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假肢的作用是代偿肢体伤残者所失去的肢体的部分功能,使其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了鉴别假肢的性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评价方法。这对于改进假肢的设计、完善假肢的功能有重要作用。人类下肢的作用主要是站立和行走,因此下肢假肢的功能比较易于特征化,可以用步态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上肢功能常用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卒中偏瘫的上肢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康复速度慢,结局差,这与上肢承担人体复杂、精细、灵巧的动作有关。而偏瘫手功能的预后能反映脑卒中患者本质的康复。运用偏瘫上肢最初神经缺失的变化预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局,能使治疗师确定最后的整体康复目标以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率。所以上肢功能的评定在脑卒中临床康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武洁  鲁连桂 《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31-53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系统对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训练。结果实施上肢机器人训练后,治疗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志颖  吴嘉龄  左前程   《护理与康复》2021,20(12):89-93
目的 探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和Barthel指数,对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相隔2周进行2次评定,分析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并验证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的标准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验证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2次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的评定结果,验证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的重测信度和评价者间信度.结果 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的重测结果和组间结果高度相关,其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在0.884以上,组间相关系数在0.965以上.两位评价者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结果与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和Barthel指数总分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在-0.918和-0.771以上.通过条目筛选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得出4个公因子.结论 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构建针对中国成年人的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本土化评分标准的必要性,并初步构建评分标准。方法:2021年7月~2022年5月对北京市652例健康成年人进行STEF测试,利用其中74例24岁以下的成年人的数据与日本样本比较,并依该研究数据初步构建北京市健康成年人的STEF评分标准;再利用该标准和日本评分标准对剩余578例研究对象评分,评估2种评分标准在本研究样本中的适用性。结果:除右侧的大圆片和左侧的大立方、布和金属圆片4项以外,本研究24岁及以下的样本各项目操作时间与日本样本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利用24岁及以下样本的数据初步构建了评分标准。在45~49岁(Z=2.13,P=0.03),50~54岁(Z=3.36,P<0.01)和55~59岁(Z=2.71,P<0.01)3组的左侧操作得分,以及在50~54岁(Z=2.67,P<0.01)和55~59岁(Z=2.61,P<0.01)两组的总得分中,利用日本评分标准得到的分数显著更高。结论:利用STEF日本评分标准评估本土人群可能不够敏感,有必要依据我国样本的数据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S...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均更明显(P<0.01);两组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Rejoyce手功能测试(RAHFT)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及手的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10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从发病早期开始分别接受2种不同的治疗,A组接受中医“巨刺”法治疗;B组接受患侧阳经穴位的针刺治疗。结果:A组在康复治疗后3个月的评定中,有效率分别为40.29%、68.65%、74.62%,明显优于B组(P<0.01);治疗后3个月A组上肢功能综合评分及出院时ADL积分都高于B组。表明A组所采用的健侧取穴、强刺激的方法在偏瘫早期的治疗中能有效地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并为其良好的远期效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损伤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50例脑损伤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在康复治疗3周末的疗效.结果 干预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有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改善脑损伤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加强制性运动疗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偏瘫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功能障碍 ,偏瘫上肢的预后如何对ADL的恢复与改善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偏瘫上肢的功能恢复不仅涉及运动功能问题 ,而且还涉及心理问题 ,偏瘫上肢的心理问题除涵盖一般偏瘫病人的心理问题外 ,还因偏瘫上肢的功能障碍特点而有其特殊性。其中主要包括由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常较下肢缓慢 ,偏瘫上肢伴发的失认、失用 ,以及肩 -手综合征等引起的心理问题 ,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心理问题将有助于偏瘫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后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握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侧MEPs振幅显著升高(P0.001)。治疗组握力和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并至少可持续到治疗结束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能耐受10次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50例,病程<6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两组均接受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Re...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6~36月龄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偏瘫患儿的上肢及手功能均有改善(P<0.01);年龄<12月龄组治愈率最高,24~36月龄组的治愈率最低,各月龄组康复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作业疗法能够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的活动能力,1岁以下介入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