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138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患者(HCC)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HCC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miR-138含量,ELISA检测HCC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sPD-1含量,CD3免疫磁珠分选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Sblot检测miR-138 mimic或miR-138 inhibitor转染后T细胞PD-1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38对PD-1基因3’-UTR区的靶向作用。 结果 HCC患者腹腔积液和外周血血清miR-138相对表达量,sPD-1含量和CD3+T细胞中PD-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iR-138相对表达量与sPD-1含量、CD3+T细胞PD-1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miR-138在HCC患者T细胞中通过靶向作用PD-1基因3’-UTR区负向调节PD-1表达。结论 miR-138通过靶向作用PD-1参与了HBV相关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宫颈癌组织miR-126、miR-155、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手术治疗且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04例,收集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6、miR-155相对表达量,以相对表达量均值为界判定低表达或高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阳性表达率。104例患者术后随访5~30个月,根据是否发生复发、转移、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和预后良好组80例。比较宫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iR-126、miR-155相对表达量及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癌组织miR-126、miR-155高、低表达比率及PD-L1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织miR-126相对表达量(0.82±0.13)低于癌旁组织(1.68±0.24)(t=32.215,P<0.001),miR-155相对表达量(4.11±0.74)、P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相关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E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截止至2022年3月23日),筛选PD-1/PD-L1抑制剂相关血管炎的研究,进行文献汇总与系统回顾,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结果 共纳入38篇文献,包含43例患者。患者年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62(31,89)岁,多数为男性(64.3%),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47.6%)。血管炎发病时间[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用药后12(1,120)周,小血管炎(62.8%)和皮肤血管炎(26.7%)最为多见,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多为3~4级(83.7%)。血管炎发生后,81.6%的患者停用PD-1/PD-L1抑制剂,88.4%的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治疗后90.0%的患者血管炎明显改善,但停用PD-1/PD-L1抑制剂后,55.6%的患者肿瘤进展,35.0%的患者死亡。结论 临床应用PD-1/...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梅毒患者纳入梅毒组,另选取同期该院3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PD-1水平,比较2组外周血PD-1水平及不同临床特征的梅毒患者外周血PD-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PD-1与梅毒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t)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low)Treg、CD4~+CD25~(+low)Treg/CD4~+CD25~(+hight )Treg及其细胞表面上的PD-1水平。结果梅毒组外周血PD-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梅毒患者外周血PD-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滴度为1∶8患者外周血PD-1水平显著高于1∶1、1∶2、1∶4患者,临床分期Ⅱ期患者外周血PD-1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PD-1与RPR滴度、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59、0.433,P0.01)。梅毒组外周血CD4~+CD25~(+hight )Treg、PD-1~+/CD4~+CD25~(+hight )Treg、PD-1~+/CD4~+CD25~(+low)Treg细胞高于对照组,CD4~+CD25~(+low)Treg/CD4~+CD25~(+hight )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PD-1存在高表达现象,且表达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和hTERT调控相关miR-138在正常胃黏膜(NM)、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早期胃癌(EGC)和进展期胃癌(AG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胃黏膜病变组织96例,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hTERT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miR-138表达丰度。 结果:在NM、IM、DYS、EGC和AGC 5组标本中,hTERT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0.0%、26.1%、33.3%、75.0%和77.4%;miR138表达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分别为2.93±1.24、2.12±0.98、1.90±0.58、1.27±0.89和1.68±1.02;低表达miR-138组织的百分率在低、未分化组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83.3% vs 36.5%,P<0.01),而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无关。 结论:miR-138表达丰度的下降,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miR-138有望成为新的胃癌早期诊断指标及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分子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1例pSS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sPD-L1的表达,比较13例初诊pS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PD-L1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SS患者血清sPD-L1表达显著升高(0.705±0.051 ng/mL vs 0.366±0.021 ng/mL,P<0.0001);pSS患者血清sPD-L1表达水平与ANA滴度、RF、ESR、抗ds-DNA呈正相关(P<0.05);活动期的pSS患者血清sPD-L1的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0.788±0.086 ng/mL vs 0.559±0.042 ng/mL,P=0.022);伴发多系统损伤pSS患者血清s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外分泌腺损伤患者(0.863±0.114 ng/mL vs 0.630±0.114 ng/mL,P=0.022)。