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慢性腰痛是一个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人群中有80%均曾发生过腰痛。De Palma等[1]研究发现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在慢性腰痛患者中占26%~42%,并有年轻化的趋势。DLBP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椎间盘退变后纤维环撕裂、椎间盘炎性介质释放及伴随的微血管与异常末梢神经长入等有关系。DLBP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以降低椎间盘内压、修复破裂或退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髓核减压结合脊神经后支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性。方法:80例明确诊断为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n=40)行髓核钳夹减压术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对照组(B组,n=40)单纯采用髓核减压术治疗;手术效果按照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记录两组术中异常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随访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后,A组的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和3个月后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VAS下降更明显,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髓核减压术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更好,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电热凝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兴的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方法,已经在临床开始应用,国内外已见报道,但各家报导疗效不一.本次研究通过分析32例椎间盘电热凝术及其疗效,以评价椎间盘电热凝术在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187例椎间盘源性下背痛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187例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注射是治疗包括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在内的多种肌肉骨骼疾病的一种新方法。虽然医师越来越关注PRP,但其临床疗效只有对膝骨性关节炎和肱骨上髁炎的报道。尽管PRP在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中应用普遍,但仍然需要可靠的临床证据证明其实用性和有效性。该文回顾了现有PRP疗法的文献及其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简称盘源性腰痛)的潜在用途,并重点关注其临床试验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院2005-01/2006-03采用ArthroCare2000等离子射频汽化仪治疗下腰痛25例,术前术后采用症状缓解率(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症状缓解率73%,其中40岁以下病例缓解率86%,40岁以上病例缓解率6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可以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还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1年后随访资料的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2003年,我们对26例通过椎间盘造影复制腰痛试验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通过患者手术后2天内与1年后症状改善率[(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前VAS评分×100%]和主观满意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6例患者术后2天内症状改善率为65%,患者主观满意率达88.5%;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为44%,患者主观满意率达30.8%。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率和主观满意率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术后短期内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1年后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例,在C臂引导下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再用神经射频仪将温度升高到80~92℃,对靶点加热,且能够复制出原有症状来,治疗4个周期,每个治疗周期60 s。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前后Otanis'评分改善较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5.71%以上。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时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患者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间盘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满意,值得开展深入的前瞻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源性腰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传统治疗方法如牵引、理疗及按摩等对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不可能使已突出的椎间盘回纳.因此病情易于反复。近年来临床常采用骶管内药物注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5月运用椎间盘内射频热凝技术配合骶管内注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骶管注射方法进行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是由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导致.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受体)的存在;(2)炎症反应[2].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系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者。颈椎病临床分型主要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混合型五型[1]。传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牵引、推拿、物理治疗及药物综合治疗,部分神经根型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还需行开放性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射频热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突出是引起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pain)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保守治疗无效者,椎体融合术(fusion)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严重并发症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行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后及1年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1月,我们对67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并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后第2天与1年后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和SF-36躯体疼痛调查问卷评分分析,评价椎问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67例患者中,术后2天VAS得分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3,SF-36问卷评分平均上升了20.11;术后获得1年随访的47例患者中VAS得分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16,SF-36问卷评分平均上升了17.55.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VAS得分和SF-36问卷评分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比较理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微创组86例和联合组83例;微创组全身麻醉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联合组微创手术后于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12个月评定2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0%)高于微创组(73.3%)(P0.05);微创组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4.32±0.63)、(4.11±1.21)、(3.54±1.14)、(2.92±1.12)分]均低于治疗前[(4.81±0.44)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61.12±5.63)、(64.39±4.57)、(77.16±6.39)、(84.12±7.14)分]高于治疗前[(57.14±4.36)分](P0.05);联合组治疗后1周及3、6、12个月VAS评分[(4.31±0.69)、(3.01±1.21)、(2.56±0.91)、(1.96±0.45)分]均低于治疗前[(4.75±0.51)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62.32±3.69)、(78.32±3.28)、(85.69±4.32)、(93.62±5.55)分]高于治疗前[(58.13±3.91)分](P0.05);联合组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低于微创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微创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2%)与微创组(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微创手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盘源性腰痛诊断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采用中医综合外治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VAS评分为4.10±0.7分,日本JOA评分为25.3±1.2分;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为3.20±0.5分,日本JOA评分为26.5±2.3分。结论多种外治法联合运用,对盘源性腰痛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