb法测量侧凸角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站立位脊柱全长C7铅垂线测量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衡,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3.2年(2~6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长节段固定融合组显著大于短节段固定融合组(P<0.01);短节段固定融合组和长节段固定融合组术前侧凸角分别为18.5°±3.7°和27.3°±6.2°,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9.7°±3.9°和8.7°±5.6°,长节段固定融合组改善率显著优于短节段固定融合组(P<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1.3°±11.3°和18.8°±10.7°,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31.5°±12.1°和32.6°±11.5°,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异(P=0.35)。术前冠状面失衡分别为(0.8±0.3)cm和(2.8±1.1)cm,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0.4±0.2)cm和(0.9±0.6)cm,两组矫正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矢状面失衡分别为(3.9±2.5)cm和(6.4±3.1)cm,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2.5±2.3)cm和(3.6±2.5)cm,两组改善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2)。术前ODI评分为64.3±21.4和72.3±15.4,末次随访分别为47.6±26.6和49.8±17.1,两组改善无显著差别(P=0.19);下腰痛VAS评分术前分别为3.5±0.6和7.2±0.7,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2.5±0.5和3.5±1.3,长节段固定融合组改善优于短节段固定融合组(P<0.01);下肢痛VAS评分术前分别为8.0±1.3和7.3±1.7,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2.1±1.5和2.0±1.2,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4)。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仅在恢复患者冠状面平衡及缓解下腰痛方面优于短节段固定融合,其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因此,对存在中度及以上下腰痛,侧凸Cobb′s角≥30°的患者,手术耐受力较好时应选择行长节段固定融合,否则应选择短节段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