治疗后sPD-L1分子的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pSS患者血清sPD-L1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提示sPD-L1信号可能参与pSS免疫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清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 1( soluble progranmed cell death protein-1 ,sPD-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本研究纳入 2023年5月至9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及句容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75例,其中男性194例,女性181例。留取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采用基于新型探针生物传感器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法( testson-probes ,T0P法)检测血清sPD-1水平,并分析性别、年龄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sPD-1的影响;采用非参数法计算总体及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人群血清 sPD-1水平为108.82(92.80, 134.95 ) pg/mL,男性和女性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健康人群按照年龄分为<65岁和≥65岁2组,其血清sPD-1水平分别为106.65(90.35, 130.60) pg/mL,113.20( 95.60, 144.83)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将健康人群根据年龄分成3组(<40岁,40~64岁,≥65岁)时,其血清sPD-1水平分别为112.00(98.68 ,137.23 )pg/mL,99.07( 82.38 , 1 19.60) pg/mL, 113. 20( 95.60, 144.83)pg/mL,3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y-谷氨酰基转移酶( r-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是健康人群血清sPD-1水平的影响因素。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s, CLSI)C28~A3文件推荐的非参数法计算sPD-1参考区间,健康人群总体血清sPD-1水平的参考区间(第2.5%~97.5%百分位的浓度范围)为66.7~214.7 pg/ml;将健康人群分为<40岁、40~64岁、≥65岁3个年龄段,其对应的血清sPD-1在第2.5%-97.5%百分位的浓度范围分别为71.9-202.7 pg/mL、59.4- 220.0 pg/mL、69.6-229.0 p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 南京地区血清sPD-1健康人群以及分为3个年龄段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0.
杨霞  张静 《大医生》2023,(23):12-15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及CA19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ITP患者114例为ITP组,根据治疗疗效将ITP组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n=80)和治疗无反应组(n=34)。选取同期42例在该院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病例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sPD-1,sPD-L1,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TP治疗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sPD-1,sPD-L1,MPV及联合模型对ITP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ITP组血清sP...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开始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都是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初诊为SLE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稳定期组(28例)和活动期组(2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空腹静脉血的CD4+T及CD8+T淋巴细胞上的PD-1及CTLA-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的CD4+PD-1+T淋巴细胞(4.46%±0.95%vs.2.93%±0.84%,t=6.38,P<0.001;5.92%±0.86%vs.2.93%±0.84%,t=13.16,P<0.001)和CD8+PD-1+T淋巴细胞(6.57%±0.89%vs.3.31%±0.84%,t=14.10,P<0.001;7.37%±0.97%vs.3.31%±0.84%,t=16.74,P<0.001)明显增高;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的CD4+CTLA-4+T淋巴细胞(1.03%±0.38%vs.1.34%±0.47%,t=2.68,P=0.01;0.73%±0.36%vs.1.34%±0.47%,t=5.38,P<0.001)及CD8+CTLA-4+T淋巴细胞百分比(0.35%±0.32%vs.0.69%±0.31%,t=4.04,P<0.001;0.13%±0.12%vs.0.69%±0.31%,t=8.91,P<0.001)明显降低。与稳定期SLE比,活动期SLE的CD4+PD-1+T淋巴细胞(t=6.03,P<0.001)及CD8+PD-1+T淋巴细胞百分比(t=3.22,P=0.003)明显增高,CD4+CTLA-4+T淋巴细胞(t=3.03,P=0.01)及CD8+CTLA-4+T淋巴细胞百分比(t=3.41,P=0.002)明显降低。CD4+PD-1+的表达与CD4+CTLA-4+(r=-0.85,P<0.001)、CD8+PD-1+的表达与CD8+CTLA-4+呈负相关性(r=-0.78,P<0.001)。结论 PD-1和CTLA-4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通过一定途径抑制PD-1或增高CTLA-4的表达有望成为SLE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肝细胞癌患者、44例慢性HBV携带者和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结果:在34例肝细胞癌患者中,B基因型12例(35.3%),C基因型20例(58.5%),B/C基因型2例(5.9%)。结论:HBV C基因型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探讨PD-1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组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定义为银屑病组,19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银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肝素锂抗凝,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CD4~+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量为(14.33±5.1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1.63±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组CD4~+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03),但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09,P=0.650)。