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电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62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卒中后抑郁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电针灸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并于干预4周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干预2周、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间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分组、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电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卒中后抑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疗法对心脏神经症患者康复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鸿韬  龙鲸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97-1898
目的 评价心脏神经症康复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的作用。方法 对60例患以性别、年龄、诊断相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药物同时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药物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比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认知行为疗法对50例厌学中学生进行门诊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厌学中学生SCL-90中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HAMD的各项因子得分、HAMA的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降低,SE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27-14.78,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改变厌学中学生认知行为模式,改善其厌学情绪,构建积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61例躁狂症病人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并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61例作临床对照。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躁狂量表(BRMS)及行为矫正内容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对躁狂症病人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控制情感暴发及暴力行为,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马彩娥 《中国康复》2019,34(7):360-363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轻度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2组均进行3周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Williams自传体记忆(AMT)实验范式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QLQ C30)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B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AMT积极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AMT消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LQ C30里面的生理功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479-480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4例抑郁症患随机分为2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以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HAMD)、Beek制定的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评定量表(SDSS)量表为评定工具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2组BDI、HAMD、D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DAS评分较单纯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出院后1年,2组BDI、HAMD、DAS评分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状与认知障碍有密切相关,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预后起重要作用,在整体护理中认知行为疗法作为精神病患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疗程8 w.于治疗前及治疗8 w末评价各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 w末,患者各系统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同时可避免患者反复就诊于其它各综合医院,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躯体化障碍患者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配合认知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6个月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定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治疗4周时及6个月时SAS、SDS、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时点各项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肾结核患者身心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肾结核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SF-36),以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结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研究对象的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肾结核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显著改善了其不良的心理状况,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