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术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速均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配对设计研究方法,对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住院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析。结果发现CSA组,TCD检测异常率为68.29%,统计学处理,其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0.001)。这证实CSA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表明TCD检测能够为CSA的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客观依据。本文还发现,CSA组TCD检测正常者转头状态下TCD频谱显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变,这表明转头可使其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加重,提示对CSA患者尚需考虑不同头位的TCD检测。部分CSA患者的TCD检测,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但统计学处理其血管搏动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TCD检测尚不能代替临床血压,血脂,眼底动脉及心电图等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肺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10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和凝血、抗凝血、纤溶功能。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增强,βTG与PF4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粘附性增强,vWF:Ag显著升高(P<001),Fn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功能增强,FⅧ:C显著升高(P<001),Fg显著升高(P<001)。抗凝功能减弱,ATⅢ下降(P<001),α1AT升高(P<005),α2MG无明显改变。纤溶功能减弱tPA下降(P<001),DD显著升高(P<001),但α2PI下降(P<005),PAI、PLG无明显改变。提示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及评定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及评定价值,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1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疾病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搏动指数值增高(P〈0.05)。疾病组经颅多普勒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3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测,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频谱形态,第二峰高于第一峰20例,第一峰高于第二峰6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增高P<0.001。椎动脉(VA)的PI升高P<0.001。而基底动脉(BA)Vs、Vd、Vm及PI、RI均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01。我们认为TCCD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程度,也可对冠心病患者并存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检测分析内蒙古巴盟医院邮政编码015000银方梅,田瑞英本文用TCD对200例头昏、眩晕患者检测。检测部位系颞窗探测双侧中动脉、前动脉、颅内动脉终未段、大脑后动脉,枕窗探测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根据TCD检测到的血流频...  相似文献   

7.
老年颈椎病伴眩晕患者的椎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老年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5.0~7.5MHz,检测141例老年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VA),观察形态与结构变化,获取收缩期峰值流速(MAX)、舒张末期流速(MIN)、时间平均流速(TAMX)、内径(D),并与20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变组椎动脉弯曲显著增多。D、MAX、MIN、TAMX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左右差增大。结论:颈椎病所致VA形态与结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解剖学基础,而左右椎动脉流速的失衡状态则导致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反射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观察临床效果及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并设立对照组53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提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汉辉  郑素芬  曾荣  何小玲 《临床荟萃》2004,19(16):919-920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综合征,即椎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压迫通过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尤其在颈部转动或过伸时压迫更为明显。常规治疗是病因及对症:手法复位,牵引等理疗,配合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监测眩晕患者的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56例,眩晕患者50例,TCD常规检查椎-基底动脉及转颈对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随年龄增加,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尤其转颈时下降更明显,眩晕患者转颈前后流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20%,即为异常,对眩晕诊断有价值,存在椎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超声在评估突发性聋合并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A组,无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B组;另收集同期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无突发性聋的患者58例设为C组。患者取平卧位和坐位+头部屈位40°体位,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转颈试验。记录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同一血管血流速度不同体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血管间血流速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坐位+低头40°体位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与平卧位检查相比,双侧颈内动脉流速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低。其中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左侧颈内动脉P=0.004,右侧颈内动脉P=0.011;C组双侧颈内动脉P=0.000);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双侧颈内动脉P均>0.05)。俯卧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组间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在转颈试验中,3组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与俯卧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转颈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基底动脉P=0.039,双侧椎动脉P=0.001;C组基底动脉P=0.042,右侧椎动脉P=0.000,左侧椎动脉P=0.011);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均>0.05)。 结论头颈部血管超声结合患者体位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变化情况,从而为明确突发性聋患者是否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运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物扩张血管、营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4_4%、65.6%,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和VA、BA的V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13.
张婷  万文俊  马朝阳 《中国康复》2016,31(4):267-269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止晕药物、牵引及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加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及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2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时比较,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时,2组间ESCV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A、BA的Vm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SA患者,能够快速有效且持续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端托法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组),30例同病患者服用颈复康治疗相同天数(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外周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6酮前列环素Fla(PGFla)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前者显著好于后者(P<0.01),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中,治疗组治疗后TCD、SOD、LPO及PGF1a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态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后循环缺血(PCI)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PCI单发性眩晕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各35例,超声波组给予超声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扫描仪(TCD)探测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8d后,3组BA、LVA、RVA的 Vs和 V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于超声波组及电针组(P<0.05),超声波组与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超声波组及电针组(均 P<0.05),超声波组与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PCI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超声波和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流量和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在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价值.方法 将107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三组:重度VBI组、轻一中度VBI组和非VBI组.分别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二维图像和血流频谱,比较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流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差异.结果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在重度VBI组患者中明显低于轻-中度V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中度VBI组患者中低于非VB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流量在判定患者是否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程度上有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超声诊断VBI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转颈TCD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86例 ,平均年龄 5 2 .3岁 ,对照组为 6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 ,采用EME 40 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对患病组和对照组 ,以及患病组治疗前、后和转颈时的椎动脉 (VA)、基底动脉 (BA)峰值血流速度 (Vp) ,平均血流速度 (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病组椎基底动脉 (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患病组治疗前转颈可使血流减慢 (P <0 .0 1) ,治疗后转颈血流无变化 (P >0 .0 5 )。结论 转颈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一种手段 ,体外反搏加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价值。方法 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6例,平均年龄53.6岁,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28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治疗前后对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m)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TCD异常率为80.6%(29例/36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TCD可作为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背景颈曲值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目的手法恢复颈椎曲度已在临床上得到认同,探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骨科及外科,一所中医学院的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对象研究对象来自1999-01/2001-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脊柱骨科,第一附属医院外三科,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做对照组.方法颈椎病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颈椎病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主要观察指标①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颈曲值.②各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值的变化.结果颈曲异常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各血管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和颈曲正常组(P<0.05).治疗后,3条血管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颈曲值呈相关性,治疗后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与颈曲变化值相关.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