结论银屑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比健康人群明显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相关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脉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癌栓局部免疫微环境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初诊HBV相关HCC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有HBV感染史且无其他肝脏疾病基础,患者接受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 ligand,PD-L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医院收治的58例行根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结果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食管鳞状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中PD-1、PD-L1表达情况,比较正常食管黏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析PD-1、PD-L1与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的关系,术后通过随访统计早期(≤1年)的复发转移情况,分析复发转移组和非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1阳性表达率为37.93%(22/5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L1阳性表达率为43.10%(25/5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8.97%(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4,P<0.05).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的PD-L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8例行根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随访6~12个月,共有1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4.14%(14/58).术后复发组PD-1阳性表达率为42.86%(6/14),未复发组为 36.36%(16/4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90,P>0.05);术后复发组PD-L1阳性表达率71.43%(10/14),未复发组为34.09%(1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7,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其中PD-L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疾病发生、进展关系密切,也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胃癌患者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变化,探讨其与MSI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08例胃癌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及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根据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分为MSI组28例和非MSI组80例,比较2组患者胃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SI胃癌患者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随访3年,采用Kaplan-Manier生存曲线分析PD-L1阳性与阴性表达的MSI胃癌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绘制ROC曲线,评估癌组织PD-L1表达预测MSI胃癌患者术后3年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10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为43.52%;MSI胃癌患者28例,发生率为25.93%。MSI组PD-L1阳性表达率(60.71%)高于非MSI组(37.50%)(χ2=4.547,P=0.033);临床分期Ⅲ~Ⅳ期(81.25%)、有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蝮蛇咬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的表达变化及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蝮蛇咬伤患者106例,根据蛇咬伤严重度评分表(SSS评分)分为轻度组75例与中重度组31例;其中中重度组中有23例患者经治疗康复后14 d随访复查。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PD-1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CRP、SAA;流式荧光法测定IL-10、IL-6、TNF-α。结果 蝮蛇咬伤患者外周血中炎症指标CRP、SAA、IL-10、IL-6、TNF-α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且治疗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咬伤组中CD4+T淋巴细胞、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及轻度组,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咬伤组CD4+PD-1+和CD8+PD-1+高于轻度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细胞)百分比以及Treg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确诊的ITP患者依据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正常分为治疗有效组(21例)和治疗无效组(9例),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计数、Treg细胞百分比及PD-1+ 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CD3+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6.39±5.74)×109/L和(5.49±4.86)×109/L(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CD3+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34±2.95)×109/L和(7.87±1.47)×109/L(P>0.05),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比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比较的CD3+ 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由治疗前的16.96%±4.61%升至32.74%±9.38%,PD-1+ Treg细胞百分比由治疗前的14.88%±6.75%升至29.62%±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治疗无效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由治疗前的17.41%±6.77%上调至19.18%±7.64%,PD-1+ Treg细胞比例由治疗前的15.30%±6.57%上调至19.58%±6.9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治疗有效组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及PD-1+ 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Treg细胞及PD-1+ Treg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外周血中这2种细胞的百分比可能提示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