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芝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796-179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50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创面处理,观察组采用VSD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各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可显著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杜雪  鲁尧 《全科护理》2013,(35):3276-327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人急诊手术行清创内固定,创口及软组织缺损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7 d~10 d拆除VSD材料,均可见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感染得到控制,愈合良好.[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首选,可减少伤口感染几率,避免重复伤口换药,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及软组织缺损处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采用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创面愈合良好,肢体功能良好.结论 VSD使创面引流充分,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在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7~30 d,并给予密切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精心护理。结果:本组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细菌培养阴性,再次手术行游离植皮组织瓣移植均一次成功。结论:VSD应用于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轻患者痛苦及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清创,骨折复位有效固定。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无菌纱布包扎;实验组患者创面放置负压吸引装置(VS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换药次数和手术治疗后创面面积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治疗周期、缩小创面面积,降低创面的感染率,减轻传统治疗方法多次换药带给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负压引流在Ⅳ期压疮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对3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而导致的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处理分别采用VSD技术(VSD组18例)和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18例),统计两组患者压疮创面清洁时间、住院天数、愈合率。结果VSD组患者压疮清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而愈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VSD对Ⅳ期压疮治疗较传统换药愈合时间短且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静雯  彭菁 《现代护理》2007,13(9):860-86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严重创伤的疗效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88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负压封闭引流组,44例)和对照组(常规换药组,44例),分别采用VSD和常规换药处理,比较2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和后继的植皮疗效;并总结VSD手术配合要点。结果2组创面经处理后均达到植皮或Ⅱ期缝合要求,实验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后继的植皮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SD缩短了患者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并能提高后继的植皮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及住院费用,是一种良好的严重创伤处理方法。熟练的手术配合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创伤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骏  张弋  王伟雄  吕浩然  黄文铎 《新医学》2009,40(5):307-30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62例病人分为VSD组29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于清创术后予常规换药,VSD组于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SD敷料,并予持续负压吸引,5—10d去除VSD敷料。比较2组的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应用抗生素费用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在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应用抗生素费用及总住院时间等方面,VS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VSD治疗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琴 《当代护士》2018,(4):67-6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软组织严重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总结VSD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本科67例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换药组,34例)和研究组(VSD组,33例)。两组患者均行清创术后,研究组行VSD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换药组予常规换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新发感染率等。结果研究组中新发感染率为0,创面愈合时间17.58 d,较换药组23.54 d减少了5.96 d(P0.05);住院天数32.85 d较对照组减少了11.42 d(P0.05)。结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提高医疗效率,术后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创面愈合时间,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烧伤科35位住院患者共70个Ⅱ度创面,创面范围2.0 cm×1.5 cm~40.0 cm×20.0 cm,其中浅Ⅱ度创面32个、深Ⅱ度创面38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浅Ⅱ度创面10个,深Ⅱ度创面13个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予碘伏清洗,SD-Ag霜,贝复剂等包扎、换药.实验组浅Ⅱ度创面22个,深Ⅱ度创面25个,入组后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并根据创面深浅,于治疗第8天更换敷料(已愈合创面不更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并总结VSD手术配合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创面处理后均达到植皮要求,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SD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愈合率增加,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为了预防或控制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可接受程度,使临床医生操作大幅度减少,是一种处理不同程度烧伤创面很好的方法.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VSD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由于该部位皮下组织薄,血液循环差,损伤后易骨质外露,常合并感染,创面很难愈合,对污染严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而暂时无法进行I期皮瓣和植皮修复的患者,目前我们常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合并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伤后胫前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骨质、钢板外露等在临床上经常发生,关键在于坚强的骨折固定以及合理应用血供可靠的皮瓣封闭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纳入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2组,各12例。负压封闭引流组软组织缺损范围10 cm×15 cm-15 cm×20 cm。经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三通管接生理盐水随时冲洗血块,7-10 d去除负压封闭引流负压,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行旋髂浅动脉的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与膝下内侧动静脉吻合移植修复。非负压封闭引流组创面大小10 cm×15 cm-30 cm×2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24 h。普通清创换药,二期固定或者皮瓣转移。 结果与结论:修复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负压封闭引流组显著优于非负压封闭引流组(P<0.05);2组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负压封闭引流组修复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负压封闭引流组治疗8-14 d后创面感染率为75%。2组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非负压封闭引流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负压封闭引流组。2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血管危象的发生,无破溃,无臃肿。提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创面及骨折愈合有显著作用,皮瓣质地柔韧,外观良好,活动功能良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出现封闭不严的原因,总结有效的处理措施,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6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慢性溃疡患者,统计其封闭不严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60例患者出现封闭不严者9例,发生率15%.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面痊愈.结论 慢性溃疡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要求操作细致、清创彻底、止血完全;贴膜封闭应耐心,掌握技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操作;使用过程中做到勤观察、早预防,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的处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春明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4-137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实验组实施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橡皮管自然引流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创面疗效好于对照组,且切口平均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SF-36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提高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创面愈合和血压控制能力,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敏  胡友珍  黄素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50-1751
目的总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科53例发生创面VSD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相应处理,5例重新更换引流装置外,其余均可继续使用,两周后观察异常情况消失,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严格的巡视制度和规范操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足部毁损伤应用VSD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向军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630-1631
<正>足部毁损伤因创面污染捻搓严重,常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由于缺少皮肤屏障及创面渗血、渗液多,或采用清创再植术后常规反复换药,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率,同时直接刺激吻合后的血管,使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致再植失败。我科2007年11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四肢软组织感染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9例严重、难治性四肢软组织感染患儿,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观察。结果7例患儿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d,2例持续封闭负压引流10d后更换1次VSD敷料,所有病例创面植皮全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能够彻底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促进其愈合;保持引流管通畅、调节适当的负压及密切的护理观察是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5年3月~2009年4月,对2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进行人工皮封闭负压引流术(VSD)结合肌皮瓣转位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30例慢性骨性骨髓炎行常规换药皮瓣转移术的护理过程,将二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94-189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小儿严重外伤创面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2008年3月~2010年12月应用VSD技术治疗22例因严重外伤所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小儿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 22例患儿创面经VSD技术治疗后,创面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VSD技术在儿童骨科应用护理重点为:术前护理包括评估...  相似文献   

20.
顾明  王微微  楼燕凤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12-1314
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大面积皮肤或软组织缺损、骨和肌腱外露,易并发感染。临床上促进创面愈合,常用植皮、开放换药等方法,但创面处理仍是棘手问题。我科于2010年3月8日收治一例右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经过3次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